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财经记者联盟|蚂蚁膨胀了(圈子关于小马哥的必读文)( 三 )


如果马云以为不可能 , 那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 , 就是最好的教育材料 。 毕竟 , 当年的美国购房者 , 还有房产作为抵押 , 那蚂蚁集团除了号称拥有虚拟的征信记录外 , 掌握了借款者的任何抵押资产吗?
放任蚂蚁集团在银行体系外野蛮生长、无限膨胀 , 带毒瘤的肌体扩大到一定程度 , 给我们社会带来的冲击 , 一定会高过2008年住房贷款次贷危机给美国的重创程度 。
3
于是 , 主政重庆的黄奇帆 , 在2018年 , 初步对干着比传统银行更狂飙突进的放贷业务 , 却完全不受监管的网络放贷 , 进行了小试牛刀的监管 。
限制ABS循环周转次数不超过4次;贷款资本金放大不能超过2.5倍不变;两个环节叠加杠杆比在10倍左右;
借呗、花呗的小额贷款公司主体资本金分三年增加至300亿元 。
在初步监管之下 , 蚂蚁集团调整了资产证券化的循环次数 , 约束在4次之内 , 然而 , 刚刚把一个魔鬼关进了瓶子 , 又有一个魔鬼被释放了出来 。
星火财经记者联盟|蚂蚁膨胀了(圈子关于小马哥的必读文)
本文插图

蚂蚁们找到了一家又一家银行 , 将自我放贷的模式 , 更改为和银行联合放贷的模式 , 或者把自我角色调整为所谓的:助贷 。
根据蚂蚁的说法 , 平台充当的角色是征信、风险控制、消费场景 , 等 , 为银行提供服务 , 产生实际放贷的主体是银行 。
也就是说 , 绝大部分资金不是自有资金 , 更不是基于自有资金循环放大的证券化融资资金 , 而是来自于银行的资金 。
假如花呗、借呗的年化利率是18% , 那么银行放贷出了资金 , 为资金成本和违约风险 , 得到的收益是4%-6% , 剩下的无风险利率12-14% , 全部由蚂蚁来吃下 。
在新的合作模式中 , 蚂蚁通过轻资产、大数据的模式 , 几乎没有任何风险 , 完全是利润 , 而银行出具了海量的资金 , 只获得了可怜的4-6%的收益 , 承担的却是经济波动、借款违约的系统性风险 。
放贷规模达到了万亿元级别 , 那么违约率的突然攀升 , 绝对不是借款人个体的因素 , 而是社会经济的整体性波动 。
这种模式将再次放大金融风险 , 并且将这种风险 , 全部转嫁给国有银行和金融体系 , 危险程度不亚于100倍的杠杆 。
根据最新的招股说明书 , 「蚂蚁集团」的2.15万亿元的信贷余额规模中 , 只有2%的资金是自有资金 , 98%的资金来自于4次循环的证券化产品融资、合作的放贷银行 。
以蚂蚁平台10亿+的个人用户、8000万+的商家用户 , 在网络宣传、移动互联的病毒式裂变模式下 , 信贷规模还会爆炸式增长 , 会将所有银行卷入这套体系中去 。
央行、外汇监管局、银保监会、证监会 , 早就注意到了蚂蚁集团的狂飙突进之举 , 正在事实上地绑架我国的金融系统和社会运行秩序 , 酝酿全方位的、系统性地监管措施 。
然而 , 蚂蚁集团也有备而来 , 毕竟马云见过了大风大浪 , 才成为了今天的中国首富 。
他一方面赶在监管新规处于征求意见阶段 , 尚未落地之时 , 全社会对蚂蚁的商业模式一知半解之时 , 火速在上海交易所的科创板、香港联合交易所 , 寻求IPO上市 , 圈钱到账 , 顺带让各路权贵资本变现 , 赚得盆满钵满;
另一方面 , 在上海外滩金融峰会上 , 面对着央行、财政部的多位主政官员 , 炮轰了监管体系 , 一哭二闹三上吊 , 要挟监管层对蚂蚁科技集团特事特办 , 甚至废除国际通行的监管协议:巴塞尔协议 。
这才是马云演讲的真实目的 。 刀光剑影、指桑骂槐、表面是哭闹、实质是要挟 。
加油门上杠杆后 , 在悬崖边奔驰 , 高速的无风险收益 , 全归企业所有;
坠崖的系统性崩盘风险 , 要借款穷人、银行金融系统、全体社会承担 。
4
在本次外滩演讲 , 以及蚂蚁集团的IPO之前 , 花呗、借呗的广告 , 早就铺天盖地 , 在地铁、公交站、机场、人流密集的LED广场 , 循环播放 , 不断洗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