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平台Vs自营,轻资产的伤与重资产的痛( 五 )
第五 , 努力打造品牌 。 品牌的形成是一个很好的抵消重资产规模化扩张而导致的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 。 品牌的形成可以确保企业在品质方面的投入能够得到溢价回报 , 可以建立持续的客户黏性和复购率 。 可以说 , 品牌是企业的终极流量机制 。 但毫无疑问 , 品牌的养成首先得有高品质的支撑 , 否则 , 所有围绕品牌建设所做的投入就是浪费 。 品牌的养成也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
第六 , 打造数字化的组织运营支撑体系 。 对于今天的企业来说 , 一个连锁化的重资产扩张的企业 , 如果没有一套迅捷的数字化系统来支撑其营销、运营、后台经营分析等环节的日常工作 , 将很难保证对用户的优质服务 , 也很难保证精细化、柔性化的管理优化和改进 , 从而也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做到“大象也能跳舞” 。
结语
简单总结一下以上整个逻辑链条:1、在整个社会分工中 , 很多时候你没法以纯粹契约的方式整合各项资源要素去实现一个完整的服务能力 , 所以组建一个必须承受固定支出的企业在所难免;2、即便是组建一个企业 , 也有平台和自营两种模式 , 平台模式看上去“性感” , 但其发展初期也容易趟坑(供需错位导致的烧钱) , 并且在“有效供给错位”和“无法实现线上决策和线上交易闭环”的情况下 , 有些平台被迫转向自营(这里的自营是一种泛义上的自营);3、在自营的情况下 , 如果必须要重资产扩张 , 那么由于固定成本以及“倒U型曲线”规律的存在 , 很容易出现规模越大越不赚钱的增长陷阱;4、因为重资产扩张容易掉进规模增长的陷阱 , 所以必须要克服盲目扩张的冲动 , 实现有质量的数量扩张 。
话说回来 , 看完本文 , 貌似结论很悲观:轻资产搞不得 , 重资产也搞不动 , 那还有出路吗?虽然现实中有那么多失败案例 , 但也同样也有很多的成功案例 。 以上的分析仅仅只是就事论事地探讨一些策略和逻辑 , 很多企业的长期增长并不完全是靠一条曲线来支撑的 , 在保证阶段性的增长之后 , 在动态的创新过程中 , “第二曲线”乃至“第三曲线”会继续推动企业的增长 。 但无论哪条增长曲线 , 从务实的角度来说 , 以上分析的逻辑都应该值得关注 。 务虚的角度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
注:作者刘亿舟 , 九轩资本合伙人 。 本文系 刘亿舟 投稿投中网 , 并由编辑整理发布 , 转载需联络投中网或作者本人 ,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冉笑宇 )
推荐阅读
- 唯品会|唯品会Q3财报业绩亮眼背后:自营特卖差异化运营 打造品牌极致性价比
- 刘春雄新营销|“营销数字化10讲”之8:经过了去中间化和去品牌化,去平台化那天还会远吗?0102030405060708
- 京耕客户运营平台|嘿,新店老板,我有话要对你说店铺定位产品选择店铺装修主图和详情营销推广客服售后
- OPPO手机,新机发布|疑似 OPPO Reno5 Pro 现身跑分平台:搭载天玑 1000+ 芯片
- 远洋论剑|湖北一中介以女租客照片招揽男租客!平台回应:第三方所为!
- 互联网|高德地图发布国内首个智慧交通物联网(IOT)平台
- 交易|腾讯回应《反垄断指南》影响:平台开放 欢迎各类竞争
- 小财鱼|二手平台狂欢到来,小财鱼分享此时闲置店铺如何运作
- 金融|“双11”消费金融战场转移:自营商城崛起
- TikTok|TikTok称获批将出售在美资产命令生效期延长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