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突然从叫“妈妈”变成“妈”?不光是变扭,还暗示了两种心理
宝宝出生后 , 都要经历呀呀学语的阶段 , 父母们也都盼着孩子能够早日开口叫“妈妈、爸爸然后是爷爷、奶奶、姥姥”等等 。 尤其是作为妈妈的私心 , 都希望宝宝在1岁左右开始学说话时 , 第一个叫“妈妈” 。
文章插图
这种场面无数次想起都是莫名的感动 , 甚至忍不住喜极而泣 , 想要把孩子再次拥入怀中 。 可随着这个臭小子或臭闺女慢慢长大 , 原先甜甜的叫声“妈妈” , 不知从何时开始 , 却变成了“妈”或是“老妈” 。
“为什么我家萌娃从2岁开始一直喊妈 , 真是欲哭无泪 。 ”
“我家那个臭小子 , 现在才二十岁就整天和他哥哥一起喊我老妈 , 到现在四十岁了依然如此 , 甚是无语 。 ”
【孩子突然从叫“妈妈”变成“妈”?不光是变扭,还暗示了两种心理】“还是我儿子好 , 虽然已经是二十多岁成年人了 , 体型早已经是老母亲的两倍 , 但还在妈妈 , 妈妈的叫着 , 我每天都像泡在蜜罐里一样 。 ”
据社会调查发现 , 绝大多数人小时候会叫“妈妈” , 但慢慢长大后便会改口叫“妈” , 早已经是普遍现象 。
文章插图
但妈妈们却不知道 , 仅仅是一个字之差 , 不光是听着变扭 , 还暗示了孩子这两种心理变化 , 需要做到心中有数 。
心理和生理发展已经走向成熟:?其实 , 几乎所有孩子在小时候都会叫“妈妈” , 意味着生理和心理都还没有发展成熟 。
文章插图
从宝宝机体发育的里程碑来看 , 在1岁左右开始学习语言 , 家长不由自主都会教宝宝「叠字发音」俗称口语 , 比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 。 一方面是为了宝宝好发音高效输出语言 , 另一方面 , 还处于0~24个月的宝宝 , 负责机体内发育过程的器官组织还未发育成熟 , 无法更好地发出单字音 。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 , 直到3~4岁语言发展成熟 , 但在生理上还在依赖妈妈 , 此时大多数孩子还是会叫“妈妈” 。 再往后 , 孩子会受周围人影响(同学对家长的称呼) , 心智成熟后开始叫“妈” 。
而对于老妈的称呼 , 大概是中年孩子叫老母亲的做法 , 不过听起来变扭的妈妈可以和孩子直说无妨 。
文章插图
对家长的关系出现了转变:?孩子从出生后到3岁时 , 正是认知发展能力的阶段 , 他们喜欢躲在妈妈的臂膀下 , 做什么事情都是妈妈做主 。 即使上幼儿园后 , 也容易产生短时间的“分离焦虑” , 孩子一离开妈妈就容易哭不愿意上学 。
等开始上小学、中学、大学后 , 妈妈还把孩子当成小宝宝一样 , 每天事无巨细就像保姆一样 , 不放手不鼓励孩子独立不信任他 。
尤其是孩子到叛逆期 , 如2岁左右会进入第一个叛逆期;7至9岁是第二个叛逆期;12~15岁是青春叛逆期 。 这些阶段妈妈处理不好 , 更容易出现母子或母女之间的关系破裂 , 从而“报复性”的从之前叫妈妈改成妈 。
文章插图
从心理学上来看 , 叛逆期的宝宝更需要父母的理解 , 以及试着倾听孩子需求 , 尊重他的决定才能建立浓厚的感情 , 和“命令式妈妈”相比 , 孩子更喜欢和他做朋友的妈妈哦 。
今日话题:你有没有细心地发现孩子改变称呼了呢?不妨留言分享你对这件事的感受~
推荐阅读
- 孩子产生“回避型人格”怎么办?父母应尊重孩子,而不是互相伤害
- 3岁女娃天生一张上相“巴掌脸”,其实是妈妈患病导致的罕见“小头娃娃”
- 学霸妈妈坐月子太无聊,选择破译美国高难度密码,获上百万奖励
- 过年,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收到三种礼物,确实挺让人为难的
- 爱无条件但不能没有原则,不要让孩子边依赖边嫌弃
- 有远见的父母,都舍不得让孩子“太听话”
- 米饭这样做太美味,搭配鲜蔬和香肠,解馋又营养,孩子爱吃的主食
- “积食王”找到了,3种食物经常吃,孩子脾胃虚弱,赶快住口
- 室外寒冷,孩子们,换个地方运动去
- 在家教你做蔬菜鸡肉卷,肉嫩多汁,简单营养,孩子爱吃的美味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