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健康|江南·人文 | 小桥流水, 书场茶馆, 串起江南的人文生态( 三 )
茶馆里传来的吴侬软语、弦子琵琶声 , 成为江南文化的重要载体 , 也化作江南庶民的集体记忆
从乾隆年间开始 , 评弹——说书和弹词 , 就是江南茶馆书场里泛起得最多的曲艺 , 广受江南民众青睐 。
为什么是评弹?这实在经历了时光的淘洗 , 亦与其垂垂形成的雅俗共赏的特质紧密相连 。 原本进入茶馆演出的戏曲曲艺 , 种类颇多 , 其中就包括昆曲 。 而过于诗意、高雅的昆曲难免曲高和寡 , 受众面较窄 , 并不相宜泛起在各色人等会萃的茶馆 , 于是慢慢从茶馆中淡出 , 多于曲社中演出 。 评弹作为古老、柔美的说唱艺术 , 比拟昆曲本就接地气 , 日后又在不断调整、改进中 , 终极成为江南一带茶馆的“黄金搭档” 。
说书俗称“大书” , 说的多是历史故事与江湖好汉 , 《三国志》《水浒》《英烈》《金台传》等都属于这一类;弹词俗称“小书” , 说的多是才子佳人 , 典型的故事如《珍珠塔》《描金凤》《三笑》《文武香球》 。 吴侬软语、弦子琵琶以及它们所承载的形形色色的故事 , 成为太多江南民众暖和的记忆 。 姑苏走出的叶圣陶曾在写于1930年代的散文《评话》里 , 生动地絮叨起儿时“听书”得来的门道:“‘小书’要说得细腻……‘大书’比较‘小书’尤其着重表演 。 说书人坐在椅子上 , 前面是一张半桌 , 偶尔站起来 , 也不很轻易回旋 , 可是像演员上了戏台一样 , 交战 , 打擂台 , 都要把双方的姿态做给人家看 。 ”“评话并不专评话中的事 , 往往在可以旁生枝节的地方加入很多‘穿插’ 。 ‘穿插’的来源无非《笑林广记》之类 , 能够自出心裁的编排一两个‘穿插’的当然是能手了 。 ”
本文插图
布满亲切乡音的民俗特色戏曲 , 也时常能在江南茶馆中觅得影踪 。 有研究者调查18世纪以来江南居民休闲娱乐生活中的消费状况发现 , 江南一带茶馆戏曲“九调十三腔咸备” , 除了说书、弹词 , 还有滩黄、花调、道情、戏法、隔壁戏、木人戏、花鼓调、莲花乐声等 。 总之 , 大多较为通俗 , 反映出大众的审美趣味 。 就连话剧也进过茶馆 , 浙江首个话剧集团——1912年组建的浙江第一新剧模范团 , 便在杭州的天仙茶园戏台演过戏 。
江南的戏曲曲艺积厚流光、种类繁多 。 在不同地域的茶馆里 , 多少能听到颇具当地特色的节目 。 例如新场古镇大大小小茶馆里的“评话” , 与评弹平分秋色的 , 是锣鼓书 。 这是原南汇地区民间曲艺之一 , 从前名为太保书 , 名称衍化自上海郊区农村中求保佑太平的流动“太卜” , 以说唱形式表现 , 有道白、吟唱、独唱、对唱等 , 内容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 。 久而久之 , 这种形式逐渐从宗教仪式中脱胎而出 , 发展为单独的民间说唱形式 。 2004年 , 文化部宣布的29个国家级民间文化保护项目中 , 原南汇锣鼓书作为上海独一入选项目榜上有名 , 而新场古镇则被确定为“锣鼓书”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基地 。 古镇上曾与“第一楼”齐名的另一家茶馆书场“中华楼” , 如今就改建成为中国锣鼓书艺术馆 , 让游客得以赏识锣鼓书表演 , 了解锣鼓书历史 。 而第一楼里 , 也不时上演锣鼓书 。
图片:新场镇供图、视觉中国、文汇报历史照片
:邵大卫
【戏说健康|江南·人文 | 小桥流水, 书场茶馆, 串起江南的人文生态】责任:杨健
推荐阅读
- 皮肤干燥|【健康侦探】皮肤干燥也会长痘
- 无花果树|六种“冻不死”植物,沾土既活,放在家里满屋香!身体还会更健康
- 平安|不要再跟我说什么逆袭了:普通人,一生平安健康,就是最大的逆袭
- 江博士|新年新形象,江博士健康鞋新年款已上线
- 生活环境|农历十一月大雪过后,养什么花?家里养3种花,健康营养又好吃
- 寓意|五种“吉祥花”,建议养一盆,不仅寓意好,还利于健康
- 金钱树|适合客厅养的4种大型花,个个寓意好,养好家人身体健康
- 花卉|养花总出现小毛病,往盆里埋下10粒“石头”,啥花都能健康生长
- 香气|5种香花,家里养一盆,好看还“养人”,全家都健康
- 马齿苋|聪明人养花就养3种,可镇宅招财、有益健康,养护也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