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最短命的航母“信浓号”

1944年10月 , 曾经自称世界第一的大日本帝国的联合舰队 , 已经只剩下一个苍白的影子 。
其作为秘密武器研制的巨型航母“信浓号” , 在第一正式航行仅仅20小时就被几枚鱼雷击沉更是创造了世界舰船史上的一个吉尼斯记录 。
背景
二战最短命的航母“信浓号”
文章图片
战争到了1944年末 , 日美的海上军事力量已经有了极大的差距 。 在经历了5场航母大战以后(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第二次所罗门海战、圣克鲁斯海战和马里亚纳海战) , 曾经强大联合舰队的主力航母或沉或重伤 , 能够作战的已经很少 , 日本海军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 。
在日本联合舰队最为鼎盛的1942年 , 曾经有10艘航母在海军服役 , 分别是:大中型航母--赤城号 , 加贺号 , 苍龙号 , 飞龙号 , 翔鹤号 , 飞鹰号 , 瑞鹤号 , 隼鹰号 , 轻型航母--凤翔号 , 瑞凤号 , 还有老式的龙骧号(主要负责训练) 。
但是到了1944年末 , 赤城 , 加贺 , 苍龙 , 飞龙在中途岛被击沉 。 翔鹤和飞鹰在马里亚纳被击沉 , 隼鹰则在马里亚纳被重创完全失去战斗力 , 一直处于大修状态 。 瑞鹤和瑞凤在莱特湾被沉没 , 连早期充当训练舰的龙骧号也披挂上阵在瓜岛被击沉 。 只有凤翔号在1943年由于整体改造失败 , 导致该舰失去远洋航行能力 , 在战争最后三年该舰一直充当日本海军预备训练舰 , 一直保留到战后 。
反之美国一方 , 凭借这雄厚的工业实力 , 在1943年末就远远的超越了岛国日本 。
珍珠港事变以后的美国只剩下3艘第一线的航空母舰 , 但珍珠港事件后的1944年初 , 美军航空母舰的数目便猛增到50艘 。 海军飞机的数量从1941年的3638架上升到1944年的3万架而且质量有了大幅度的变化 , 潜艇的数量也从1941年的11艘增加到1944年的77艘 。
更重要的是 , 此时菲律宾群岛已被美军攻陷 , 日军占领的东印度群岛的战略物资无法运送回日本本土 , 日本的石油和橡胶等重要战略物资都已经枯竭 , 根本无法像1942年一样 , 维持一支强大的舰队 。
“信浓号”航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建造出来的 。
建造
“信浓号”原本是超级战列舰大号系列的第三艘 , 它在大和号和武藏号动工之后的1940年5月开始动工 , 地点是日本的横须贺造船厂 。 但是在施工期间 , 日军在中途岛遭到惨败 , 四艘重型航母被击沉导致日军航母机动力量大大减少 。 日本海军方面处于无奈 , 只能下令将已经完成一半的建造计划的信浓舰 , 改建成航空母舰 。
该舰的建造是日军的一号机密 , 建造船厂位置隐蔽 , 同时建造的工人在该舰的建造期间均不得走出工厂一步 。
信浓的原计划是必须在1944年12月完工 。 但是因为1944年日军联合舰队受损严重 , 大量舰只在横须贺船厂进行大修 , 导致“信浓号”建造工作中断了数月 。
到了莱特湾海战后 , 日本海军的航母机动力量几乎被全歼 , 无舰可用的尴尬局面和帝国即将灭亡的危局 , 使得日本海军严令“信浓号”必须在1944年内建成(日军战前军令严格 , 如果没有完成任务从最高负责的指挥官到造船工人都会遭受严厉的处罚) 。 造船厂方面只得不分日夜赶工并尽量忽视次要的流程 , 在1944年11月19日勉强宣布建成(其实该舰仍然有大量细节部分没有完工) 。
日本军方在总结和美军的五次航母作战的基础上 , 对这艘建造中的航母做了很多方面的改造 。
改进
日本初期的航空母舰过于强调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这个理念 , 一方面最大程度的保持舰载飞机的数量和航母的续航能力 , 一方面忽视航母的防御能力 。
在中途岛海战中 , 美军攻击力一般的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居然在十分钟内击沉三艘日本重型航母 , 可见其防御力的薄弱 。 根据战后的调查 , 美军飞机的战弹轻松穿透日本航母的几层甲板 , 在航母内部爆炸 , 引爆弹药和航空汽油 , 造成航母的严重损伤 。
这让日军感觉到 , 航母本身的防御还是非常重要的 。 为了有效防御美军的高空和俯冲轰炸 , “信浓号”的飞行甲板铺装了75毫米厚的甲板装甲 , 同时还覆盖了200毫米厚的钢骨水泥层 。 真可谓钢筋铁骨 , 一般的中小型航空炸弹很难对其造成什么威胁 。
同时 , 由于战局的急剧变化 , 美军主力舰队已经逼近日本内海 , 日本方面认为“信浓号”遭到敌军战舰炮击的可能性也增大 , 在大和级的重装甲的基础上 , 又加固了信浓重点位置的装甲 , 使之可以抵抗大口径火炮的射击(一般的航母是无法抵御战列舰和重型巡洋舰的主炮射击的) 。
另外在吸取了同是重装甲防护的航空母舰的大凤号教训的基础上(在服役一个月被二枚由潜艇偷袭发射鱼雷击沉的) , “信浓号”在水线以下加装了更为牢固的装甲 , 以便抵御美军的主力鱼雷 。
大风号由于机库密封 , 使得航空汽油罐受损后汽油蒸气聚集最终爆炸 , “信浓号”吸取教训采用了通风能力很好的开放式机库设计 。
“信浓号”于1944年11月19日完工 , 整个改装过程中 , 加装的防护装甲就消耗钢材1.7万吨 , 满载排水量竟然高达71890吨(标准排水量62000吨) , 它是美军小鹰号航母服役以前 , 世界上最为巨大的航空母舰 , 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吨位最大的航空母舰 。
性能
“信浓号”动力主锅炉12座 , 有蒸汽轮机4台 , 150000马力 , 最大航速28节 , 续航力18节时10000海里 。 动力和大和级相当 , 而“信浓号”的续航能力超过大和级的前两艘很多 , 1万海里的续航能力也是可以满足实战需要的 。 其28节的最高航速对于这种装备重装甲的舰艇已经非常不易 , 至于高速作战也是航母发展的主流 。
“信浓号”的舰载火炮防空自卫能力很强 , 它把原先大和级标准建造的主炮和副炮取消或者修改 , 最终保留了大口径的双联装127mm高平炮8座还有小口径三联25mm高射炮37座另外还有13mm高射机枪22座 。
127mm高平炮 , 可以作为舰炮平射攻击地方舰船 , 也可以作为高炮使用 , 其平射和高射射程都超过1万米 , 射速每分钟超过15发 , 最大仰角十90度到-10度 , 采用半自动装填 , 主要用来对付中高空的敌机 , 威力较大 , 但是实战中作用一般 。
【二战最短命的航母“信浓号”】25mm高射炮主要对来对付中低空目标 , 射速很快 , 准确度也不错 。 缺点在于威力较小 , 因使用15发固定弹药架供弹 , 每次换弹药时必须停止射击 , 使防空效率大打折扣 。 各方面性能都不如美军主力40mm高射炮 , 对于距离较远的敌机往往只能将其击伤而不能将其击落 。
至于13mm高射机枪的威力很弱 , 虽然射速高 , 但是杀伤力明显不足 , 加上美军飞机一般有装甲保护 , 经常出现美机中弹数发仍然能够继续作战的情况 , 高射机枪仍然没有主要对付贴近战舰的敌人飞机 。
总体来说 , “信浓号”的防空火力配置比较合理 , 而且各种火炮数量众多 , 火力强大 , 有很强的防空能力 。
至于舰载机 , 最初设计为搭载38架“烈风式”战斗机 , 18架“流星式”攻击机 , 9架“彩云式”侦察机 , 一共65架 , 这个数量偏小 。 同时代的美国列克星顿和黄蜂舰载机达到80多架 , 加贺号等日本早期航母也超过这个数字 。
后期因为信浓的作战需要发生改变 , 又改为20架战斗机和27架攻击机机 , 一共47架 。 虽然为了提高整舰的防御能力造成舰载机数量较少 , 但是这些飞机的性能已经有大幅度的进步 , 一定程度弥补了数量的不足 。 战斗能力强大的战斗机在外围防御 , 近距离则有大量的舰载高射武器 , “信浓号”的防空火力是值得称道的 。 至于攻击能力 , 强有力的流星高速攻击机也是能够满足需要的 , 其高速让其很容易摆脱美军的护航机群 。
但是 , 舰载机数量的不足 , 严重的限制飞机性能的发挥 , 面对庞大的美军护航机群 , 单靠18架攻击机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
作用
“信浓号”最早是作为快速装甲航母来设计的 , 但是航母一定要形成战斗群才能够形成战斗力 。 所谓航母战斗群就是以大型航母为核心 , 集海军航空兵、水面舰艇和潜艇为一体 , 是空中、水面和水下作战力量高度联合的海空一体化机动作战部队 。
二战期间的航母战斗群除了二艘以上的航母以外 , 还有一定数量的快速战列舰 , 重型轻型巡洋舰 , 还有数量众多的驱逐舰 , 扫雷艇 , 鱼雷艇和炮艇 , 还有后勤补给船 , 油轮等等 。
而在“信浓号”第一次试航之前 , 日军已经在莱特湾海战中损失了全部4艘航空母舰 。 而单靠“信浓号”一艘航母 , 是无法形成战斗群的 。
同时 , 此时日军大中型战列舰和巡洋舰也损失严重 , 就算已经有数艘航母服役 , 日本海军恐怕也找不出能够足够的舰只护卫航母 , 没有完整空海保护的航母是极为脆弱的 , 根本无法有效作战 。
当时世界第一巨舰大和舰 , 最后也只能作为神风自杀的武器 , 最终连连一艘敌舰也没有看见 , 就被美军飞机击沉 。 日本海军领导人也深深知道这点 , 既然无法形成战斗力 , 那么只能把现有的航母作用重新定义 。 作为本土决战 , 对待美军的空军 , 主要依靠的是日本陆基航空力量 。 而航母只能作为辅助手段 , 配合陆基飞机作战 。
所以该舰被迫变为为航空母舰的海上物资补给舰 , 作为一个浮动的弹药飞机补给基地 , 除了自身具有相当的攻击能力和防御力以外 , 还携带其他海陆军航空战队所需的炸弹 , 鱼雷 , 燃油 , 淡水食品等等 , 还可装载多余的飞机用来对海上的其他航母和陆基飞机场进行补充 。 (除了本身的47架飞机 , “信浓号”还可以装载另外70架备用飞机)
这种设计也是无奈的举动 , 毕竟航母的主要作用在于进攻 , 以击毁对方的主力舰为目的 。 而“信浓号”担负的角色显然是很尴尬的 , 而且难逃最终覆灭的命运 。
战史
由于海军方面严令“信浓号”必须在1944年完成 , 该舰虽然在11月19日下水加入现役 。 但是仍然有很多重要的细节没有完成 , 还需要好几个月仔细建造和调整 。
同时由于莱特湾就损失了一万海军士兵 , “信浓号”的水兵基本都是新兵 , 素质很差 , 要他们能够成功的使用这艘军舰也需要数月的时间 。
但是时间并不等人 , 此时美军已经开始大量使用B29战略轰炸机轰炸日本本土 , 东京湾附近是美军重点的轰炸目标 。
虽然B29的高空轰炸往往不能击沉重型战舰 , 但是重创还是没有问题的 。
日本海军方面考虑到这点 , 在“信浓号”下水的8天后 , 命令该舰立即开往吴港的造船厂完成躲避美军的轰炸 , 同时完成细部舾装等收尾和舰员训练的工作 。
1944年11月27日 , “信浓号”满载官兵和造船厂工人总计2500多人奉命出发 , 开始了它的处女航 , 离开东京湾驶往吴港 。
由于害怕遭到美军潜艇的袭击 , 信浓由滨风 , 雪风 , 矶风三艘驱逐舰护航 。 由于是秘密行动 , 四舰都没有打开舰灯 , 乘着夜色高速形式 。
开始比较顺利 , 但是到了19时15分 , “信浓号”的检测官向舰长阿部俊雄海军大佐(他曾经是日渐“大淀”号的舰长 , 有比较丰富的战斗经验)报告 , 发现了美军舰船的雷达信号 , 从脉冲频率上判断 , 应该是一艘潜艇 。
舰长阿部认为这件事情很奇怪 , 既然是美军在潜艇在东京湾附近危险区域航行 , 按照一般的基本战斗常识是绝对不会随意使用雷达的 。
阿部判断 , 很可能美军已经通过情报部门得知了他们的计划 , 集中了一定数量的潜艇准备攻击他 , 而这个雷达波多半是美军潜艇故意采用的诡计 。 目的是想引开为“信浓号”护航的驱逐舰 , 然后由另外的潜艇进行攻击 , 这也是二战多艇攻击的常用策略 。
阿部命令不要理睬它 , 继续高速前进 。 同时为了避免被美军潜艇定位 , 阿部下令关闭四舰的雷达 , 舰队间联络改用灯光信号 。 并严令护航的驱逐舰要紧靠“信浓号”航行 , 没有它的命令即使发现潜艇三舰绝对不能私自行动 。
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 。 “信浓号”发现的是美军潜艇‘射水鱼’号潜艇 , 指挥官为约瑟夫·F·恩赖特中校 , 该舰是美军战功卓著的名舰 。
它在一个月前的莱特湾海战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 射水鱼号和鲸鱼号首先发现了栗田舰队 , 为美军获得了重要的战机 。
同时它对栗田舰队偷袭导致栗田的旗舰‘爱宕’号重巡洋舰沉没 , 造成该舰上的栗田部下的舰队指挥人员伤亡过半严重影响了后期舰队的指挥工作 , 连指挥官栗田自己也落海 , 后狼狈不堪的被日军驱逐舰的救走 。 同时射水鱼重创了‘高雄’号巡洋舰 。
不过此次射水鱼在东京湾并不是执行战斗任务 , 而是当晚有B29的轰炸任务 , 射水鱼受命准备救助可能被击落的美军飞行员(如果落入日军或者平民手里 , 美军飞行员一般都会被就地处死) 。 但是当射水鱼到达东京湾以后 , 却又接受到命令 , 说轰炸任务取消 , 射水鱼可以按照原有计划自由寻找日军目标攻击 。
恩赖特接到命令以后 , 下令潜艇驶离危险的东京湾 。 但是此时潜艇的雷达系统突然出现了问题无法正常工作 。 虽然当时潜艇装备的雷达性能比较落后 , 但是仍然是潜艇最有力的鹰眼 , 大大加大了潜艇的搜索范围 。
恩赖特命令部下的军官立即修理 , 但是问题比较严重 , 二个技术军官整整修理了一个下午也没能修好 。 恩赖特忍住怒火 , 等到天一黑就命令潜艇浮出水面进行修理(在东京湾附近 , 白天浮出水面是类似自杀的举动) 。 技术军官在黑暗中修理了三个小时 , 在多次雷达开机测试都正常以后(其中一次被“信浓号”发现) , 军官向舰长报告已经修好了雷达 。
此时 , 在潜艇外一直紧张监视周围的了望手突然报告发现了一艘日本舰船在不远处以20节的速度Z字航行 。
发现了目标舰长恩赖特十分高兴 , 经过仔细观察以后 , 恩赖特根据它的巨大身躯判断是日军的一艘油轮(航母的外形特殊和油轮比较相似 , 因为当时日军已经没有大型航母 , 恩赖特自然不会想到) 。
潜艇对付油轮是手到擒来的活 , 恩赖特下令潜艇全速形式 , 追击该舰 。
此时“信浓号”仍然保持Z字行前进 , 很快就被射水鱼号赶上 。
22时45分 , “信浓号”的了望手发现右弦发现一艘美军潜艇 , 此时 , 为“信浓号”护航的‘矶风’号驱逐舰也发现了射水鱼号 , 它随即离开编队 , 以35节的高速向潜艇方向急速驶去 , 并且让射水鱼进入了它的火炮射程 , 这是潜艇和日军舰只的第一次遭遇 。
恩赖特此时才发现这并不是一艘油轮 , 而是一艘大型航空母舰 , 并且它还有数量不明的驱逐舰护航 , 它立即下令潜艇下潜 , 由于当时声纳技术比较落后 , 射水鱼凭借着夜色是有很大机会可以躲避日军驱逐舰的袭击的 。
但是此时的阿部舰长仍然判断美军可能在诱敌 , 它认为不应该和美军潜艇多做纠缠 , 高速开走就可以了 , 它随即命令‘矶风’号立即停止攻击返回编队(其实此时该驱逐舰和日军下潜的潜艇只有五海里的距离了) 。
同时 , 日军舰艇转向 , 以全速直线航行 , 甩开美军潜艇 。
看着日军舰艇以25节以上的高速开走 , 它的射水鱼最大航速只有18节 , 无法追上的 。 恩赖特非常沮丧 , 对于航母这样的猎物是不容易遇上的 , 对于一个优秀潜艇舰长最大的打击就是丢掉到嘴的肥肉 。
恩赖特知道自己无法追上它 , 就立即向珍珠港报告了发现日军大型航母的坐标和航向 。 它希望该海域有其他的位置更好的美军潜艇 , 能够完成它无法完成的工作 。 同时 , 它命令射水鱼继续追踪日军航母编队 , 期望日军有可能自己减慢航速 。
阿部倒是没有减速的打算 , 但是“信浓号”却并不争气 。 这所抢工期生产出来的航母全速航行几个小时后就出现的问题 , 它的一根主轴发生了故障导致信浓的航速降低到了15节 。
这边的射水鱼全速航行 , 终于在11月28日凌晨 , 再次发现了“信浓号” , 并且发现有三艘日军高速驱逐舰护航 。
由于敌人有三艘驱逐舰紧密跟随 , 并且之前已经发现了射水鱼 , 恩赖特认为自己单艇即使攻击成功 , 最多只能攻击其中的一二艘战舰 , 剩下的会立即向它攻击 , 风险太大 。
恩赖特随即向珍珠港又了一封电报 , 希望能够得到其他的潜艇支援 。 但是 , 周围一百海里内 , 并没有其他的美军潜艇 。
这份电报被“信浓号”侦测到 , 阿部没有想到这是之前发现的那艘美军潜艇 , 而是美军攻击潜艇群中的另一艘 , 同时还侦测到了近距离的美军潜艇的雷达波 。 阿部认为已经舰队中了美军潜艇群的埋伏 , 危险迫在眉睫
他立即作出决定 , 舰队紧急转向 , 朝另一个方向行驶 , 逃离美军潜艇群的伏击 , 这个方面正好是面对者射水鱼的方向 。
危险过大 , 需要冒着全舰被击毁的危险 。 此时如果考虑自己的安全 , 只需要向其他方向行驶出日军的路线就可以了 。 但是 , 丢掉了这次机会 , 天就要亮了 , 造成攻击难度更加增大 。
在一阵犹豫以后 , 恩赖特体现了一个美国军人的勇敢 , 他决定冒险攻击 。 只要击毁“信浓号”这样重要的目标 , 自己和船员是可以冒着生命的危险的 。
随即射水鱼号潜艇下潜 , 同时准备鱼雷 , 等待伏击“信浓号” 。
没有多久 , 日舰队很快驶来 , 首先是一艘日本驱逐舰几乎从射水鱼号的上面开过 , 高速螺旋桨的声音震耳欲聋 。 此时的射水鱼没有还手的余地 , 只能期望上帝的保佑 。 幸运的是 , 日舰并没有发现美军潜艇 。
在日驱逐舰驶过以后 , 射水鱼立即上浮 , 果然此时“信浓号”巨大的身影已经近在咫尺 。
射水鱼立即向该舰发射了六枚鱼雷 , 其中的四枚准确的击中了“信浓号” , 引起了巨大的爆炸 。
此时日本驱逐舰也发现了射水鱼 , 他们疯狂的朝着它扑来 。 射水鱼紧急下潜到400英尺的潜水极限躲避攻击 。
幸运之神再次照顾了潜艇 , 它奇迹般的躲过了二十枚深水炸弹的近距离攻击 , 随即高速脱离了战场 。
3时过4分 , “信浓号”舱室被撕开了10来米宽的口子 , 海水汹涌地灌了进来 。
5时 , 舰体严重倾斜 。
8时 , 动力舱进水 , 锅炉全部瘫痪 。
1944年11月28日10时18分 , 阿部俊雄大佐下令弃舰 , 同时三艘驱逐舰开始转移“信浓号” 。 三十分钟后 , 信浓沉没 , “信浓号”的2515船员只有1080被救(这里面并不包括阿部俊雄大佐) , 有1435人遇难 。
至此 , 随着第一次航行不足20个小时 , 当时世界第一巨舰“信浓号”就沉没 , 这也是世界历史上 , 由潜艇击沉的最大一艘战舰 。
分析
可以说 , 拥有强大装甲和水下防御能力仅仅被四枚鱼雷击中就很快沉没似乎不可理解 。
防御能力和其基本相当的武藏号 , 被足足二十多枚鱼雷击中最终沉没 。 而大和号被三百多架美机的围攻下 , 身中12枚鱼雷和7颗炸弹以后在沉没 。
对比起来 , 信浓曾经特地加固了水下防御能力 , 为什么如此不堪一击 。
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 , 该舰细节没有完工 , 不少水密舱的门无法关紧 , 甚至更本没有门 , 造成大量海水的进入 。
二 , 该舰排水系统没有完成 , 汽动水泵还没安装 , 排水管也没有配齐 , 而手动水泵又太少 , 根本无法满足需要 。
三 , 水兵素质很差 , 在初期还能在统一指挥下排水 。 一旦舰只发生一定程度的倾斜 , 立即失去了勇气 , 全部乱作一团 , 四散逃命 , 造成舰只失去有组织的抢救 。
总之 , “信浓号”仍然是日本海军历史上的重要战舰 , 它的诞生和覆灭 , 都从某种程度上预言了日本在二战中间的必然结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