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北京侨福芳草地购物中心( 四 )



尽管贯注了很高的技术含量,但与刻意炫耀技术表现的高技派建筑不同,“侨福芳草地”反而将复杂的技术处理小心掩藏于含蓄的外表之下,设计风格一如儒雅淳厚的建筑师徐腾其人。虽然长期生活在海外,但徐腾内心却深具中国传统文化情结。他自称“侨福芳草地”的设计价值观源于中国园林的启发——“内部着墨有限,但却通过借景把自己的空间感外扩得很大;从外表看不过寻常巷陌,但步入其中却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走进来才知道你的才华在哪里。这是西方人不懂得的内敛美学。人们从外面观望,永远不知道“侨福”里面是什么样子,进来却觉得空间无比奢华。这个空间的奢华并不是用材的昂贵和面积的浪费,而是给人随意、自在、不觉得被逼压的自由之感。”




▲隐身在周边居民区市井小巷尽头的“侨福芳草地”

这表明了一种被中国文化所浸润的城市态度:以平常心对待技术、以平常心对待艺术、以平常心对待设计,诸多“平常”的“自由感”给“侨福芳草地”带来种种接近体温的诗意——在包裹着气候的巨大穹顶庇护下,城市与人类终于悄然和解。或许,“驯化”建筑技术的“傲慢与偏见”才是更高级的城市技术发明,被这样的技术“软化”过的城市才会不经意间流露出某种空间诗性。

“刷城时代”的“城市启示录”

早已成为流行语的一个“刷”字,可谓将当代人“快速”与“应付”的行为状态刻画得入木三分。仿此,中国过去二十多年来的高速城市化进程约略可用“刷城时代”加以概括总结。在高歌猛进的“刷城时代”,“刷城式建筑”在中国各个城市遍地开花。这些“刷城式建筑”可能在瞬间曾对城市起到过兴奋剂式的效用,但最后往往被证明不过是对城市的一轮轮欺骗与掠夺。这些吸血、割据、垄断等“损城自肥”式建筑的宿命,大多是“与城偕亡”——最终作为难以清运的巨型垃圾,将城市的生活品质固化在低水平运行轨道上,并顽固地阻碍着城市的进化与创新。

“刷城式建筑”,反映出从政府官员、开发商、投资人到规划师和建筑师等一系列责任链条上潦草而不负责任的城市态度。中国城市,在造城者们还没来得及想清楚城市问题时就已经建设得趋近饱和,这也是“刷”式规划、设计和建造的必然结果。如此背景下,十二年磨一剑的“侨福芳草地”,明显与“大刷城时代”的精神基调格格不入。但幸而有此孤例,才在这个“刷城时代”的间歇期为我们留下了一部足堪引鉴的“城市启示录”。

“侨福”启示之一——建筑对城市社会生活需进行“涵纳性设计”。城市是滋养和化育现代社会生活的容器,也是城市综合体活力的终极能量源,因此必须把“城市性”问题视为城市综合体设计的核心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对待建筑的态度正是建筑对待城市态度的映射:善待城市,城市会带来百倍的回报;而以城为壑拒绝分享,城市对建筑的报复也必更加苛刻。“侨福芳草地”的成功秘诀之一,是把自己当作城市的一部分对公益性的城市功能进行“兼容”涵纳。

举例来说,没有其它任何一家商业综合体愿意投入2.8亿巨资,去修建一座斜穿建筑内部、毫无商业功能且严重浪费面积的城市步道桥,但这座看似不可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斜拉桥,却让“侨福芳草地”的中庭平添了城市生活的活跃维度,大大丰富了人们在建筑中的城市性体验,成为“侨福芳草地”内部标志性的图腾地景。由于这座桥将城市尺度和城市人流引入建筑内部,“侨福芳草地”的中庭更为鲜明地表现出城市广场的外部空间特征和多样化群体构成,从而让尺度各异的诸多现代艺术品在其中的布局散放出更强烈的城市意味。







▲斜穿建筑内部的步行桥

“侨福”启示之二——建筑对城市社会生态能启动“修复性设计”。随着城市化率超过50%,城市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高度依赖的生态环境,而国人对现代城市这一生态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尚停留在刚刚开始摸索的入门阶段。中国当代城市的规划和发展还远未达到对社会生态的组织和经略层面,简单、机械但却高速而宏大的城市化进程,令一座座刚建好簇新物质环境的城市,已经沦为一片片社会生态的废墟。如何在中国当代城市这些准“生态荒原”上重建健康的社会生态网络,已经不是宏观的城市规划可以达成的任务。“侨福芳草地”的经验表明,城市社会生态网络的再造完全可以从单体建筑的节点式修复开始,通过有意识地设计、营造利于城市公共生活茁壮成长的“微城市单元”,来实现健康的现代社会生态在城市局部节点萌芽、复育的目标。其功用,类似于有计划地向海底投放沉船从而形成有利于鱼群产卵、繁衍的人造堡礁。



▲城市肌理中的“侨福芳草地”

“侨福”启示之三——建筑对城市生态网络可展开“分布式设计”。城市作为人类最早发明的规模性互联技术,其基本功能目前正遭遇互联网崛起的强劲挑战。当高效、便捷、低成本地获取物资、信息、机会、服务、娱乐等传统型城市功能被移动互联网大幅取代,城市的价值还究竟何在?当移动终端所代表的虚拟空间互联网正在从城市所代表的实体空间互联网大量夺走年轻人群,城市进化的进程和方向将会如何改变?在传统的城市综合体经营渐趋萧条的大背景下,“侨福芳草地”标示出了一条城市资源非匀质组织的“分布式发展”道路——在城市重要的节点区域,通过精良的创造性设计,大幅提升“城市性”环境要素的密度、强度、质量、及多样性混杂,使其率先跃迁到更高的生态能量轨道。在互联网生态与城市生态两个系统发生碰撞、重组之际,裂变的整体城市生态网络正在逐渐演化成以特色节点为核心的局域生态网络集合。从这个意义上看,拥有自己独立气候、独立PM2.5指数、独立生态组织系统的“侨福芳草地”早已颠覆了惯常城市综合体对城市资源机械化的配置概念,而试图直接对未来城市生态网络的构成方式本身进行重新定义。



▲作为“局域生态网络集合”的综合体

“侨福”启示之四——建筑对城市未来范式应提出“创新性设计”。许多年以后回顾中国城市发展史时,“侨福芳草地”或将被视为一项重要的本土“城市技术”发明。在过去二十余年疯狂的“刷城时代”,中国当代城市规划范式和建筑设计范式基本属于“输入型”的舶来品,而极少有“自主创新”的成分。相形之下,“侨福芳草地”的设计团队凭借强大的技术自信和无畏的想象力,创造出国际一流品质的新型城市综合体,堪称中国建筑界“自主创新”的典范。不借助传统的形式回忆与乡愁的文化隐喻,“侨福芳草地”的设计直面中国当代严峻的城市问题进行“硬碰硬”的创造并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随着“侨福芳草地”在国际上一鸣惊人,主创建筑师徐腾已经开始对欧洲进行“技术输出”——受邀在摩纳哥公国设计建造一个同类型的顶级城市综合体。可以预计,“侨福芳草地”用可感的环境和极具说服力的技术数据,为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树立起了一个全新的标高,这种像素级别的想象力图景展示,无疑将极大地推动中国当代城市综合体观念的进化,并在某种程度上为后来者提供经典的学习范式。

对于未来,最好的预言往往来自最深刻的回溯。或许,作为一个可供眺望的反向时光隧道,“侨福芳草地”能够让我们凭借过去的点滴线索回忆起未来。

附记“侨福芳草地”建成开业后两年,政府主动重启当年被搁置的建造与“世贸天阶”联通天桥的提案。
文章原载于《AC建筑创作》2015年第1期“空间价值美学:徐腾与侨福芳草地”



官方网址:http://t.cn/RQva8X5作者是目前最火的周师:如何评价「周榕:过去二三十年,国外都是最笨的人去学建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