只要妈妈不发火,喊话注定没效果?我还真不信了( 二 )
替耿直的娃们多想一圈 , 毕竟他们的脑回路还不像成年人这样千奇百转 。
我们只需要把最清晰的逻辑用最简单明了的表述传递给娃 , 他会明确自己要做什么 。
比如:你看看现在几点了还不抓紧时间 , 再不刷牙一会儿你还有时间讲故事吗?磨磨蹭蹭今天睡觉又要晚了 , 明天早上叫你你又不起床!
改为:你现在该去刷牙了 。
所以 , 如果你想让娃做 , 一定要让他先听懂 , “喊”他的时候把原因和后果都先收起来 , 干脆利索地往“点子”上说 , 因为他的大脑真的处理不了那么多信息 。
就算要让他做多件事 , 也请一件一件的来!
切忌反复“喊”
人们常常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他人 。
比如很多家长都是说做就做 , 雷厉风行 , 所以非常期待的状态是 , 前一秒下达完指令 , 后一秒孩子马上开始执行 。
不是说不可能 , 只能说这样的情况很少 。
因为从孩子接受指令到消化指令 , 并且放下自己手头的事情来处理指令 , 是需要一个时间段的 。
所以 , 一定要给孩子留出足够的时间 , 并且等待期间不需要反复重复指令(确定你的要求孩子听懂的前提下) , 因为这样不仅不会起到催促的作用 , 还常常带来抵触情绪 。
文章插图
就像我们平时早起定闹钟一样 , 总想着还有下一个 , 还可以多睡十分钟 , 就肆无忌惮地躺在被窝里 。
对孩子来说也是如此 , 不断重复 , 孩子自然就会知道:你的指令不需要在第一次说出来的时候就配合 。
而且我们也常会因为闹钟响个不停而恼怒、嫌烦 , 虽然闹钟是我们自己定的 , 也知道必须得起 。
如果说了一次 , 娃没去做怎么办?
正确的做法是用反问娃的方式 , 让孩子把要求重复给你听 。
当孩子告诉你他应该做什么时 , 他的大脑便会自动产生一幅清楚、生动的图片 , 图片中的他正在做这件事 。
当孩子听见自己心里告诉自己应该做什么时 , 他便有了主人翁意识 。 这种方式相比我们单方面下指令有效的多 。
变着花样“喊”
除了这些“喊话”硬指标需要注意外 , get一些小妙招儿往往也能事半功倍 。
之前聊天有个朋友讲过她家的一个趣事 。
她家娃是那种非常典型的 , 连回答都不回答的主儿 , 情况好点可能会转过头来看着你 , 但不说话 。
于是妈妈就给孩子玩了一个“你喊我答”的游戏 , 规则就是你回答我 , 我下次就能回答你 , 不回答同理 。
结果没两次孩子就记住了每次都要答话 , 否则下次自己要面临的可能就是没人理 。
当然了 , 我们还可以将要对孩子说的话与他的兴趣爱好、能吸引他的事物挂钩 。
比如闺蜜家娃做什么事情都特别喜欢说 , “妈妈 , 看我!”然后等你转过头 , 他才将他的新技能、新本事展示给你看 。
后来闺蜜也学会了这招 , “宝宝 , 看我/看妈妈!”她发现孩子很容易就转过头来 , 因为他的内心有同样的经历和期待 , 容易引起共鸣 , 效果明显好很多 。
文章插图
还有就是多“利用”孩子对新鲜的、奇异事物感兴趣的特点来下指令 。
比如吃饭 , 习惯性“喊”法是“关上电视/放下玩具 , 洗手吃饭了!”如果你每天都听同一句话是不是也会麻木啊?!
如果你换成“快来看看妈妈今天做了什么菜 , 是你最爱吃的/没吃过/大家都说好吃的/特别好看的/五颜六色的/妈妈新学会的……”等等一切你能发现的与众不同来说 , 孩子回应的积极性会更高 。
终极大招——“盯”
一般有了这几步 , 大部分娃就能配合指令行事了 。
如果娃还是木有反应 , 那就执行最后一个大招:盯 , 等 。
推荐阅读
- 3岁女娃天生一张上相“巴掌脸”,其实是妈妈患病导致的罕见“小头娃娃”
- 学霸妈妈坐月子太无聊,选择破译美国高难度密码,获上百万奖励
- 宝宝不让妈妈抱?别怪他“无情”,错过认母期,想再挽回就迟了
- 孩子突然从叫“妈妈”变成“妈”?不光是变扭,还暗示了两种心理
- 生娃从一片尿裤开始——90后“成分党”妈妈
- 揪心!2岁男童被果核卡喉,因不懂急救方法,妈妈只能眼睁睁看着
- 日本小学生的午餐机制有啥不同?三种优势,值得中国妈妈借鉴
- 身高基因|爸爸VS妈妈,宝宝的身高由谁决定?
- 妈妈身上的这3种“基因”,容易遗传给儿子,早知道对孩子有好处
- 从准妈妈到新手妈妈:余生必定护你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