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报|诺奖作家马哈福兹“开罗三部曲”新版推出:他为何视小说为“狡猾”的艺术?| 此刻夜读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诺奖作家马哈福兹“开罗三部曲”新版推出:他为何视小说为“狡猾”的艺术?| 此刻夜读
文学报|诺奖作家马哈福兹“开罗三部曲”新版推出:他为何视小说为“狡猾”的艺术?| 此刻夜读
本文插图

近期 , 1988年诺奖得主、埃及作家纳吉布·马哈福兹代表作“开罗三部曲”最新中文版推出 。 这位现代“阿拉伯文学之父”在七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共写了三十四部小说、三百五十篇短篇小说、几十部电影剧本 , 以及大量的新闻作品 。 他既借鉴了埃及小说的传统 , 同时又显示出他对俄罗斯文学和包括普鲁斯特、乔伊斯和卡夫卡在内的现代主义者的热爱 。 他笔下的故事都发生在他从小长大并与之息息相关的开罗 , 他通常通过描绘家族故事来反映埃及社会的现实 。 在诺奖演说中 , 马哈福兹坦言 , 阿拉伯语才是真正的获奖者 。
今天夜读 , 进入纳吉布·马哈福兹的文学世界 。
文学报|诺奖作家马哈福兹“开罗三部曲”新版推出:他为何视小说为“狡猾”的艺术?| 此刻夜读
本文插图

01
临去世前一年 , 通过向朋友口授的方式 , 1988年诺奖得主、埃及作家纳吉布·马哈福兹创作了最后一部描述来世的短篇小说集《七重天》 。 在为该作品举行的一个宴会上 , 接受美联社采访人员采访时他说:“我深信 , 在我死后 , 我会得到好的报应 。 ”此话信然 , 生前马哈福兹即被认为是“阿拉伯文学之父” , 他于2006年8月30日去世后 , 更是备极哀荣 。 埃及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 , 时任总统穆巴拉克亲自为他送行 。 这句堪为他“自传的回声”的肺腑之言 , 也未尝不可以看成是他对多年前那次遇袭事件的一种回应 。
1994年10月的一个黄昏 , 在其开罗住址附近的一条街道上 , 马哈福兹遭到了一个激进分子的袭击 。 当时82岁的他正准备从汽车上下来 , 凶手从花篮里抽出暗藏的折刀刺伤了他的脖子和右臂 , 经过抢救虽得以脱险 , 但马哈福兹从此右臂瘫痪 , 再也不能用手写作 。 事后这名年轻人称马哈福兹的小说亵渎神明 , 必欲除之而后快 。
引发此事件的原因 , 可以追溯到马哈福兹初版于1959年的小说《我们街区的孩子们》 。 在这部被认为是20世纪伟大的现代寓言小说里 , 他全景式、史诗式地书写了街区的开拓者老祖父杰巴拉维及其数代子孙的救世故事:杰巴拉维 , 一位有如神明 , 仿佛永生的神秘人物 , 在拓土建街之后 , 便深居简出 , 与世隔绝 , 却掌握着世俗的权力与遥远的真理 。 他允诺所有的子孙都享受到继承权 , 过上好日子 。 子孙们把获得继承权作为实现幸福的唯一途径 , 于是继承权成为世代争斗的焦点……
文学报|诺奖作家马哈福兹“开罗三部曲”新版推出:他为何视小说为“狡猾”的艺术?| 此刻夜读
本文插图

小说以象征主义的手法 , 通过发生在街区的故事寓意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演进过程 , 反映了以摩西、耶稣、穆罕默德为代表的先知时代直至此后的科学时代 , 人类为追求幸福、实现理想而坚持不断的努力 。 作家于借创世传说表达“人经受磨难是神的意愿” , 借先知传说阐明“神不管人间事”后 , 又在象征科学的后代人阿拉法特的故事中 , 给予宗教蒙昧主义致命的一击:让象征神灵的老祖父杰巴拉维死去 。
尽管小说若干年后被诺贝尔奖评委会赞为“非同寻常” , 然而最初在《金字塔报》连载时 , 保守势力和部分文人认为其中含有明显的渎神内容 , 纷纷写信投诉 , 要求将作者送上法庭 。 官方迫于压力 , 在连载结束后即将此书列为禁书 , 小说单行本十年后才得以在黎巴嫩出版 。
【文学报|诺奖作家马哈福兹“开罗三部曲”新版推出:他为何视小说为“狡猾”的艺术?| 此刻夜读】此后 , 马哈福兹并没有受到过分冲击 。 直到他于198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 这部小说再度引起危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