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单名媛”如一道芒刺,戳穿了消费主义的虚伪( 三 )
《风月》剧照 。如果按照居伊·德波对“景观社会”的批评 , 我们会发现伴随着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在影像物品的生产和物品影像的消费渐渐成为主流的时刻 , 人们利用物品所建构起的影像和景观开始殖民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 消费所形塑出的形象让“拼单名媛” , 以及许多“矮矬穷的男性”得以脱离自我现实生活中的有限 , 而虚拟出一个“名媛”或是“高富帅”的形象 , 以此作为社会关系和交往的主体来创造一种符号性的生活 。 而这本身就是把双刃剑 。消费主义在制造着一系列的意识形态为自身的永动运作提供能量 , 而其中最重要的核心便是它告诉以及制造我们的需求和渴望 。正如齐泽克所指出的 , 现代资本主义的消费逻辑不再是“我 (消费者) 想要什么” , 而是那些商家和机构在告诉我们“你想要/需要什么” , 它们假装知道我们想要什么 , 并通过各种纷杂精彩的宣传、塑造和媒体广告等来让我们内化这一需求 , 从而为其提供得以运作的动力 。 也正是在这一潮流之下 , 消费市场建构着完美的性别气质和形象、外貌、幸福的标准甚至社会地位和阶级等等 , 从而成为消费者追逐的目标 。许多人被消费营造的价值观所束缚而遭遇诸多困境和苦恼 , 在这其中与其说女性更容易上当受骗 , 不如说是这一陈词滥调本身就在社会性别制度的叙事影响下被塑造为某种集体意识 , 这再次把女性束缚其中 。 当我们讨论“拼单名媛”们的虚荣浅薄时 , 忽略的或许正是在这一消费和形象建构的角逐与互动中 , 女性们自身意识和能动性所创造出的空间和其涉及的界限 , 也正是在这里 , 我们才能看到引起舆论哗然背后的性别阴影以及社会区隔所造成的隐秘禁锢 。这一场操纵着符号和象征资本、撩拨着界限和规制的“wannabe”的“拼单”消费行为 , 像一道芒刺般戳中了当下人们面对着社会、阶层、消费以及性别等问题时的焦虑不安之处 。
推荐阅读
- 上游新闻|再小的事在他眼里都是大事 39岁警察头发花白,他为社区居民守好一道安全门
- “拼单名媛”背后,消费文化为何从解放走向虚伪
- 拼单名媛背后消费文化为何从自我解放走向虚伪可笑
- 小飞人|“一道高中化学题炸出了学生五花八门的谜底”填自嗨锅的同学有点过分了! 哈哈哈!
- 蒙面的大侠|一道一年级数学题, 全班59个孩子“全军覆没”, 家长: 套路太多
- 新型冠状病毒是世界各国的一道真题
- 他解决了一道世纪难题
- 金刚川:缘分一道桥。
- 神剧解说|一道小学生的奥数题, 好多小学生都想不通怎么做, 来看看吧
- 拼单|吐槽“拼单名媛”之余,这些潜藏的思维和行为更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