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苏联建筑究竟长什么样?( 六 )
贝聿铭设计的达拉斯市政厅(1978年)
路易斯·康的菲利浦·埃克塞特学院图书馆(1972年)
柯布西埃的马赛公寓(1952年)的五彩阳台处理和把地面解放出来的“鸡腿”立柱超前于时代 , 在饱受几十年唾弃后终于得到承认粗野主义在美国从来没有真正立足过 , 尽管波士顿市政厅、达拉斯市政厅可算是粗野主义作品 。 路易斯·康口头反对粗野主义 , 身体却很诚实 , 大量建筑作品大概只有他自己不认为属于粗野主义 。 勒·柯布西埃的马赛公寓在千夫所指之后 , 终于被列入世界文化保护遗产名录 。 但粗野主义在英国的命运更有意思 。
特莱利克公寓(1972年)差点被拆毁 , 侧面独立的电梯井其实是很实用也有意思的设计 , 上下直通的电梯井是高楼防火的难点 , 这样分开了容易隔离和阻止火势蔓延
普莱斯顿公交总站(1969年)两次差点被拆毁 , 现在总算上榜 , 列入保护名单了
伦敦国家大剧院(1976年)还好没有过这样的惊险
亚历山大路新村(1968年)不仅是低收入住宅 , 也是粗野主义的尝试英国人给人以温和稳重低调的感觉 , 但英国人其实是像鸭子一样 , 水上泰然 , 水下疯狂 , 英国喜剧荒诞起来真是拦也拦不住 , 比如蒙蒂·派森系列喜剧片 。 或许是出于残存的自信 , 也或许是出于不愿辉煌逝去的抗争 , 英国人在60年代出人意料地拥抱粗野主义 , 但很快激起“有文化的人”的反弹 , 查尔斯王子是声音最响的 。 到了80-90年代 , 大量粗野主义建筑被废弃 , 甚至被拆毁 , 如今人们只能从被保护的残留中寻找残存的自信和抗争了 。
黑川纪章的中银胶囊塔(1970年)
丹下健三的筑地改建规划模型(1963年)
安藤忠雄的光之影教堂(1989年)
南非米德兰中央大水塔(1996年)
突尼斯的湖滨大饭店(1973年)
上海老场坊(1933年)
Herzog和de Meuron在金华建筑公园里的粗野主义雕塑(2007年)日本在60-70年代也拥抱过粗野主义 。 在时代上 , 这与战后日本摆脱旧日本影响和经济复苏重合 , 或许说明了日本民族心理的重启 。 粗野主义在日本的影响至今犹存 , 早年的丹下健三、黑川纪章不说 , 当红的安藤忠雄就有浓重的粗野主义的影子 。 粗野主义实际上走遍了世界 , 出现在很多想象不到的角落 , 从突尼斯到南非 , 从上海到金华 , 都有粗野主义 。
推荐阅读
- ​川普四年:美国华人真正失去的是什么?
- 爆破公司|爆破拆除 武汉一20年前地标建筑8秒倒下
- 就这?你是没见过真正的“凡学”
- 世界景点视频|中国短航班之一,航班行程60公里,真正飞行时间只有5分钟
- 真正优秀的人什么样子?看完这个节目你就明白了
- 祆神楼——中国唯一仅存的祆教建筑
- 中国古建筑中的斗拱之美
- “迂回炫富”的凡尔赛文学,无关真正的富足
- 真正的考验
- 中国真正需要疫苗时,国外企业不会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