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独|迎冬、拜冬、补冬……立冬习俗知多少?

_原题是:迎冬、拜冬、补冬……立冬习俗知多少?
“北风潜入悄无声 , 未品浓秋已入冬” , 秋天的萧萧红叶还未落尽 , 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就带着清冷的寒风翩翩而至 。 这一天过后 , 气温下降速度加快 , 温差也变得更大 , 因此 , 人们习惯上把立冬当作是冬季的开始 。
迎冬:拜祖先、备冬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这样解释立冬:“立 , 建始也 。 冬 , 终也 , 万物收藏也” , 即是说 , 此时秋季作物已全部收晒完毕 , 收藏入库 , 动物也蛰伏起来准备冬眠 。
黄花独|迎冬、拜冬、补冬……立冬习俗知多少?
文章图片

清代石涛《雪景山水图》局部
在古代 , 立冬和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 , 是十分重要的节日 。 据《礼记·月令》记载:“立冬之日 , 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 。 ”回来之后 , 皇帝还会赏赐群臣冬衣 , 并抚恤孤寡 , 以安社稷 。
在民间 , 百姓也习惯在此时备好冬衣 , 以防御接下来的冬寒 。 此外 , 还以时令佳品向祖先祭祀 , 祈求上苍保佑来年的丰收 。 据《清嘉录》记载 , 到了清代 , 立冬之日 , 士大夫在家拜贺长辈尊者 , 还互相出去拜谒 。 男女老少都要更换新衣 , 相互作揖行礼 , 谓之“拜冬” 。
写冬:邂逅初冬的诗意
立冬不仅拉开了冬天的序幕 , 也勾起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感慨和诗情 。
黄花独|迎冬、拜冬、补冬……立冬习俗知多少?
文章图片

【黄花独|迎冬、拜冬、补冬……立冬习俗知多少?】清代陈枚《月曼清游图》之“十一月 围炉博古”局部
“诗仙”李白对天气的变化可谓十分敏感 , 他的“冻笔新诗懒写 , 寒炉美酒时温 。 醉看墨花月白 , 恍疑雪满前村 。 ”分享了自己的冬日生活场景 , 流露出舒适惬意和慵懒自得;而陆游的“寸积篝炉炭 , 铢称布被绵 。 平生师陋巷 , 随处一欣然 。 ”则是表达了虽然生活困苦 , 却能欣然接受的豁达心情 。
寒冷的天气 , 往往还容易引发诗人的愁绪 。 范成大的“人逐年华老 , 寒随雨意增 。 山头望樵火 , 水底见渔灯 。 ”通过描写立冬夜景 , 来感怀自己年岁已高;王稚登的“秋风吹尽旧庭柯 , 黄叶丹枫客里过 。 一点禅灯半轮月 , 今宵寒较昨宵多” , 抒发了客居他乡的孤寂之感 。
立冬的独特美景 , 也是诗人争相描写的主题 。 陆文圭的“早久何当雨 , 秋深渐入冬 。 黄花独带露 , 红叶已随风 。 ”描绘了秋末冬初的黄花落叶之美;仇远的“细雨生寒未有霜 , 庭前木叶半青黄 。 小春此去无多日 , 何处梅花一绽香 。 ”道出了一幅南国立冬的优美画面 , 给人与众不同之感 。
补冬:吃饺子、酿黄酒
民间谚语说 , “立冬补冬 , 补嘴空” 。 忙碌了一年的人们 , 秋收冬藏完毕 , 迎来了冬闲 。 因此 , 要在立冬这天以美食进补 , 犒劳自己的同时抵御寒意 , 称为“补冬” 。
黄花独|迎冬、拜冬、补冬……立冬习俗知多少?
文章图片

11月6日 , 在连云港核电钟声国际幼儿园 , 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包饺子 。当日 , 江苏连云港核电钟声国际幼儿园开展包饺子迎立冬主题活动 。新华社发(王春 摄)
有俗语说 , “立冬节气不端饺子碗 , 冻掉耳朵没人管 。 ”在北方 , 人们习惯在立冬这天吃饺子 。 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 , 因为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 , 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 。
在南方 , 人们在立冬爱吃鸡鸭鱼肉 。 在潮汕地区 , 还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 , 意思是立冬时甘蔗已经成熟 , 吃了不上火 , 这个时候“食蔗”既可以保护牙齿 , 还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 。
在绍兴 , 立冬酿黄酒是传统习俗 。 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 , 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 。 因此绍兴人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 , 祈求福祉 。
立冬过后 , “西风渐作北风呼” , 日照逐渐缩短 , 气温继续下降 , 虽然偶尔也会出现“小阳春”天气 , 但冷空气活动已经开始频繁 , 所以要注意随时添加衣服 , 防寒保暖 。 除了适时进补外 , 还需适当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 并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 以安然过冬 。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 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谢谢 。
[责任编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