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E科技故事|并且影响营养吸收,新研究:扔掉的垃圾会回到你的肚子里( 二 )


通过专业的共聚焦成像 , 发现PS微塑料可以与脂肪滴作用 。 因为PS微塑料具有很高的疏水特性(排斥水 , 而且一般也同时亲油) , 会促成脂肪滴的聚集 , 从而影响机体对它的分解吸收 。 这种抑制作用在脂质消化中占主导 。
另一个是PS微塑料会吸附脂肪酶 。 通过吸附 , 改变脂肪酶的空间构象(可简单理解为形态) , 从而降低其活性 , 妨碍对脂肪的酶解消化过程 。
SME科技故事|并且影响营养吸收,新研究:扔掉的垃圾会回到你的肚子里
文章图片
微塑料(白)对脂质(黄)消化的影响示意图 。 |来自论文
这两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对脂质吸收的抑制 。 可能有人会将其解读为“能促进减肥” , 并不以为意?但须知 , 脂质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营养素 , 不仅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 促进维生素的吸收 , 还兼具润滑、缓冲、保温等功能 , 摄入不足将影响正常生理代谢 。
而且 , 微塑料对脂肪酶的吸附作用也暗示 , 其对营养物质消化的影响可能是普遍性的 。 因为各类营养物质的消化都需要酶的参与 , 该吸附作用也会发生在其他酶身上 。
该研究直接证明了微塑料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 提示塑料污染物可能在人体引发营养不良、肠道菌群失衡等风险 。
更多危害:被损伤的消化道
【SME科技故事|并且影响营养吸收,新研究:扔掉的垃圾会回到你的肚子里】值得注意的是 , 被吃掉的微塑料不仅可以阻碍营养物质吸收 , 还会对肠道本身产生伤害 。 当微塑料进入消化系统 , 一部分通过人体排泄排出体外 , 另一部分则会在胃肠道中累积 。
这些不能被消化的塑料颗粒 , 占据肠道空间 , 不光会导致物理伤害——如内部擦伤、肠道上皮细胞萎缩脱落、肠道穿孔甚至堵塞等 , 还会通过多种途径(包括上面提到的妨碍营养吸收)影响我们的肠道菌群组成 , 改变肠道环境 , 给人体健康带来未知影响 。 比如 , 通过引发氧化应激反应使放线菌、变形菌、肠杆菌等细菌数量增加 。
而且 , 这些塑料颗粒 , 还可能在肠道微生物的物理化学消化作用下 , 变成更小的纳米塑料 , 进一步加剧肠道的损伤 。 就目前所知 , 纳米塑料毒性更强 , 能够穿透细胞膜 , 在生物体的组织和器官中蓄积 , 引发代谢紊乱、生殖能力下降、甚至早亡等风险 。 其生物效应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
潜在危险:有害物质的“便车”
除以上之外 , 塑料作为一种难分解的持久性材料 , 还会成为潜在致病微生物的载体 。
在天然水体中 , 微塑料表面大约一周便可附着生物膜 。 生物膜也称为生物被膜 , 是指附着于有生命或无生命的物体表面 , 被细菌胞外大分子(一般是多糖)包裹的微生物群体 。 生物膜上含有大量微生物、藻类和虫卵 , 通过搭乘微塑料颗粒这一“便车” , 随着水流或空气 , 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 , 进行跨生物地理区域迁移时 , 就可能导致生物入侵 。
其中一些微生物 , 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危害 。 比如 , 属于人类致病菌的弧菌属细菌 , 在海水中密度很低 , 但是能够在微塑料表面富集 , 成为优势菌 。 它们不仅会导致肠胃炎 , 还会导致人类霍乱和败血症 。 因此 , 微塑料表面菌群带来的潜在危害是未知的 。
SME科技故事|并且影响营养吸收,新研究:扔掉的垃圾会回到你的肚子里
文章图片
有害物质会随着微塑料迁移 。 |图虫创意
微塑料由于颗粒小、比表面积大 , 兼之疏水性强 , 表面存在缝隙等特点 , 使其具有吸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潜力 。 当其粒径降至纳米级时 , 吸附能力还将高出1~2个数量级 。 当这些污染物的结合体被生物摄食进入消化系统 , 其中的化学物质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被释放 , 就会对生物产生复合毒性效应 。 这也是亟待研究的课题 。
消费生产升级 , 积极应对危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