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要多努力才能上清北( 二 )




衡水模式根本不是一个教育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乃至政治问题,任何教育学者、教育工作者和有识之士都能轻易地看出衡水模式的教育方法是错误的,但是衡水为何依然要这样做,因为这是一步棋,俗话说舍不着孩子套不着狼,让这些孩子倒霉三年,衡水地区的学校撑起了场面,汇集了河北英才,搞出了成绩,但是这些学校招的最多的,还是衡水本地人,衡水凭借这些学校,霸占了河北省大量优质高校录取名额,现在只有衡水独立成省,才能拯救河北其他市县。
来比较一下河北省2016各市文科高考状元分数
(2016年文史北京大学提档线:667清华大学提档线675)
衡水市706分(对,你没有看错,文科700+)
石家庄市681分(这是省会)
邯郸市667分
唐山市654分
廊坊市655分
承德市652分
沧州市644分
邢台市665分
秦皇岛市661分
保定市658分
张家口市657分
明显可以看出衡水市状元已经和其它市不在一个次元,衡水最高分要高出沧州最高分足足62分,这仅仅是最顶尖学生的差距!河北省的高等教育资源本就稀缺,省内没有一所211985双一流高校(河北工业大学地处天津,华北电力大学主校区位于北京,保定校区仅仅是分校),河北考生的压力已经十分巨大,而衡水军团则像一个梦魇,是绕不过去的也是几乎无法战胜敌人,挡在每一个妄图鲤鱼跃龙门的学子面前,将为数不多的录取名额尽数扫荡,没有成功跻身衡家军的学生,他们的前路暗无天日,而“有幸”进入衡水学习的学生,又何尝不是暗无天日,毕竟衡军也分三六九等,衡校之间也互为敌人,衡校内部学生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



巨型BOSS——“衡水中学”



“低进优出”——衡水二中就是那个中考分数线610的学校



734分的高分卫星,位于省会的老牌名校、超级中学——“石家庄二中”



石家庄二中分校、汇集了全省英才的河北省实验中学



图源来自水印,侵删

管理学中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有限的资源永远无法满足无限的欲望,所以才需要管理。有人把衡水模式的出现归因于教育资源的不足,欠妥,因为人的欲望和要求是不断增长的、无限的,教育资源现在无法满足国人的需求,将来也不可能满足全部的需求,任何资源的分布绝不可能达到完美平衡,但这不意味着我们非要进行恶性竞争,恶性竞争的最终结果只会是全盘皆输,没有赢家,只有失败者,如果这种恶性竞争有蔓延的趋势,就必须有看得见的手来管制,就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出手管理。

教育市场就如同宏观经济市场,需要政府的调控,如果说政府失职,对经济市场的垄断恶性竞争视而不见,会给工人、民众和国家经济带来灾难,那政府对教育市场的垄断和恶性竞争视而不见,同样会给学生、家庭和教育带来灾难!如果一个地区的教育出了问题,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毕竟教育是百年大计,一时的疏忽,毁掉的是一代人!

地方政府部门可能也并非视而不见,而是有心无力,如果要管制衡水模式,那么阻力真的是太大了,在河北,“唯成绩论”者、相信“高考定终生”的民众大有人在,如果真的出手管制,衡水系列中学的学生家长的反应可想而知,当地的教育部门一定会背上“毁学生大好前程”的骂名,其实,推进恶性竞争蔓延,阻拦素质教育改革的主力之一正是河北群众。曾经衡水中学也试图在浙江开设分校(平湖中学),不过在浙江却遭到了口诛笔伐,为什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浙江省经济发达,民众的文化程度就高,教育观念也更加理性,所以对于这种荒唐的教育模式,果断将其拒之门外。而河北省的经济状况较差,衡水最差(GDP省内倒数第一),民众的受教育程度低,他们不会去考量和质疑衡水模式,他们觉得衡水太好了,学生扔在那里完全不用家长管,学校就把他们管的服服帖帖的,分数又能考很高,他们反而觉得反抗衡水的学生们是吃不了苦的叛逆孩子,不懂事,该打,最欠的就是严加管教,学生们学文化吃点苦不是天经地义吗?但他们从没试过亲自体验一下衡水的一天,所以永远无法理解孩子,他们只是希望孩子能够用知识改变命运,而他们把知识,就等同于大学。所以河北最为根本的问题还是穷,穷就搞不起文教,搞不起文教自然短视,短视就会导致进一步的贫穷和教育退化。当你有了两块面包,你才能把其中一块拿去换水仙花。大学是生产力进步的试验场,同时是个烧钱的机器,清北复交浙每年的决算都超过百亿人民币。所以只有经济得到发展,文化教育的发展才有充足的物质基础,河北省内的大学才能得到充足的科研经费、资源支持,才能建设“大楼”,请来“大师”,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这才有可能去和外省的大学进行竞争,如果我们能把河北大学、燕山大学等河北省内的优质大学建设成比肩山东大学,浙江大学的国内一流大学,我们何至于向衡水妥协,何至于考到734分,只为祈求得到外省好大学的一个招生名额,何至于707分考上北大,然后写一篇《感谢贫穷》!?


当然作为考生,你是没有任何办法的,环境如此,发展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无法改变环境的人只能选择适应环境,所以想考好大学的河北孩子们,想方设法进入超级中学吧,究竟要多努力才能上清北,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整个河北省每年大约40万考生,只有一两百人能够圆梦清北,也就是说这个概率大概是0.05%,如果你出生就是个含着金汤匙的天才,可能轻轻松松就可以被保送清北,连高考都不用参加,他们努力吗?不!这种天才将学习和研究看作玩,能够玩得不亦乐乎,废寝忘食,尽管在别人看来他们像工作狂,但他们乐在其中,不觉疲惫。但如果你只是个普通家庭的平凡孩子,又没那么热爱学习,那么你哪怕复读上十年,都不一定考得上清北,但这代表你不必努力了吗?愚以为人这一辈子是有上限的,历史进程、你的资质、能够利用的资源、运气和个人的努力程度决定了你的上限,但是人没有下限,如果你不努力,就会无限地堕落下去,纵使你出身贵为太子,也会亡国身死,所以你至少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爱你的人。

人生的道路当然也没这么狭窄,上个普通中学,甚至没有上高中又怎样呢,人生何处不是舞台。人的价值,最终是通过他的职业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决定的。人生不是一次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有趣的在于它没有方向,甚至没有起点、没有终点。衡水画出的跑道滑稽而可笑,跑出这段跑道后你会发现越过山丘其实无人等候,世界只是一个球体,尽管有冰川,有沙漠,但我们只有一个位置,谁也不在上,谁也不在下。




笔者作为一个河北人笔述我心
无意伤害衡中等所提学校的同学们,以及亲爱的二中校友们。
更不是想要伤害正在拼搏和努力的高中生我尊重每一个为梦想拼搏的人
我爱我的老师他们的辛勤付出我看在眼里我的班主任每天5点上班11点下班风雨无阻他一天在学校中18个小时也没有任何怨言真的对最可爱的你们说声谢谢在这个制度下仍然坚持着
我爱我的同学们
赞同不赞同反驳我骂我都没关系
但那最好都真的出于你的内心
而不是无聊的恶意

我很抱歉
|转自今年全国化竞金牌得主,江苏唯一入选国集队员,被保送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凌心辽同学。有幸教过他六年,他在小学就是学霸,是我从教17年遇到的智商最高,也是最努力的学生。
这是我第一次在转发文章,proudofhim。(已授权,转发注明原作者)
请不要因为这个回答关注我,没有相关干货给大家。





原文如下:
人生如乐章,美是永恒不变的主题旋律,而“拼”,则是主题下一段不可或缺的变奏。不需要计较为什么而拼,拼本身就是美的一种存在形式,它是一段激烈雄壮的进行曲。
化竞一路走来,感慨颇多,谨作此曲,致三年化竞之路,也算是个小小的年终感慨吧。(音乐发不了,明年再想办法发)
【迷途寻路孤舟独进】
高一上半年那会,周六上午乐队上课排练,下午是竞赛课,当时地铁没通,往返家和学校只能我爸开车,而西环南延也没修好,,路上非常堵,开过去至少要四十分钟。周六上完课,晚上整理整理笔记,周日要写作业,下午又要堵车去学校,并且还要抽时间学学校没讲的有机化学,后来还有乐队的事,在紧张的timetable中逐渐就摒弃了一些拖沓的习惯,明白了要让自己变得高效。游戏一点一点戒了(真香),b站在一次又一次下载和删除中,也逐渐脱离了我的手机(真香),并且每天强迫自己11点睡觉,保持良好精神。那个时候很多顿中饭就是带点盒饭在车上解决,竞赛课上完,运气好能看看西边上方山的落日,运气不好就只能憋在连天的车队中吸尾气。后来地铁通了,就没怎么开车去学校过,除了去宿舍搬东西。现在看来,可能以后也没有开车去学校的机会了吧。
化竞学习上一路遇到了很多的学长和伙伴,沿途不断有人倒下,最后能进决赛的寥寥无几,但不管怎样,大家都在尽力去争取进步,努力向前。其实大家都不知道这卷子会怎么出,会怎么考,竞赛大纲里又是茫茫多的知识,就算完全掌握了到考试也未必做得对题,所以看书、刷题一类的事尽管重复了上百天,到考试前那天都还像是在茫茫汪洋中游泳,不知道岸在哪个方向,只知道我只有不停地游才有机会爬上岸。
【停步歇处自得其乐】
不管怎么说,这个“游泳”的过程是舒适的、快乐的,每天都有所收获,并且还有这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从事着热爱的事情,这是人生中流畅而华美的主旋律。
当时学竞赛也没想着能有多少成绩,只是对化学感兴趣,想多学点。对于竞赛前途和学习目标,并没有明确的规划,只是觉得很有意思,照着前人的经验一点一点学;后来夏令营的时候,遇到了抓学杨楷几位学长,也是偶然的机会分到和高二同学住一间,就这样跟几位学长熟悉起来了。他们带着我学习元素化学,晚上互相抽背元素知识,带着我做题,预选赛的、国初的,乃至决赛的。我还记得杨楷当时在研究一道决赛有机题,想坑一下我,我就坐在他座位上吭哧吭哧做,他手里那着答案看我做,我偷偷瞄瞄他表情,一会皱眉,一会嘴角诡异一动。闷了半个多小时,杨楷看得都惊了,做得是对的。那个时候因为我还小,我都是抱着“在座各位都比我厉害”的心态学习的(后来一直如此),所以这件事情对我的鼓舞非常大。
高一暑假的培训、校内学习,还有很多伙伴一起参与,杭州期间也是嬉皮笑脸的,还中午溜去钱塘江边骑车,在校园里逍遥游,唱着自己改编过的《西湖》;在学校里有专门的教室自习,带着瓶瓶罐罐的防蚊药水也不嫌烦,大家凑在一起学化学才开心,抓学后来说,“这是高中三年最后一段快乐时光了”。那时的云慢慢地漂流,正如日子慢慢地过,反正才高一嘛,慢慢学,不慌的。
高一那年是以省队替补的身份跟着14位学长培训的,其实我也没想着能不能到冬令营,只是想在学长带领下学习学习,观察观察,看看怎样的学习是能成功的,哪些事项是关键的。体会过国初的紧张气氛,但到省选一看,那是小巫见大巫了,只见拼命磕书的、干题的,一出来全都在对答案,还有闷头的……就那么六十几个人,拼出14个人来,都走到了这一步谁都不想输。所幸我还有一年,我有一年的时间观察、了解。所以省培期间也是很放松、很快乐,做实验很好奇,见到一些没见过的东西很有意思,还会拍拍视频,嬉皮笑脸地崩了一个又一个实验;做完了骑骑车,南大校园很大,逛不完;宿舍楼下还有KTV小包间可以唱歌,高音假音随便怎么飙反正别人听不见(滑稽护体)每天晚上跟着自己节奏学习,也不觉得累。实验水平..那年一直是个抠脚菜鸟,这个东西需要积累经验,这一年的铺垫为后来一路顺利打下了基础。
小高考那三个月,人在里面觉得屋子很黑,但回头一看,也是段快乐的时光,毕竟目标很明确,考法也很明确,眼看着从期末考试到小高考,A到2A到3A到4A,成就感很强。但是竞赛在这段时间可以说是荒废了,春季联赛什么都没捞到,平时也没花时间。
结束后继续学习化竞,用了一段时间适应,去完杭州回来后,决定从最基础的最基础的普通无机化学开始完全复习一遍。在杭州的时间认识了不少后来在济南遇到的人,隔两天考一次试也很刺激,虽然贵了点,有的题目很糟糕,还有个糟心的某动物,不过宾馆的条件太舒服了,郊外建设区以外风景也不错,每天中午还有午休。晚上失眠的日子,想不到竟然成了后来美妙的回忆。回到学校,利用化学课和自习时间(上午第二第三节课可以逃操延长半小时!!)复习,就在图书馆那张玻璃桌上,湖边的空气清爽,鸟语相衬,一人一书一笔一记,太惬意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