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机构定制权益类基金潮流渐起,投资或仍集中于科技、消费、医药


红周刊 采访人员 | 曹井雪
机构定制型权益类基金将承接保险、银行等部分理财资金的需求 , 未来有望开启万亿级别市场 。
近期 , 景顺长城、国泰等公司发行的仅面向机构投资者的权益类产品(以下简称“机构定制型权益类基金”)成为爆款权益时代一道风景 。 以往 , 机构定制产品大都集中在固收领域 , 权益类产品寥寥无几 。 但今年情况有所不同 , 截至10月22日收盘 , 今年以来发行的权益类定制基金的数量已达11只 。 其中已经成立的8只 , 合计募资48.61亿元 。
今年权益类产品的高收益是吸引机构投资者的首要原因 , 据《红周刊》采访人员统计 , 年内主动权益类产品的平均收益率已经接近30% 。 对于这类新品年内破茧 , 有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坦言:一方面源于机构投资者对于明星基金经理的追随 , 专户产品的投资经理中缺乏明星人物;另一方面是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持基风格与投资期限的不同 , 机构也有定制化产品的需求 。 基金研究专家王群航更直言这将产生万亿级别的市场 。
保险资金率先开启权益类定制旅程

10月22日 , 国泰金福三个月定开基金开始发售 , 但是根据招募说明书 , 该基金不向个人投资者销售 。 同期发行的基金中 , 景顺长城泰保三个月定开和景顺长城景泰宝利一年定开同样也将个人投资者“拒之门外” 。 据《红周刊》采访人员统计 , 今年以来 , 已经有11只仅面向机构投资者的定制型权益类公募出炉(见表1) 。
表1 今年发行的权益类定制型基金基本情况一览
基金公司|机构定制权益类基金潮流渐起,投资或仍集中于科技、消费、医药
本文插图

从以往情况看 , 实际机构定制型基金并不少见 , 但是这部分产品都是固收类产品 , 这源于机构资金对绝对收益的诉求 。 对于今年这种趋势转变的原因 , 基金分析师常玏对《红周刊》采访人员表示:“首当其冲的原因是权益资产今年的超额收益 。 此外 , 定制型基金也承接了像保险、银行理财等收益率下滑的资产转移的需求 。 ”
而格上财富首席策略师张婷也指出:“在目前净值化管理、表外融资收紧的背景下 , 权益类资产成为各家机构配置的重点对象 , 而银行、保险这些机构投资者更愿意把权益类资产投资交给专业的基金公司进行管理 。 ”

但在这种转变的背后 , 一向求稳的机构投资者是否具备承担风险的能力 , 也受到了颇多质疑 。 对此 , 华南某公募基金公司的王女士(化名)表示:“目前参与权益类产品定制的还都是保险机构 , 它们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对强一些 。 而且在产品设立前 , 也都签订了风险协议 , 机构投资者也都能够对风险有明确的认知 。 同时在市场下跌的过程中 , 基金经理也会增加与机构投资者的沟通 。 ”另据采访人员了解 , 参与其中的以中小保险公司居多 。
从产品特点来看 , 根据《红周刊》采访人员统计 , 机构定制型基金都是以发起式的形式成立的 。 此前 , 发起式基金也有基金份额持有人不少于200人的要求 。 但采访人员采访了解到 , 机构定制化基金实际放宽了这方面的要求 , 往往可以2到3家机构“拼盘”成立 。 而根据王女士介绍 , 基金公司会根据客户的需求来进行产品设计 , 再进一步与监管部门沟通 , 最终在监管部门的批准下产品问世 。
长期投资回报能力成为筛选标准

《红周刊》采访人员发现 , 早在2017年市场上就有机构定制型权益类基金出现 , 华泰保兴吉年福是最早成立的这类产品 。 此后嘉合基金、泰康资管也均发行过偏股型的机构定制型基金 。 从业绩表现来看 , 截至10月22日收盘 , 上述产品成立以来的回报率均超过了70%:其中成立于2018年底的华泰保兴吉年利的表现最好 , 回报率已经达到了126.06% 。
但是此前这类产品合计的数量也仅有6只 , 从当初的募集成绩来看 , 除了泰康弘实3个月定开募集规模达到30亿元外 , 其他公募产品的规模都没有超过10亿元 , 因此在市场上并没有激起太大的水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