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糖核酸|乙肝在研新药两项靶点,核糖核酸酶H或核心抑制剂,详解作用机制


核糖核酸|乙肝在研新药两项靶点,核糖核酸酶H或核心抑制剂,详解作用机制
文章图片
核糖核酸|乙肝在研新药两项靶点,核糖核酸酶H或核心抑制剂,详解作用机制
文章图片
核糖核酸|乙肝在研新药两项靶点,核糖核酸酶H或核心抑制剂,详解作用机制
在介绍过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如核苷(酸)类似物(NAs)、HBV附着/进入抑制剂、基因编辑策略:cccDNA形成抑制剂、RNA干扰这4项靶点后 , 另有2种新靶点用于开发慢性乙肝新药 , 那就是核糖核酸酶H(RNase H)靶向性和核衣壳组装抑制剂或称核心抑制剂 。
乙肝在研新药两项靶点 , 核糖核酸酶H或核心抑制剂 , 详解作用机制
核糖核酸酶H(RNase H)靶向性 , 其作用机制是 , 先要认识包裹在病毒核心颗粒中的pgRNA是反转录合成(-)链DNA的模板 。 在这个过程中 , pgRNA模板被聚合酶的RNase H结构域降解 。 核糖核酸酶活性抑制剂 , 将阻止这种情况发生 , 此外 , 还将阻止(+)-链DNA的后续合成 。 2020年下半年 , 研究人员发现 , 已经确定了许多潜在RNase H抑制剂的化学类别 , 包括a-羟基原克隆、N-羟基异喹啉二酮和N-羟基吡啶二酮 。
针对上述发现 , 说明已经打开了它们单独使用的可能性 , 或者更可能与其他现有的DAA(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或可能开发新DAA药物结合使用 。 另一项靶点是 , 核衣壳组装抑制剂或称之为核心抑制剂 , 从目前全球科研乙肝新药方面 , 针对乙肝病毒核衣壳或核心抑制剂研发新药数量也是最多的 , 我们重点详细介绍一下 , 关于核衣壳组装抑制剂或核心抑制剂的作用机制 。
HBV核心蛋白在乙肝病毒复制周期中起到核心作用 , 可以从rcDNA的解包与释放、传递到核孔蓝、核衣壳的形成与pgRNA的包装 , 最后在形态发生的最后阶段与乙肝表面抗原(HBsAg)相互作用 。 现有间接证据表明 , 该蛋白与细胞启动子结合并调节基因表达(结合cccDNA并改变cccDNA核小体间距) 。 在这方面 , 它构成了另一个有吸引力的乙肝抗病毒靶点 。
目前 , 药物化学家已经发现了两类核心蛋白变构调节剂(CpAM):杂芳基二氢嘧啶(HAPs)(I型CpAM)和苯丙酰胺(PPAs)、磺胺基苯甲酰胺和其他几种化学类型(II型CpAM) 。 HAP衍生物 , 它可以误导核心蛋白二聚体组装异常的非衣壳聚合物 , 导致核心蛋白降解 。 例如 , 在研乙肝新药GLS4 , 就是HAP家族的代表性化合物(前期已有普及该研究药物) 。
而II型CpAMs可加速衣壳组装的形成 , 可能发生在不合适的时间与地点 , 从而阻止pgRNA包被 , 反而诱导空衣壳的组装 。 在体外 , 乙肝在研新药GLS4抑制病毒在肝细胞系上清液中的积累 。 这是在裸鼠体内使用HepAD38细胞进行的实验 , 然后这些细胞生长为肿瘤 , 导致病毒血症 。 使用GLS4与bay41-4109治疗小鼠 , 在治疗期间与治疗后 , 研究人员发现 , 其可以使HBV-DNA显著而持续地下降到几乎相同的程度 。
口服 I型HBV核心抑制分子RO7049389 , 可诱导形成异常的HBV核心蛋白聚集体 , 这些聚集体随后被耗尽 , 导致乙肝病毒组装中断核HBV复制的有效抑制(前期已有普及乙肝在研新药RO7049389) 。 在体内 , 在给药56天内 , 它诱导了大约3.0 log10 copies/mL的HBV-DNA下降 。 正在进行的第1期临床研究观察这种化合物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抗病毒活性 。
研究了RO7049389单次和多次递增剂量(SAD vs.MAD)下食物对剂量的影响 。 研究人员将未经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ALT<5×ULN , 无肝硬化)按剂量分为5组 , 观察RO7049389的抗HBV作用 。 给药4周后 , 观察到5个队列的HBV-DNA与HBV-RNA均下降 , 81.3%的患者HBV-DNA水平低于定量下限 。 然而 , 在治疗的4周内每月观察到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变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