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财经|算法之下,以人为“资本”( 四 )

银杏财经|算法之下,以人为“资本”
本文插图
泰勒以父之名 , 将流水线上的工人成功变成了机器 , 福特又以温和改良派的姿态为这些机器增加了保养频率 。 因此无论管理学里写着多少于科学、效率有关的词 , 到了批判者眼里就只剩下“剥削” 。然而批判管理学不是目的 , 一切用于调整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的手段 , 本质上还是中性的 , 唯有到了市场支配者手里才容易变得面目可憎 。如今的市场支配者通常是掌握了最多数据的人 , 他们在掌握了大量数据后 , 又以数据分析诱导用户继续贡献数据 , 最后形成了一个闭环 , 用户再难以从中脱离开来 。伍
异化的人生而为物 1912年 , 卡夫卡在自己的小说《变形记》中创造了一个变成臭虫的人格里高尔 。 为家庭奔波了一辈子的格里高尔在失业后变成了臭虫 , 最后在孤独中死去 。 冷漠和变形的社会最终将人挤压成了非人的存在 。人类或许永远不会像格里高尔一样变成臭虫 , 但却很容易变得不像人 。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提出 , 普通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 并不意味着阶级消失 , 只是意味着普通群众被虚假的需求操纵从而丧失了自己的批判能力 。提到虚假的需求 , 就很难不提到消费主义 。 前段时间 , 还有***大大“表扬”了一把上海“名媛” , 认为这种拼奢侈品的行为是在暴打消费主义 。 暴没暴打不知道 , 但是大家对消费主义的痛恨的确由来已久 。看起来消费主义来源于造概念和造节日的商家 , 但却没法指责他们 , 因为他们脑门上鲜明写着“是你要买的 , 而且买得很开心” 。有人跟随潮流 , 不停买买买 , 自然也就有人逆势而为 。 B站有up主开视频分享自己的攒钱心得 , 宣扬攒钱才是年轻人的未来 , 豆瓣还有抠门女性联合会 , 帖子集薅羊毛大成 , 适逢双十一更是拼命抵制 。某种意义上 , 选择极度抠门的人 , 哪怕他本身不缺钱 , 应该也意识到了消费社会对人的异化 , 看不到现金的支付手段会让他们随时担忧余额下降的速度 , 过于了解自己的算法会让他们觉得恐慌 。而那些站上了算法目标阵营的人 , 却能够获得抠门组无法体会的快乐:所有即时的满足 , 即时的服务和信息 。 对于这些人而言 , 明确的未来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到的戈多 。2020双十一之前 , 有一条讨论冲上了热搜#我和李佳琦的区别# , 答案是“李佳琦熬夜赚钱白天补觉 , 我熬夜花钱白天还得打工” 。 “李佳琦一声偶买噶 , 我欠xx宝三万八” 。银杏财经|算法之下,以人为“资本”
本文插图
我们没法因此断定熬夜看李佳琦们直播的人是不快乐的 , 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 , 夜晚的时间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 多熬一分钟就仿佛多活了一分钟 。可是熬夜找快乐的内容其实也是经由算法挑选 , 送到你面前的 , 他们根本的目的只是侵占用户时间 , 让用户消费 , 而非让用户快乐 。 最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十分残酷的事实:无论工作还是生活 , 没有人可以活出自我 。因为算法不需要个性化 , 只需要让用户觉得“个性化” , 所有不可计算的东西在算法面前都没有价值 。 可是一想 , 连人都能固定标签、拆解成数据 , 久而久之 , 还有多少事情是不可计算的呢? 人类的本能喜好可以计算 , 高级目标或许也可以 , 总有一套流程可以让你认为人生只有暴富才有意义 , 在此之下 , 生而贫穷宛如天生原罪 。虽说我们也犯不着为此太悲观 , 因为无论算法还是算法之下的人工智能 , 一切都还处在学童期 , 可是人类自古以来就擅长对坏兆头视而不见 , 除非事情糟糕到一发不可收拾 。参考资料1.智本社 《算法 , 即剥削》2.中欧商业评论 《对话张瑞敏:算法在这个时代被滥用了》3.卫夕指北 《为什么微信终于开始拥抱算法分发了?》4.底层设计师 《今天我们被算法“控制”了吗》5.看理想 《“亲爱的女儿 , 我们不必害怕算法” 》6.电子发烧友《 人工智能遭遇的偏见 算法偏见带来的问题》7.高山大学 许倬云《大数据与个人隐私和基本权利不太相干》8.亨哼 《解构智慧旅游:智能化浪潮下的梦幻泡影?》9.腾讯研究院 《算法偏见:看不见的裁决者》10.新华日报 《假如算法有“偏见我们怎么办?》11.新金融洛书 《算法是怎样一步步毁掉年轻人的世界的》12.赵皓阳 《当代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 隐藏在“管理学”的诸多理论背后》 —— 往期推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