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样的人学习效果最差( 三 )


“不管学的是什么,学的有多慢,只要看着是在学习就O98K。”
“学习”不知不觉成为了一种“存在即是理!”的代言,而这种学习模式也逐渐成为了一种风气,我把它叫做:「行为艺术学习法」。

01「行为艺术学习法」行为艺术学习法:指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由个人或群体“假装在学习/沉思”的行为所构成的一种学习流派,一般归为表演艺术。——摘自“柴桑瞎编”百科


经常有人问我:“柴桑你每天都花多少时间学习?”,我都担心回答会误人子弟。(我不好意思说我每天学习不超过3小时哈哈)
因为,学习并不是时间管理的问题,而是个认知效率的问题。
认知效率:认知收益和时间精力之比,认知效率越高,学习效果越好。古典曾在《跃迁》中提到:
在知识匮乏,非终身学习年代,学肯定比不学好。但是在今天知识爆炸,终身学习的时代,“为什么(Why)、学什么(What)、怎么学(How)”,比“学就好了(Do)”更重要。
我之前也写过,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比时间更重要的,是你的注意力。
拿我室友举个栗子(室友应该没关注我吧):
我大学三个室友都考研,每天早上六点半准时起床相约图书馆,同频去食堂,同频晚上十点回寝室,但最后只有一个考上了。
按理说她们仨的学习时间是完全重合的对吧?但有一次我去图书馆还书,看见她们面前都摊了四五本书,一个苦着脸在做题,一个一脸姨母笑的在玩手机,还有一个趴书上睡觉……



这就是行为艺术学习法的弊端。
它让人养成了一种思维惯性,一种“只要我在学,哪怕只是看着在学,就不算是不务正业”的错误认知。
看着那些常年霸占图书馆靠窗的MVP位,还只会玩手机的行为艺术学习家,你是不是也很想替天行道?
因为啊,衡量学习效果看的并不是你的时间投入,而是认知资源投入。
时间只是自顾自的向前奔走而已,而能不能将你的注意力投入到书本,把认知资源集中到对内容的思考中,才是决定你学习效果的关键。
如果错把学习行为和学习场景的代入看成了学习本身,那你的学习只能称为是一种行为艺术。
行为艺术学习法还会给大脑造成一点副作用,这个就更有意思,我们来挨个聊~

02「知道」的幻觉认知神经科学家FrankKeil提出过一个概念:「解释性深度错觉」(ioED)。
什么意思呢?
它是指,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高估自己的知识量,自以为掌握了许多常识,但实际上,我们真正知道的、懂得的、了解的,远远低于自己的想象。不信给你举个栗子。
你肯定知道自行车长啥样吧?哪怕你不会骑,也肯定在路边见过很多次了。
那么,现在给你这张图:




你能不能把完整的自行车部件画出来,让它能骑着走?
ps:这不是我画的哈,我画的才不会这么丑呢
这是利物浦大学心理学家Lawson在课上做的一个实验。结果是:将近一半的学生,无法准确地补全图片。
他们凭借自己的记忆画出来的大概是这样:




大脑:我知道!我会画!手:你会个锤子。这就是解释性深度错觉,我们会对自己经常看到、听到的信息,产生已经掌握了、了解了它的错觉。
使用App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App中查看
??App内查看
■1、什么都想学的人
立下无数Flag,计划学日语、吉他、跆拳道,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全能型人才。什么都想学会,但最后因为目标太多,根本无法分配自己的精力,什么也没学好。其实什么都想学的人,往往什么都不想学,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思考过什么适合自己,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点是什么。
建议:
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点,然后专攻这一项技能,把它从兴趣变成特长。有所取舍,不要什么都想学,学杂不如学精。分阶段立flag,明确具体时间和具体任务,比如未来3个月要学习日语,达到能正常交流的水平。
2、假装学习的人
早上6点起床,永远霸占图书馆VIP座,计划两个小时做完一套数学题,但选择题还没做完,就打着劳逸结合的旗号开始刷抖音;
打开电脑准备听课,又想着先玩一局游戏,最后一玩就是半天。等到晚上10点,再抱着一大摞书回宿舍。你以为这是学习,其实只是在「假努力」。
学习不是「演戏」,假装努力也拿不到的「奥斯卡」,看似很刻苦的学习,如果是三心二意,那永远也学不好。
就像看到这篇回答,知道双击屏幕的小伙伴,绝对是真的在学习,学习效果也至少比其他人强3倍。
建议:
除非必要,拒绝一切电子设备,或者删除所有娱乐软件,避免边看书边刷手机。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把学习任务量化,比如在30分钟内看完15页书。及时复盘,学习结束后,要留下充足时间进行回顾总结,找出当天学习问题所在。
3、拥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
熬夜通宵、睡懒觉、三餐不定时的人,是没有任何精力去学习的。不管学习还是工作,到最后拼的都是精力。精力好的人比精力差的人,学习效率至少高2倍,也更能集中注意力做好一件事。
而不良的生活习惯,会让我们这些20岁左右的年轻人,每天浑浑噩噩,毫无生机,更别谈把学习学好了。
建议:
坚持每天运动1小时,会让人更有精气神,更有活力。坚持早睡早起,晚上到点关闭手机,不把手机带上床。三餐规律,尤其要吃早餐。
4、过于急功近利的人
每当看到类似「马甲线7天速成班」、「每天5分钟,一个月变身词汇达人」、「0基础、30天教你成为Ps大神」的课,都忍不住剁手,想要快速通过某项考试,掌握某种技能,却忽略任何成果背后都有无数的积累,都需要循序渐进。
建议:
用阶段性目标代替长远目标,比如想成为Ps大神,先计划在15天内学会P人像。每天至少阅读30分钟,读书能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还能缓解浮躁情绪。远离使你焦虑的环境,适当宣泄情绪,可以通过运动、唱歌来放松自己。
5、停留在「接收」层面的人
看书是对书本知识的输入,听课是对课堂内容的输入,学习技能也是一种输入,但是如果只有入没有出,只知道把知识囤积,却不去思考如何运用,如何实践,永远都不能真正的掌握知识。
没有输出,我们会慢慢变成一个巨婴,衣来张口,饭来伸手,失去自理的能力,更不可能会有任何的创造力。
建议:
转变思维方式,知道和做到是两码事,实践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最好方式。重复运用学到的知识,比如,写读后感、影评,用学到的技能解决问题。以「教」促「学」,即「费曼学习法」,用学到的知识去教别人,反过来促使自己继续学习。
6、无法进行深度阅读的人
但凡学习,都需要阅读。但如今碎片化阅读似乎成了一种趋势,没几个人能认真阅读超过千字的文章,更何况一本几十万字的著作。
读书时,被迫的阅读书本,但是工作以后,深度阅读似乎成为一种奢侈的能力。但对于任何知识,没有进行深度的阅读,也就无法深度的思考,更别谈有所收获。
建议:
带着目的去阅读,边阅读边思考文章想要表达的主题,以及你想学习到什么。用自己的语言去阐述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的内容和观点,学会总结,及时输出。寻找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推荐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
7、没有「绿灯思维」的人
「我怎么不知道,你说的绝对是错的。」「要是都那么简单,别人早就成功了。」「这个事情太难了,我学不会。」以上三种情况是典型的没有「绿灯思维」,面对一个问题,第一反应永远是质疑,什么事都喜欢杠,不愿意接受他人的意见。这类人接受不了他人的观点,也不愿意轻易改变,所以根本不可能接收到新的知识。
建议:
打破自己原有的思维方式,走出舒适区,接纳与自己相左的观点。保持谦卑的心态,接受别人的批评,适当降低自尊心。切忌过分强调自身感受,不要把对方的意见当作人身攻击。
8、不知道劳逸结合、喜欢闷头苦干的人
一天学习10小时,真正高效率的时间也许都没有1小时。只知道学习不知道休息的人,注定学不好。这就是为什么读书的时候,每节课中间都会有十分钟休息的原因。
一个人专注一件事的时间只有20—25分钟,长时间不停歇地做一件事,效率就会越来越低。比如,在浏览时,看到自己喜欢的回答,双击屏幕,休息会再看,吸收知识的效率会变得更高。
建议:
长时间专注一个知识后,及时休息。比如学20分钟,休息30秒。判断任务的优先级,先做最急迫的,不紧迫的可以先放一放。掌握简单的时间管理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比如番茄工作法。
9、不会系统思考的人
在这类人眼里,知识永远都是零碎的。就像学习一道数学题,他们可以学会一道题,却学不会整个题型,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题目,还是一样会错。很少去思考每个问题背后的逻辑,只着眼于眼前的一个点,而没有看到整个面,也就没有学习知识,和构建整体框架的能力,自然不会进行系统思考。
建议:
抓住问题本质特征,遇到一个问题,要用发散性思维去思考,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思维导图融会贯通,包括整个思维框架的构建都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广泛接受信息,不要局限自己的信息接受渠道,多角度思考问题。
10、沉迷于做笔记的人
这类人普遍有一种特点,笔记做很多,却从来不思考。在课堂上总会有那么几个同学,不停地记笔记,生怕错过老师的一个字,但是学习成绩并不是特别理想。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只知道盲目地记笔记,却不注重听和理解,手会了,脑子却忘了转。
建议:
提前做好预习工作,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先自学。记重点、记关键词。尤其在听课期间,不要着急记笔记,可以先记下关键词,下课再补充,课堂上侧重听和理解。做思维导图,掌握知识之间的逻辑,而不是零零散散地记一大堆。最后重点提一个,一定要学会复盘,持续性复盘反思,才能形成正向反馈。学习不是喊口号,核心是对所学知识的最大程度吸收,而复盘是你最佳的思维辅助工具。

11、毫无自制力的人
计划晚上11点睡觉,又刷手机到两点;打算早上6点起来,却直接睡到中午12点;去两天图书馆,第三天直接放弃;从来没有把英语单词书,A字开头的单词背完。做什么事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分钟热度,没有任何自制力,永远无法抵挡外界的诱惑。
建议:
给自己制定阶段性学习奖励,比如,完成某个目标,奖励自己一件小礼物。找人监督,加入学习群,和群友互相督促,一起打卡,可以补充相应惩罚措施。清空学习环境中,除了学习工具以外的东西,防止注意力被分散。
12、跟着别人节奏走的人
学霸5点起床,你也起来;学霸报各种补习班,你也跟着报,但是最后学霸依旧学习好,而你天天犯困,还学不好。总以为照搬经验贴上的方法论,按着别人的节奏,一定也能成功,却完全忽略究竟适不适合自己。
总是随大流,别人干什么,你也干什么,找不到自己的节奏,别说进步,不退步已是万幸。
建议:
不断改变学习策略,探索最适合自己的,然后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而不是完全照搬。找出自己薄弱的地方,针对性的学习和加强。可以找经验丰富的人提建议,比如自己的老师。
13、无法正确看待批评的人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做错事,当有人善意提醒时,如果曲解他人的好意,而将它认为是批评和针对,那我们永远也得不到进步。就像学习时,如果做错的题不指出来,那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只接受赞美,拒绝批评,就是给了别人「捧杀」我们的机会,捧得越高,摔得越惨。
建议:
控制情绪,尽量别将自己的不愉快表露出来,不要因为一句批评就情绪波动。学会倾听,在别人没有说完时,不要打断,这是素质,也是在给自己进步的机会。大方接受,对自己有利的东西,一定不要拒绝,拒绝一次就失去一次成长的机会。
14、觉得学习是为了别人的人
没目标的人,是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学习的。初高中,我们的学习少不了父母的影子,以至于觉得学习是为了他们。大学以后,没人约束,干脆就不学,只为了混个毕业证。整个学习生涯,都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一直把学习当作别人的事。
建议:
改变观念,学习的最大受益者永远都是自己。制定阶段性目标,比如学生时代,读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升学顺利;工作以后学习是为了升职加薪。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知识付诸实际,通过成就感,促使我们继续学习。
15、不能坚持看完这篇回答的人
能坚持看完这篇回答,还愿意双击屏幕,给答主一个赞的人,学习效果最好。因为他们凭借着超强的行动力,迈出了学习的第一步。早已超过了80%的人,会比剩下的20%更容易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