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现在有的学生喜欢假装自己「不努力」( 六 )


这两种目标各有优劣,但我们往往更敬佩持有掌握目标的人,他们不会“做给别人看”,而是真正的关心自己、关心学习。
但实际生活中,评价我们的往往是外部的指标:从小到大的学习成绩排名,家长口中的“别人家孩子”,同事的升职加薪,邻居的有房有车,社会比较无一不在把我们往成绩目标的方向推着。其实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尚不会“学婊”,因为那时候的孩子并没有什么是聪明、什么是努力的意识,老师的夸奖也不会起那么大的作用;越是长大、越是竞争激烈,我们才越容易陷入别人的目光中,并为了维护自己“有能力”的形象而陷入“拼命假装不努力”的漩涡。并且,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会影响假装的程度(见@心理守夜人的这个答案:如何用心理学解释有些人故意掩饰自己努力的现象?)
那该如何“拯救”这些痛苦的“学婊”们呢?
这也许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孩子小的时候,老师和家长多强调学习内容的价值和意义,而不是排名和其他奖励;在我们长大后,少跟身边的人进行比较,意识到“只有自己的生活才真正属于自己”,用内心的充实而非外界的评价作为追求的目标——把“拼命假装”的劲头都用到真实的生活上吧。

参考文献:
Covington,M.V.\u0026amp;Omelich,C.L.(1979).Effort:Thedouble-edgedswordinschoolachievement.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71(2),169-182.
陈琦,刘儒德.(2007).当代教育心理学(第2版).230-231.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盖笑松.(2017).当代心理科学理论精华.372-375.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Barker,G.P.\u0026amp;Graham,S.(1987).Developmentalstudyofpraiseandblameasattributionalcues.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79(1),62-66.
原文首发于《中国青年报》。
欢迎关注专栏:心理学生看点啥
欢迎搜索关注微信、微博:心理学生看点啥(WhatPsySee)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