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太太”之争,为什么女权主义总在“窝里斗”( 二 )

“全职太太”之争,为什么女权主义总在“窝里斗”
但是 , 当我们围绕“全职太太”去赞美她们的贡献或是抨击她们的选择 , 不如想想 , 既然是小家庭的利益最大化 , 为什么选择退居家庭的大多是女性?为什么基于理性选择 , 社会上没有出现一半的“全职先生”呢?当“全职太太”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 大家去苛责一些女性浪费社会资源、退缩家庭 , 为什么不反思一下同样是高学历的中产阶级 , 工作十年后 , 男性往往都是工资更高、更有“潜力”和前途 , 更加需要“全力保障” , 而女方的收入和升职空间却更为逊色 , 变成“牺牲”和“成全”的那一个呢?那么 , 这种社会结构性的不平等是如何造成的?以及 , 为什么女性职业化普及度如此高的今天 , 家政和育儿的社会化如此之低?我们这一代带娃的“啃老”红利用完之后 , 等到再下一代 , 需要有人全天照顾的婴儿是否必须让父母其中一人放弃职业前途 , 才能够茁壮成长?但总之 ,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 那就是目前国家、社会层面是不鼓励“全职太太”的 , 这一点很多“离婚法律专家”也都说得很清楚了 , 《婚姻法》的趋势是越来越站在有产者和经济强势者一方 , 在法律条例面前 , 家庭中付出更多的全职妈妈被视为“没有经济来源”“没有职业” , 然而在这种惩罚性的逆向“不鼓励”的同时 , 却很少有正向的“促进”政策来帮助小夫妻 , 帮助社会上新一代的年轻男女解决燃眉之急 。“全职太太”之争,为什么女权主义总在“窝里斗”
对于张校长来说 , 这个问题其实不怎么值得讨论的 , 她要做的很简单 , 就是继续让贫困女生读书 , 走出大山 。对于在网络上占据主流发言权的中产阶级女性来说 , 讨论这件事的对错 , 把“全职太太”看做一个群体来评价也是没有意义的 。对于个体 , 每个人都需要基于利弊理性选择 , 但是对于社会 , 需要补足的短板比一个“全职太太”的名号之争要多得多 。我们不该指责全职太太“无用” , 更该做的 , 是理解她们的“无可奈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