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喝汤药要泡脚?泡了脚要不要多喝水?医生辟谣讲清误区( 二 )
认识到这一点 , 非常重要 。
泡脚第一步:寻方
本文插图
各个渠道的泡脚方 , 唾手可得 。 千方易得 , 一效难求 , 这是当前中医界的现状 。 如今的中医界 , 经过几千年的积累 , 最不缺的是方子 , 最不缺的是药材 , 缺的是能把控它们、用好它们的人 。 很多人误以为只要与中药沾边就是好东西 , 或者误以为只是泡脚 , 泡错了也没什么关系 。 中药也会伤身体的 , 在用错了的情况下 。
就好比现在胡乱使用中成药的现象很严重 。 没有辨证基础随便使用中成药 , 也是危害很大的 。 中医是分温热寒凉清温消补的 , 中药泡脚与用药 , 在辨证门槛上并无区别 。 配方者是否有足够经验?组方配伍是否合理?配方者对体质的共性和个性是否能很好地把握?
每个时代都有典型的时代病 。 也是经过了这些年的尝试和总结 , 我才对当今的时代病有了一定的认识 。 空调、冷饮、熬夜、焦虑以及滥用寒凉药物和掠杀人体正气的治疗行为 , 让人们的身体普遍陷于寒凉 。
这种情况下 , 光靠温补行不行?不行!所以很多人一艾灸或者一泡脚就出现上火的情况 。
而另一方面 , 食物的空前丰富 , 荤菜充斥餐桌 , 人们好吃懒动 , 没有积食的人很少 。 于是 , 造成了一个矛盾 , 一个让很多中医学子傻眼 , 一个让很多老中医棘手和无奈的矛盾 。
用热药温补吗?人家有口腔溃疡、口臭和小便黄等热相 。
用热药清热吗?人家四肢冰凉 , 腰腹怕冷 。
于是 , 很多人原本体寒 , 却被诊为湿热 , 吃红豆薏米汤祛湿热 , 结果湿没去掉反而身体越来寒;
于是 , 很多人吃了多年中药 , 忽寒忽热 , 收效不大 , 有些人甚至反而感觉身体不如从前 。
不是诊断出湿热的大夫之错 , 也不是买红豆薏米汤商家之错 , 只怪如今的病症狡猾狡猾的 , 错杂障眼 。
这些年来 , 与这些病症玩“猫捉老鼠” , 我渐渐有了一些心得 。 而运用简便、安全的有效的方法 , 去解决这些困局 , 更是我这几年所着力关注的 。
泡脚法 , 是其中的武器之一 。
不断地实践和改善 , 前段时间我配的几种泡脚包 , 基本定型 , 经过我母亲、小姨和妻子等亲人试用 , 效果比较满意 , 让他们惊喜 。 所以 , 我想提醒中医界人士和中医爱好者 , 泡脚的方法 , 是可以解决很多大问题的 , 值得去探索和实践 。
泡脚第二步:纠偏
本文插图
泡脚藏着大学问 。 除了泡脚包的区别 , 决定效果的 , 还有以下因素:
水量
既是泡脚 , 就需体现一个''泡''字 。 ''泡''在这里含义是:水要多 。 不能随便拿一个盆放点水 。 那样是洗脚 , 不是泡脚 。
泡脚最好用较深的木质桶或搪瓷盆 , 耐高温的塑料盆、桶也能将就用 。 重点是能让双脚舒展地平放进去 , 水面应超过三阴交(离内足踝最高点一手掌左右) 。
水温
- 水温不是越烫越好 。 40、50°C是比较合适的温度 。 水温过低当然不行 。 最好的状态是:热而不烫 。 水温过高会使血液急速流向下肢 , 反而容易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 , 出现头晕、胸闷等问题 。 特别是气血两虚之人 , 虽然泡脚可以活血补血 , 但是如果水温过高 , 反而会在短时间造成身体不适 。 部分人四肢末梢感觉能力差 , 应由家人先试水温 , 防止发生烫伤 。
- 对于不是自带加热功能的泡脚桶 , 可以备一壶热水不断添加 , 以保持水温(在不是插电加热桶的情况下) 。 同时也可用毛巾覆盖桶口以避免散温太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