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辫子”,其实在早期还是有其作用的,只是在后期走歪了
清朝的辫子文化 ,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 , 也算是独树一帜 , 毕竟独此一家 , 也因此就算到了今天“辫子”依旧为人所诟病 。
文章图片
但我今天要说 , 其实“丑陋”的辫子 , 恰恰是满人的智慧 。 可能我今天要说的内容 , 会引发许多人“不悦” , 但事实就是事实 。 清朝的辫子其实便是为了行军打仗而留的 , 也许很丑陋 , 但远比同时期汉人的蓄发更具实用性 。
今天我们在各类影视剧和历史典籍中 , 了解到清军入关以后 , 中国男性的发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 剃去了传承千年的发髻 ,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思想理念在强权之下变得一文不值 , 留下来被西方侮辱为猪尾巴 , 这“丑陋的猪尾巴”也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文章图片
但 , 其实清朝的辫子文化有一个发展历程 , 他并非一开始就是“猪尾巴”那样丑陋的形象 。 至少在清朝前期 , 便不是“猪尾巴” , 那个时候满洲人的头发仅有后面一小撮 , 称为“金钱鼠尾” 。 这种发式便是将头发剃光 , 仅在后脑勺留下一撮铜钱大小的头发 , 然后编织成辫且要细到可穿过铜钱中间的孔 , 从外形上形似老鼠尾巴 , 因此被称为“金钱鼠尾” 。
这样的发式便于骑射 , 前部不留发 , 可以避免驭马疾驰中头发遮住了眼睛 , 带来危险 。 头后所留辫子 , 在行军狩猎时 , 也可起到枕辫而眠的作用 , 确有实用价值 , 并非“百无一用” 。
文章图片
但 , 这“有点用”的辫子 , 却也给我们中华民族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汉人自古以来就格外重视衣冠服饰 , 《孝经》有言:“身体发肤 , 受之父母 , 不敢毁伤 , 孝之始也 。 ”所以古代汉人在成年后 , 便不会在剃发 , 无论男女皆把头发绾成发髻盘于头顶 。 而满人则不同 , 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 , 为了避免骑马时头发影响视线 , 便将头发剃光 , 仅留一小撮梳于脑后 , 同时他们认为发辫是是灵魂的栖息之地 , 所以当有八旗将士在战场上阵亡 , 便会将发辫带回故里安葬 , 俗称“捎小辫” 。
文章图片
然而在清军入关后 , 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 , 也为了“同化”汉人 , 颁布了“剃发令” 。 《满清稗史》中记载:越一年 , 南方大定 , 乃下发之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 令发匠负担游行于市 , 见蓄发者执而剃之 , 稍一抵抗 , 即杀而悬其头于担之竿上 , 以示众 。 ”
然而编辫 , 这一我们现代人看来都非常丑陋的发式 , 又怎么可能为古人所这样呢?剃发令让汉人的尊严受到了极重的侮辱 , 正如顾炎武《断发》中所说:“华人髡为夷 , 苟活不如死!”
所以“剃发令”颁布后 , 在全国范围内激起民愤 , 清政府则是强行进行镇压与屠杀 ,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 。 因为“剃发令”对于汉人来说 , 剃得不仅仅是头发 , 更是对尊严的践踏!但在清军的屠杀下 , 老百姓们最终选择了屈服 , 或许对于老百姓而言最重要的是还是活下去 。
文章图片
但刨除剃发易服带来的“伤害” , 其也具备了一定的“优势”
首先我并不是说古人的长发不好 , 的确古人飘逸的长发 , 看起来十分的唯美 , 但打仗的时候影响也是真大 , 这也是为何古代的男人往往需要将头发给扎起来 , 然而还是无法避免在特殊情况下要披头散发 , 对于打仗来说这是要命的 。
【清朝的“辫子”,其实在早期还是有其作用的,只是在后期走歪了】总的来说 , 礼仪方面 , 中原王朝都十分在行 , 但打仗真的不如很多游牧民族 , 如汉之匈奴、唐之突厥、宋之金人、明之瓦剌等等……
文章图片
北方的游牧民族 , 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 , 骑射是他们的根本 , 如果他们也留着长发 , 那将会是一个很大的麻烦 , 试想一下如果在快速奔驰 , 突然头发散了 , 披头散发会是怎样的情况?头发遮挡了视线 , 一不小心还有可能“翻马” , 如果只是打猎还好 , 但是这要是打仗 , 落马了面对的将是后方骑兵的践踏 。
女真人在长期的骑射生涯中 , 逐渐发现留辫子的方式既可以保留部分头发不至于光头 , 同时还方便骑射行动 , 所以 , 最终形成了“金钱鼠尾”的发式 。 并在入关后 , 将这一发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 以巩固自身统治的目的 。
文章图片
“辫子”的发展最终也成了麻烦
不过 , 在随着统治的稳定 , 或许是他们觉得“金钱鼠尾”式的发型不够庄重 , 又或许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 清廷放宽了对头发的要求 , 老百姓的发量也开始逐渐增加 。
到了嘉庆年间 , 留发增加四到五枚铜钱的面积 。 中川忠英于长崎在《清俗纪闻》一书中的绘画有这么一个场景 , 一侧背站立的教书先生头顶蓄发 , 长辫垂于后背 , 长度到了腰部 , 辫尾有发带系结 。 画中这位教书先生的发辫大概有四五个铜钱的面积 , 此时的清朝依旧执行剃发令 , 但发量上已经有所增加 , 由原来的“鼠尾”变成了“猪尾” 。
文章图片
到了咸丰年间 , 辫子的发量还在不断的增加 , 在额角两端引一直线 , 依此直线剃去直线前面的头发 , 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阴阳头” , 发量由嘉庆年间的“猪尾”变成了“牛尾” , 这一发型则延续但清朝灭亡 。
到了这个时期 , 辫子也成了清军的一个麻烦 , 虽说发辫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 在上阵杀敌时把辫子盘在脖子上可以避免冷兵器时代的刀砍枪刺 , 但同时辫子成了他们的一个软肋 , 随时要当心被人薅住头发 , 一旦被薅住估计只能放弃抵抗了 , 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 , 你可以去薅一个女人的马尾就知道答案了 。
文章图片
所以 , 晚清时期打仗时有人专薅辫子 。 俗语“抓人小辫子” ,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抓住一个人的软肋、把柄 , 就等于制服这个人了 。
结语:或许清朝的辫子一开始的“金钱鼠尾”是专门为了骑射而生 , 在战场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 但从“剃发令”出发 , 辫子不仅只是丑更意味着屈辱 , 可能很多不熟悉历史的朋友都还不知道辫子里还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这样的惨案 。 但 , 时代在进步 , 辫子这一与“美”相违背的事物 , 终为后人所诟病 。
推荐阅读
- 养老金|2021年上半年办理退休,养老金核算的这些知识要把握
- 量化|量化大师麦教授:美好的不确定性
- 浪胃仙|泡泡龙的离世给所有吃播提了醒,浪胃仙顺势决定“转行”,新职业认真的吗?
- 结核|再见吧,“结核君”
- 脑梗死|脑梗死和喝酒有没有关系呢?爱喝酒的朋友,应该看看
- 米歇尔·戴斯玛克特|海奥华预言的真相,地球人被带到九级文明,揭开神话背后的秘密
- 减肥也能吃的小零食,营养美味,低脂低热量,多吃也不怕!
- 1碗面粉,不加水,锅里蒸一蒸,做香甜可口的发糕,比蛋糕还香
- 扇贝最好吃的做法,适合冬日里吃,做法简单好吃不腻,家人超爱吃
- 七种颜色的布丁吃过没有?软糯爽口,Q弹软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