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为何不写要离?

司马迁为何不写要离?
司马迁为何不写要离? 陈鲁民司马迁有着浓郁的侠客情结 , 对春秋战国那些侠义刺客情有独钟 , 因而在《史记》里专门写了《刺客列传》一章 , 浓墨重彩刻画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高渐离六个著名刺客 。 不论是荆轲刺秦王 , 专诸刺王僚 , 还是豫让刺赵襄子 , 抑或聂政刺侠累 , 太史公都写的绘声绘色 , 惟妙惟肖 , 读之无不令人心潮澎湃 , 热血沸腾 。但奇怪的是 , 春秋战国时还有一个更出名的刺客要离 , 与其他几个刺客相比要更勇猛 , 名气更大 , 故事性更强 , 刺杀也更成功 , 无论如何都该在此有一席之地 , 甚至居于首席 , 却没有被司马迁收入《刺客列传》 。 莫非太史公老眼昏花 , 无意错过了这个著名刺客;或者对他心存“偏见”而故意弃而不写?我们不妨看看要离的刺客经历 , 再下结论不迟 。公子庆忌是吴王阖闾的心腹大患 , 手下有数万精兵 , 上百战船 , 随时都有打回来夺权的可能 。 吴国刺客要离贪图名声 , 毛遂自荐要去刺杀庆忌 。 但庆忌有万夫不当之勇 , 且疑心很重 , 无法接近 , 前边派去的几个刺客都没有得手 , 多半丢了性命 。 要离就献了个“苦肉计” , 他丧心病狂地主动要求吴王杀掉自己的妻儿 , 并砍掉自己一条臂膀 , 以取得庆忌信任 。 要离投奔庆忌后 , 果然被视为心腹 , 委以重任 , 得以接近庆忌 , 要离就伺机在一次训练中成功刺杀庆忌 。 他倒是一举成名天下皆知了 , 可无辜妻儿却成了冤死鬼 。 看到这里 , 结论就很清楚了 , 司马迁就是因为觉得要离太残忍血腥 , 太没有人性 , 太不择手段 , 写了他会脏了自己的笔 , 坏了《史记》的名声 , 因而毅然把他排除在外 。 司马迁固然欣赏刺客 , 但是有其明确筛选标准的 , 不是随便什么杀手都可入他法眼的 。 在他眼里 , 值得树碑立传的刺客 , 一要正义 , 二要仁义 , 三要情义 , 合乎这三条 , 即便刺杀未果 , 也是英雄 , 如荆轲、高渐离、豫让 , 虽都未成功 , 但仍得以入选 。 要离固然刺杀成功 , 情节惊心动魄 , 但因其没有合乎司马迁的“三义” , 就理所当然地被淘汰出局 。 诚如他在《刺客列传》所言:“自曹沫至荆轲五人 , 此其义或成或不成 , 然其立意较然 , 不欺其志 , 名垂后世 , 岂妄也哉!曹沫盟柯 , 返鲁侵地 。 专诸进炙 , 定吴篡位 。 彰弟哭市 , 报主涂厕 。 刎颈申冤 , 操袖行事 。 暴秦夺魄 , 懦夫增气 。 ”后世文人不少都继承了司马迁的风骨 , 讲人性不问利害 , 说人话不违本心 , 办人事不忘廉耻 。 西晋文人创作了《聂政刺韩王曲》 , 又名《广陵散》 , 以示对聂政的敬仰 , 被琴家广为弹奏 , 弹得最好的是魏晋竹林七贤中的嵇康 。 诗人郭沫若曾写历史剧《棠棣之花》 , 歌颂聂政的侠义精神 。 在河南禹州市市区西北还建有纪念他的聂政台 。 专诸刺王僚被剧作家编进多个剧种 , 久演不衰 。 赞颂荆轲、高渐离的诗文、戏剧、影视更是层出不穷 。 可就是对要离不以为然 , 甚至持批判态度 , 冯梦龙就在《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四回鲜明写道“囊瓦惧谤诛无极 , 要离贪名刺庆忌” , 鞭挞了要离的为贪名而牺牲妻儿 , 践踏人性 。当年台湾杂文家柏杨宣布封笔时 , 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不为君王唱赞歌 , 只为苍生说人话” , 铁骨铮铮 , 掷地有声 。何谓人话?我觉着 , 一个正常人说的话 , 不违反人性、人伦、人道、人情的话 , 就可叫“人话” 。 《论语》记 , 马棚失火 , 孔子退朝后 , 有人向他禀报 , 孔子急问“伤人乎” , 不问马 , 这就是典型的“人话” , 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以人为本 。 司马迁倾情于荆轲、聂政的大智大勇 , 不吝笔墨 , 却拒为有逆人性的要离作传 , 一字不写 , 也是在坚守人性 , 宣扬人道 , 演绎“人话” 。人之为人 , 就是因为有人性 , 讲究纲常伦理 , 践行善恶廉耻;而丧失人性者 , 寡廉鲜耻 , 倒行逆施 , 只能是衣冠禽兽 。 世上最能扭曲人性的 , 首推贪图功名之心 , 其次是荣华富贵之欲 , 这两样东西不能说不重要 , 但无论如何不能以牺牲人性为代价 , 若不加以控制 , 任其恶意发展 , 到了一定程度 , 就必然会做出要离那种灭绝人性之事 。 好在是非自有公论 , 善恶皆有报应 , 逆顺自有定数 , 历史是人民所写 , 凡是和人性相悖的事情都难以长久 , 凡是人性被扭曲者都要身背骂名 , 凡是人性被普遍玷污的国度 , 迟早会走向衰败灭亡 。 因而 , 我们都要像柏杨那样 , “只为苍生说人话”;像司马迁那样 , 始终警惕揭露扭曲人性的言行 , 不给灭绝人性者树碑立传 , 而不管其名头多响 , 功业多大 。于是想起捷克作家伏契克的名言:人们 , 我爱你们 , 你们要警惕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