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食品|冷链食品追溯码成超市防控“标配”,扫码追溯成监管趋势

今年11月起 , 山东、天津、湖北、福建、甘肃等地纷纷通报在冷链环境样本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 涵盖样本包含巴西冷冻猪肉、印度进口冻带鱼、巴西进口冷冻牛肉等产品外包装 。
新京报采访人员近日走访北京市多家超市看到 , 进口冷冻生鲜检疫证明和“北京冷链”二维码正成为“标配” 。 事实上 , 自6月起 , 我国各地已相继针对冷链各环节的防疫措施发布通知 。 其中 , 可协助查询冷链食品从进口到销售终端全过程的“冷链食品追溯码” , 成为多地应用的管控技术举措 。
超市可扫码识别冷链食品检测报告
在冷链管控方式之中 , “冷链食品溯源码”开始在很多地区使用 。 北京已发布通告 , 要求自2020年11月1日起 , 北京市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使用“北京冷链” , 如实上传进口冷藏冷冻肉类、水产品来源、流向等追溯数据 , 实行“首站赋码”管理 , 在面向消费者进行销售时 , 应在进口冷藏冷冻肉类、水产品包装或货柜明显处加贴“北京冷链”电子追溯码 。 消费者可通过微信、支付宝扫码查询产品追溯信息 。
11月12日至14日 , 新京报采访人员走访北京多家超市发现 , 盒马鲜生在生鲜区已设有“进口海鲜证照公告栏” , 展示该区进口冷冻生鲜的检疫证明 。 出售进口冷冻黑虎虾、冰鲜三文鱼的冰柜上 , 已放置3-4张印有“北京冷链”二维码的牌子 。 每张牌子上的二维码以3个为一排 , 单张数量从6-9个不等 , 总数与冰柜内所售各进口冰鲜品种全部对应 。
冷链食品|冷链食品追溯码成超市防控“标配”,扫码追溯成监管趋势
文章插图

冷链食品|冷链食品追溯码成超市防控“标配”,扫码追溯成监管趋势
文章插图

“北京冷链”二维码已在部分商超上线 。
新京报采访人员对一款挪威冰鲜三文鱼尾肉扫码后 , 页面随即跳转出该产品的商品编码、规格、储存方式、生产日期、批次号、原产国/地区、上游企业及省份等基本信息 , 还提供了生产批号、入境日期、入境口岸、检验检疫证明和核酸检测报告图片等 。 一位大兴区盒马鲜生的门店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采访人员 , 公告栏几个月前就已设立 , 二维码是11月起开始放置的 , 供消费者更直观地看到所买进口生鲜产品的详细信息 。
冷链食品|冷链食品追溯码成超市防控“标配”,扫码追溯成监管趋势
文章插图

消费者可通过扫码获取进口冷链食品检疫信息 。
【冷链食品|冷链食品追溯码成超市防控“标配”,扫码追溯成监管趋势】在永辉超市 , 新京报采访人员注意到 , 放置挪威北极鳕鱼扒等预包装生鲜的冰柜上 , 虽然没有二维码 , 但也放置了部分产品检验检疫证明复印件 。 同时 , 在散装区域 , 对于龙虾尾、鱿鱼腿、巴沙鱼等冷冻生鲜 , 不论进口与否 , 一律在价签旁贴上了一张“北京冷链”二维码 。 新京报采访人员扫码发现 , 对于国内食品 , 跳转页面中仅会出现基本信息 , 不展示核酸检测报告等内容 。
此外 , 在欧尚等超市 , 新京报采访人员未找到商家贴出的“北京冷链”二维码 , 但可以看到三文鱼等部分产品的核酸检测报告 。 在超市检疫报告前驻足的消费者马先生告诉新京报采访人员 , “敢放出来的码或报告肯定是安全合规的 , 像是定心丸 , 即使不扫码 , 买得也比较安心 。 ”
冷链食品|冷链食品追溯码成超市防控“标配”,扫码追溯成监管趋势
文章插图

部分超市展示检疫证明复印件 。
冷链食品追溯码成监管新举措
冷链食品追溯码不仅在北京 , 也在浙江、四川、河南等地使用 。 浙江早在6月22日就上线“浙冷链”食品追溯系统 , 将进口的使用冷链运输的畜禽肉、水产品及其制品作为首批运用对象 , 以进口食品经营企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进入浙江供应链的首站 , 通过对冷链食品赋码、扫码 , 下游经营者“进出扫码” , 公众“扫码查询” , 全面掌握冷链食品供应链流向 。
11月起 , 河南郑州“郑冷链”系统在惠济区中原四季水产物流港上线 , 对冷链食品溯源码实现“来源可溯 , 流转可查 , 去向可追” , 完成从供应链首站到消费环节产品最小包装的闭环追溯管理 。
四川“川冷链”也在11月正式上线 , 对进口和省外进入的冷链食品实施一品一码、一批一码和一物一码的扫码追溯应用 , 12月30日前 , 当地大型生产、超市、餐饮企业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均将纳入平台监管 。
全国加强冷链食品防疫
新京报采访人员在注意到 , 11月起 , 山东、天津、湖北、福建、甘肃等地均已通报在冷链食品环境样本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 就在11月14日 , 海关总署发布消息称 , 因从阿根廷1家牛肉生产企业进口的2批冷冻去骨牛肉产品外包装样本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 全国海关自即日起暂停接受阿根廷牛肉生产企业FRIGORIFICO GORINA S A I C(注册编号为2025)的进口申报4周 , 期满后自动恢复 。
对于近期频现冷链食品环境样本阳性事件 ,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分析称 , 原因之一即是各地加强了对冷链产品的检测监测 , 使得被新冠病毒污染的物品能及时被发现出来 。
实际上 , 加大冷链排查力度已是国家层面的重点防控手段之一 。 10月至11月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冷链食品生产经营新冠病毒防控技术指南》《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 , 对相关单位和个人在生产、运输、贮存及销售等过程中对冷链食品的消毒作出指导 , 凡是不能提供消毒证明的 , 一律不能上市销售 。
除国家层面外 , 为保障冷链食品安全 , 强化疫情防控 , 自6月起 , 各地就已围绕冷链管理出台多项措施 。 以北京为例 , 6月30日 , 北京疾控中心发布《进口冷链食品防疫指引》 , 对进口冷链食品的源头管控、货物仓储运输环节防控、强化市场销售环节管控、加强冷链食品及存储运输环节的预防性消毒、核酸检测阳性产品的处置措施作出明确规定 。
8月至9月 , 北京市商务局先后下发《关于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下加强食品冷链物流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进口企业提高防范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输入风险意识的通知》 , 进一步细化食品冷链物流关键环节作业人员、货物、运输车辆、储存、销售等环节的规范化操作 , 要求相关企业主动规避从疫情严重地区进口冷链食品 , 做好进口食品各项替代方案 。
此外 , 河北、山东、四川、陕西、上海等地也对进口冷链生产、加工环节作出规范要求 。 目前 , 各地在加紧对冷链食品的全链排查 。 11月14日 , 福建发布紧急通知 , 查清查细查实辖区内涉进口冷链食品的生产经营者及从事冷藏冷冻食品贮存业务的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底数 , 采购进口冷链食品必须查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合格证明》 , 并按照国务院、省联防联控机制相关要求索取消毒证明 , 否则一律不准上市 。
新京报采访人员 王思炀 摄影 王思炀
编辑 李严 校对 刘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