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投资|为什么投资中也有“赢家诅咒”?丨投资道,诺贝尔经济学奖“拍卖理论”( 三 )


但因为这些钱是“未来的” , 要评估它们的现值 , 就要贴现 。 贴现本质上是预期收益 , 这是一个主观的标准 , 有人投资茅台是为了发大财 , 预期收益至少20%以上;有人投资茅台是为了保值 , 只要高于无风险收益几个点 , 比如6% , 就OK了 。
低贴现率者的定价高于高贴现率者的定价 , 如果想买一家公司的投资者大部分是低贴现率者 , 那么股价定价必然高 , 那么什么样的公司才是低贴现率者青睐的呢?
低贴现率代表低预期收益 , 既然预期收益低了 , 我就要从低风险进行补偿 , 长期而言 , 经营的高确定性代表低风险 。
正如拍卖理论所说 , 拍卖方要给出足够多的信息帮助竞拍者确认价值 , 才能消除投资者对“赢家诅咒”的担心 , 敢于按估值出价 。 打个比方 , 为什么梵高的画很贵 , 不仅仅是因为画的价值高 , 更重要的是因为价值稳定 。 因为梵高代表了一个特殊时期的艺术风格 , 而且画家已经死了 , 供给数量是固定的 , 未来的确定性更强 。
茅台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奢侈品和中国人的“送礼硬通货” , 其“公认价值”相对透明 , 自然它的定价更多由“低贴现率投资者”给出的高估值决定 。
拍卖理论还提示了股价短期波动对投资者的伤害 。
Milgrom的理论告诉我们 , 同时存在“公认价值”和“私人价值”时 , “英式拍卖”更容易不利于竞拍方 , 使其陷入“赢家诅咒” 。
前面我说过 , 股价上涨中 , 买盘相当于“英式拍卖”中的竞拍者 , 随着上涨的氛围越来越浓 , 更容易让人夸大“公认价值” , 抢到股票的人则陷入短期赚钱 , 但长期套牢的“赢家诅咒” 。
而股价下跌时 , 卖盘相当于“英式拍卖”(准确的说是英式招标)中的竞标者 , 人人争相低价出货 , 随着下跌的氛围越来越浓 , 更容易让人无视“共认价值” , 卖出股票者则陷入短期减亏 , 但长期丢失底部筹码的“赢家诅咒” 。
04
“高景气度策略”与“低估值策略”
牛市中 , 最乐观者才能拿得住股票 , 熊市中 , 越悲观的人越缺乏抄底的欲望 , 这些人都是阶段的赢家 , 但这些“赢家” , 靠的是对眼前利益的过度追逐 。
然而长期而言 , 如果不能在牛市氛围中卖掉股票 , 不能在熊市中找到低价的筹码 , 这就是“赢家诅咒” 。
天风策略有一篇报告《估值和盈利哪个更重要》 , 通过对A股的回测 , 分析了高景气度策略和低估值策略的收益回报对比 。
所谓“高景气度策略” , 即买入当季业绩增速比较高的企业 , 这些往往都是当时最强势的品种;“低估值策略”是买入PE或PB相对历史百分位比例更低的企业 , 报告得出的结论是:
如果你追求的是1年以内的相对收益——相当于基金业绩的排名 , “高景气度策略”是最佳策略 , 即买入景气度高的股票最重要(即业绩短期增长) , 而估值并不重要;
但如果你追求的是3年以上的绝对收益——即个人投资者的目标 , 那“低估值策略”是更好的方法 , 即买历史估值区间百分位更低(注意 , 不是低PE)的股票——必然是那些景气度比较低的板块 。
拍卖场上 , 大部分竞拍者事先都做了充足的准备 , 有明确的心理预期价格 。 但在拍卖中 , 随着拍品信息的更多披露 , 随着拍卖师营造的氛围升级 , 更重要的是竞拍者频频举牌 , 价格一路上涨 , 丧失拍品的恐惧也越来越深……这些积累到一定的程度 , 在价格突破你的心理价位后 , 忽然加速 , 变成了无尽的压力 , 你终于喊出了那个让你陷入"赢家诅咒"的价格 。
正是同样的心理 , 大部分价值投资者都自以为是长期主义者 , 都知道“长期回报 , 复利增长”最重要 , 却屡屡在排名压力或短期收益的“真香诱惑”下陷入"赢家诅咒" 。
无论投资能力提升到何种程度 , 我们都时刻面对着自己内心深处的非理性的挑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