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新闻|他为植物人建“港湾”,沉寂的生命也有尊严( 二 )


83岁的孙颖(化名)已经在这家托养中心居住了4年 , 是在这里生活时间最长的“植物人”患者 。 卧床长达40年的她如今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 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 , 双臂环抱在胸前 , 双腿蜷缩 , 全身僵硬 , 就连护士在为她翻身时也完全无法活动 。
曾在三家医院ICU病房工作过的托养中心护士长温静说 , 长期卧床让孙颖的四肢完全僵硬 , 永远也无法再展开 。 “她是我们这里的第三位患者 , 家属都觉得不可思议 , 没想到老太太能在这里又活了4年 。 ”温静说 , 起初孙颖的丈夫时常来看她 , 但这两年随着身体每况愈下 , 一年要住几次医院 , 现在需要亲属的搀扶 , 才能偶尔来一次 。
照顾“植物人”5年的温静和许多患者家属都成了朋友 , 她告诉采访人员 , 居家照护“植物人”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人力 , 很多患者都是因为家里实在照顾不了 , 而家属又希望让患者多活一天是一天 , 毕竟“人在 , 家就在” 。
(小标题)艰难的创办路
为什么要创办植物人托养机构?相久大说 , 当一个患者被“宣判”为植物人时 , 患者的处境就会变得十分尴尬 , 一个家庭的未来都有可能因此蒙上一层阴影 。 “大医院床位紧张 , 养老机构又不好进 , 导致植物人的照护进入了一个尴尬境地 。 ”
2015年 , 相久大不顾家人和同事的反对 , 毅然辞掉工作 , 卖了一套房子 , 拿着160万卖房款在密云水库旁的山沟里租了一套毛坯房 , 改造成了托养中心 , 以延续生命之意将其取名为“延生托养中心” 。
相久大说 , 为“植物人”提供基本的医疗和生活照护 , 让患者自然、平静、带着尊严走完生命最后一程是托养中心的理念 , 家属只有接受这个理念 , 才能把亲人送到这里 。
2015年3月 , 托养中心接收了第一名“植物人” 。 第二年 , 患者仅收了3名 。 初期 , 巨大的投入像是打了水漂 , 让相久大的心里有了些许焦虑 , 同时中心的护士也逐渐开始流失 。 温静说 , 最难的时候 , 7个护士走了4个 , 还有前来应聘的护士发现自己还要给便秘的患者用手抠大便 , 无法接受 , 第二天就辞职了 。
直到2017年 , 这里的患者才增加到8个 , 原先的病房已经住不下 , 也无法接收新的患者了 。 相久大用了一年时间才找到现在这个院子 , 迅速进行改造和扩建 , 将患者转运至此 。 如今 , 33张床位都已住满 , 新的病房仍在装修改造 。
温静告诉采访人员 , 托养中心现有的20名护士 , 每6个护士负责一个病区 。 每天护士负责给患者做口腔、尿道口护理、翻身拍背、吸痰、喂饭 。 每周二会为患者刮胡子、剪指甲、泡脚 , 每周四为病人换洗床单 。 由于“植物人”没有自主排便能力 , 护士还要帮病人排便 。
“‘植物人’是有生命的 , 他们也有生存权 , 有尊严 , 应该被认真、妥善地照护 , 让他们在生命的末期也能有尊严地离去 。 ”相久大说 , “成立照护中心不为别的 , 只为能解脱一个家庭 , 尊重一个生命 。 ”
老安妻子的手骨已经变形 , 左手手指向外弯曲 , 右手半握 , 把大拇指攥在手心 。 尽管有专业的护士照护 , 老安还是每天都会来给妻子按摩四肢 , 上午下午各三个小时 , 风雨无阻 。
他说:“她就这么躺在这里 , 一动不动 , 想什么我也不知道 , 哪里不舒服我也不知道 , 只有每天好好照顾才能让她感觉到活着的尊严 。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托养中心自创办起 , 实行每月7500元打包费用 , 前三年一直在亏损 , 如今 , 相久大已经投入了500万元左右 , 其中160万来自卖房所得 , 其他的来自借贷 。 今年上半年 , 在收住人数增加后 , 中心收支才达到平衡 。
(小标题)“植物人托养之困”
自2014年申办营业执照起 , 相久大就感受到了其中的重重阻碍 。 他告诉采访人员 , 当时没有哪个行政部门同意审批与“植物人”托养相关的机构 , 最后只能以创办残疾人托养扶助中心的名义 , 在密云区民政局拿到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