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艺评|这一次,徐皓峰瞄准的不是民国武林,而是胡同玩家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这一次 , 徐皓峰瞄准的不是民国武林 , 而是胡同玩家
“我们一样 , 都不相信录音笔 。 ”
看到采访人员全程笔录采访 , 徐皓峰突然说道 。
徐皓峰当过采访人员 , 那时的他也一切靠笔录 , 他的《逝去的武林》 , 全部采访都是笔录完成 。 这算是一种文学训练——受访者可能说了40句话 , 只有2句是重点 , 需要迅速筛选出来记下来 。 这是一个与受访者对话的过程 , 更是一个与自己对话的过程 。
一支笔 , 一个本 , 用徐皓峰的话说:“在写作上 , 我没有老师 , 这(笔录)就是我的学校和老师 。 ”
北青艺评|这一次,徐皓峰瞄准的不是民国武林,而是胡同玩家
本文插图

大学毕业时 ,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徐皓峰去现代文学馆应聘 。 舒乙馆长开玩笑说:这儿工资低 , 分不了房 , 唯一“福利”是将来能生男孩(当时文学馆工作人员基本生了男孩) , 没辙 , 就这风水 。
徐皓峰想了一段时间 , 可阴差阳错 , 没能去成 。
从那年起 , 徐皓峰开始写小说 , 原计划是:如果两年内发表不了一篇作品 , 说明自己没这个才能 , 就转去做别的 。
两年多过去了 , 徐皓峰果然没能发表作品 , 他已经转行去做“别的”了 , 突然接到一家文学刊物的编辑的电话——他的小说能发表了 。 正是这个电话 , 将徐皓峰又拉回文学圈 。
从第一篇小说发表到如今 , 20多年弹指一挥间 。 沿着“野路子” , 徐皓峰先后写出《道士下山》《国术馆》《大日坛城》《大成若缺》《刀与星辰》……终有一天 , 他意识到:小说中还有一种东西 , 叫分寸感 。
中年后 , 人对写实主义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入 , 方知“分寸感”的魅力 。 于是有了《白色游泳衣》(果麦·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此外重写了《大日坛城》《国术馆》两部长篇(即将出版) 。 在徐皓峰看来 , 《白色游泳衣》对他有特别的意义 , 它标志着从“写创意”转向“写分寸感” 。
北青艺评|这一次,徐皓峰瞄准的不是民国武林,而是胡同玩家
本文插图

越强横的人 , 生命越脆弱
北青艺评:您是如何想起写《白色游泳衣》的?
徐皓峰:《白色游泳衣》是两个中篇小说的合集 , 其中一篇叫《白色游泳衣》 。 写这本书 , 我大概用了2个月 , 但它的源头很早 。 我上小学五六年级时(1985年前后) , 北京所有游泳馆都有一个标语:禁止穿白色游泳衣 。
当时中国与巴西、古巴等国关系好 , 从那边带回的泳衣大多是白色的 , 严丝合缝 , 入水不透 。 为什么要禁穿?我问过很多人 , 包括游泳馆的管理员 , 都说不出所以然 。 也许 , 那时的常识就是:白色泳衣入水后会透 , 可能引发打架 。
少年时代的疑问一直没得到解答 。 这就像雨果去巴黎圣母院游玩 , 看见北钟楼的墙上 , 刻着一个希腊单词:命运 。 问了所有人 , 都不知是谁刻上去的 , 以及为什么刻上去 。 于是雨果写出《巴黎圣母院》 , 用文学的方式 , 自己回答自己 。 我写《白色游泳衣》 , 也是如此 。
北青艺评|这一次,徐皓峰瞄准的不是民国武林,而是胡同玩家
本文插图

北青艺评:《白色游泳衣》聚焦于老北京胡同的玩家 , 您和他们接触过吗?素材从何而来?
徐皓峰:玩家是个老词儿 , 清代就有 , 京津通用 , 也叫混混儿、嘎杂子等 , 但后面的话不能当面叫 。 后来作家王朔改了一个字 , 变成顽家 , 改得很好 , 因为顽家已是新一代 , 和过去不太一样 。
我没遇到过玩家 , 到我懂事时 , 这拨儿风已过去 。 玩家这一页翻得特别快 , 似乎只有2年时间 , 以后青年人就下乡了 。 那时的人真像花草树木 , 死生特别快 , 可能一场病 , 或者喝醉酒 。 越强横的人 , 生命越脆弱 。 再往后 , 新时代来了 , 到我成长时 , 已没人打架 , 想扬名立万 , 只能去广州淘货、当“倒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