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金融|蚂蚁的「蝴蝶效应」:机构「收割」、巨头蛰伏,中小公司前途未卜……
本文插图
其实 ,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那个阶段的「新金融」 。
——馨金融
洪偌馨/文
今天 , 备受外界关注的5只蚂蚁「战配基金」也公布了后续安排 。
根据支付宝财富号发布的公告 , 已与基金管理人一致协商 , 拟为5只创新未来基金安排一个月的退出选择期 , 在此期间投资者可按基金份额净值退出 。 在此之前 , 港股新股认购退款程序已于11月6日启动 。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处理这么大资金量、这么复杂的退款/赎回方案 , 也是史无前例了 。 至此 , 受蚂蚁IPO暂缓而影响的一系列投资事宜均有了明确安排 , 暂告一个段落 。
只是 , 因此事而引发的一系列市场反应、行业影响或许才刚刚开始 。
事实上 , 从去年开始 , 金融强监管的趋势已然明确 , 今年《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先后落地 , 进一步规范了金融科技企业的发展路径 。
原本对于行业巨头来说 , 最好的方式就是「以时间换空间」 , 慢慢调整步调真正走向「金融的归金融、科技的归科技」 。 但万万没想到 , 金融科技行业会以这种方式「硬着陆」 。
而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 , 金融与科技、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的融合已深 , 不管是蚂蚁折戟IPO、还是金融科技监管的风向变化 , 波及之广 , 难以想象 。 而当下的局面 , 无疑也给监管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
这个由金融科技企业连接起的 , 庞大而复杂的新金融生态 , 如何进行切割?如何划分边界?太过考验监管的智慧 。 因为这不仅涉及到个家企业 , 还有背后真实存在的市场和用户需求 。
说回事件的中心——蚂蚁 , 眼下也面临一系列重大调整 。
「拆分」可能是大概率事件 , 金融牌照整合成金控公司 , 科技板块组成另一家公司 。 事实上在过去两年里 , 这家巨头应该一直在筹划和准备这件事 , 也有过几种方案 , 这次事件又让这个选项放在了眼前 。
过去一周里 , 有不少业内的朋友跟我讨论此事极其带来的影响 , 大家站在不同角度 , 各有不同立场 , 今天整理一些共识分享给大家 。
1
持牌机构奋起直追
相比其它机构 , 商业银行受金融科技巨头影响最为直接 , 尤其是其零售金融业务 , 不管是金融产品、渠道、服务还是用户体验的标准 , 这些年都伴随着科技公司的介入而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
所以 , 此次监管风向变化 , 银行股随即大涨 。 尤其 , 以强零售业务的银行 。
本文插图
注:11月11日收盘价与11月4日收盘价比较
客观来说 , 市场和用户都要感谢金融科技公司们 , 因为这些「鲶鱼」 , 商业银行们在过去几年都给予了数字化以前所未有的重视 。 科技立行 , 当下几乎成为了所有头部银行的口号和目标 。
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银行采访人员 , 10年时间 , 见证了这种转变 。 对于这些金融业巨擘来说 , 像今天这样拥抱新技术和适应新变化 , 并非易事 。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 强大的对手 , 功不可没 。
比如 , 虽然大部分银行的APP依然难用 , 但大家会越来越重视移动端门户的打造 。 典型如招行 , 手机银行的体验已经非常好了 , 仔细看看很多功能和页面布局 , 也在向互联网巨头们靠拢 , 从金融向生活场景、内容平台蔓延 。
还有过去金融科技公司所强调的平台模式和生态理念 , 商业银行们也在暗暗发力 。 典型如平安 , 一直比照互联网公司的发展模式和路径 。 接下来 , 应该能看到更多的商业银行又更进一步的动作 。
此外 , 纵观蚂蚁整个上市的过程 , 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它的信贷板块 。 借助平台和科技的力量 , 蚂蚁促成的信贷余额超过2万亿 , 而这也是后面网络小贷管理办法影响最大最直接的部分 。
推荐阅读
- 金融八卦女|11月14日,钱峰雷忌出门
- 公司|前三季净利下滑241% 横店影视金融投资超主业如何破局
- 苏宁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强监管,银行是受益者吗?
- 金融界|姚笛控股的北京橙花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注销
- 龙猫|渤海银行董事长李伏安: 加大对汽车绿色金融生态的资源支持
- 亚当斯密经济学|中国式金融监管“三人谈”
- 21金融圈|踩雷基金一个月最大跌幅超10%!信用债经历“惊魂”一周,打破刚性兑付时代真的来了!
- 金融智库|腾讯业绩亮眼,可为何被会员涨价抢了风头?
- 小飞人|18支代表队参加! “前海金融杯”网球集团邀请赛成功举办
- 金融八卦女|苏宁还债,全都靠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