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图书馆|回顾|涌动着的诗心——校园诗歌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回顾|涌动着的诗心——校园诗歌
POEM
当下的
校园诗歌
校园生活浪漫而独特的想象
珞珈开卷 第220期
本文插图
活动简介
01
活动主题
当下的校园诗歌
02
活动信息
时间:2020年10月11日(周日)
地点:图书馆总馆艺术欣赏厅
03
主讲人介绍
伯竑桥 , 青年诗人 , 兼事文学批评 , 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 。
本文插图
校园诗歌
在谈论“校园诗歌”这个宏大的话题之前 , 竑桥学长先向我们展示了被误解的“年轻人”和被误解的“诗” 。 在一个解构既有价值的转型时代 , 年轻人被贴上了许多负面标签 , 那么校园作为社会边缘的象牙塔 , 这里写出的诗歌会是什么样子呢?且听竑桥学长为我们娓娓道来 。
01
西南联大时期
上世纪40年代 , 在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校园里 , 涌现出了中国第一批现代诗人:郑敏、穆旦、杜运燮、陈敬容、袁可嘉······这些新诗歌的弄潮儿们勇敢打破传统诗歌的条条框框 , 为中国诗歌带来了全新气象 。 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 , 他们的诗句中 , 融入了许多在前人看来并不能“入诗”的词句 , 这种大胆的尝试是前所未有的 , 也是极具开创性的 。 西南联大时期的代表诗人穆旦在他的诗作《春》中 , 完美地运用了现代技巧 , 深邃、迷幻且富于内在的张力 , 意象的撞击和转换来得精彩而神异 。 在遍地硝烟的中国 , 他们的诗歌成为了校园里的一道奇观 ,他们的诗歌所推崇的知性和感性的融合的诗性哲学 , 为整个中国现代诗坛奠定了基础 。 他们当中许多人的诗作 , 至今仍为新生代诗人模仿与学习的范本 。
本文插图
02
80年代的校园诗歌
竑桥学长接着谈到了80年代的校园诗歌 。 “文革”的结束、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注定了这一时期的校园诗歌将在中国现代诗坛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 谈起80年代的诗歌 , 竑桥学长如数家珍:那个年代的大学校园 , 既涌现出了以万夏为代表的充满反叛精神的“莽汉诗派” , 自称“ 我们是腰间挂着诗篇的豪猪” , 深受美国“垮掉的一代”影响而写出具有颓废美的诗句 , 又出现王敖一般充满人文情怀的浪漫主义诗人 , 歌颂爱情的美好 。 可以说80年代是中国校园诗歌的极盛时期 , 当时的校园诗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盛况 , 即使是时隔多年后的今天 , 也令人叹为观止 。
本文插图
03
未来的校园诗歌
校园诗歌的发展 , 本身就是一个打破条条框框的过程 。 竑桥学长向我们介绍了当下的校园生态 , 在许多年轻人迫于生计而不得不放弃文学梦想时 , 校园诗歌依然顽强的生存着 , 无论是珞珈山上、樱花树下 , 亦或是未名湖畔、扬子江旁 ,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目光投向了诗和远方 。 竑桥学长将校园文学生态和足球青年梯队做了类比 , 诗坛的发展存在一个“ 选拔与接纳”的过程 , 从青春期写作的年轻写作者中 , 发掘有潜力、有意愿进行持续一生的严肃写作的诗人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 竑桥学长向我们介绍了三个奖项 , 一套丛书和几本诗歌刊物 。 其中既有北大未名和复旦光华这样的顶级诗歌比赛 , 也有《飞地》等影响力巨大的诗歌刊物 , 相信在多方面努力下 , 中国诗坛一定会出现更多的新生代诗人 , 用诗句洞察生活、记录当下 。
推荐阅读
- 复旦大学|洗脸,到底是冷水好还是热水好
- 上海市|我,大学一毕业就失业,当杀鱼工,住地下室,为了生存放下体面
- 大学生|作为退役大学生士兵,报考专武干部有哪些优势?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 大学生|“大学生毕业后先在家啃老3年”,复旦教授奇葩言论,引大众不满
- 医院|大鱼上钩,没想到却把自己拉进医院:武汉一男子被朋友笑到肚子疼
- 清华大学|清华70%的高才生,毕业后选择进入体制内,意味着什么?
- 考研|大学专业带这“6个字”,趁早准备考研,否则找工作可没那么容易
- 大学生|学霸手握清华和北大毕业证,2次找工作被拒绝,只能去中学当老师
- 张雨绮|两大行业招聘出现“断层”,月薪上万无人来,90后大学生去哪了?
- 大学生|名牌大学生到福耀求职,曹德旺把简历丢进垃圾桶,竟安排他去拉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