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单名媛”如一道芒刺,戳穿了消费主义的虚伪( 二 )

“拼单名媛”如一道芒刺,戳穿了消费主义的虚伪
《现代性的性别》 , 作者: [美]芮塔·菲尔斯基 (Rita Felski) , 译者: 陈琳 / 但汉松(校译) , 版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0年6月当《新民周刊》采访一个花了500元进入名媛群的女孩时 , 女孩说自己虽然是上海人 , 但却从没去过那些高档酒店或餐厅 , 现在通过拼单却可以实现 。 女孩说:“不偷不抢 , 花的都是自己辛苦工作挣的钱 , 都是正常消费活动 , 有什么不可以呢?”“拼单名媛”们正是通过消费——符合她们所能承担的方法——来实现自身的渴望 。 恰恰是这一点构成了对于日常制度、日渐森严的区隔以及消费主义的威胁 。 这一点我们同样可以从宝格丽酒店的申明中看到 , 在其否认存在拼单多人入住酒店的同时 , 其实也是在重新展现和塑造自身的高档形象和地位 , 从而维护其作为一个属于特定阶层的社会空间的地位 。就如亨利·列斐伏尔所指出的 , 各种不同的空间本身是具有权力属性的 。 哪些空间是哪些人可以进入或消费的 , 存在着严格的隐形界限 。 在连玲玲的《打造消费天堂》中 , 她发现近代上海的百货公司一方面为所有人——洋人/华人、男人/女人、中产阶级/劳工阶级——开放和供应生活用品 , 但另一方面在看似中性的物品和消费行为背后 , 却在消费主义的实践中 , 被各种因素——如种族、国别、性别和阶级等——区分和不同对待 。“拼单名媛”们通过拼单这一方法所实现的“越轨”性消费 , 不仅破坏了传统消费模式所潜藏的权力区分力量 , 而且还揭露了诸如社会地位、阶层形象以及诸如“名媛”这一符号的建构属性 , 从而也由此能够实现对其的挪用和改造 。 因而模糊了由不同因素所划定的边界 , 从而导致混乱引起人们的不满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 , 我们从一个扁平社会转型为精细分层的社会 , 而其中重要的一个特征便是消费社会与消费区隔 。 由消费所建构起的区隔、界限和身份认同及其阶层意义在区别于上层与底层的中产阶层中表现得最为鲜明 。 阶层掉落的风险因为始终存在 , 而使得处于其中的个体在其社会经济地位都不稳定的状况下 , 更加会倾向于通过消费行为来强化自身的安全感以及其所能产生的符号和文化象征意义 。 而这一点 , 对于生活与工作在大都市中的人们来说往往会显得更加鲜明和紧迫 。3消费符号之下的主体意识与能动性在“拼单名媛”群里 , 女孩们大都不是上海本地人 , 有工作 , 但是月收入却大都在1万以下 , 大部分是5000元左右 。 这样的收入在上海生活必然捉襟见肘 , 更不必提消费五星级写字楼、奢侈品店与高档酒店和餐厅 。 但渴望和梦想却并未因囊中羞涩而消失 , 而是通过十分实用的“拼单”模式来曲线地获得对奢侈品和高档酒店的消费 。 在消费社会所提倡的“消费人人平等”的意识形态下 , 出现这样的行为几乎是必然的 。消费主义本身提供着对其固有消费模式的破坏和改造 , 尤其当消费者们利用自身的聪明才智来与其斗智斗勇时 。 对于这些女孩来说 , 这些行为无可厚非 , 这是想象可能的生活的一种方法 , 以及——或许更重要的是——伴随着现代社会流动性的减缓而造成的个体阶层上升困难的无奈和挑战 。就如《三十而已》中所展现的王漫妮 , 对于她而言 , 留在上海所可能产生的变化始终十分有限 , 无论是工作还是个人生活 。 而当她展现出企图向上晋升的渴望时 , 也往往会遭到不仅是现实的困境 , 还有人们对其野心的侧目 。 为什么一个女性不能表现自己的渴望和野心?无论是在性、个人生活、欲望还是社会价值上 , 都似乎依旧遭到重重束缚 。 而导致这一点的不正是规制化的社会以及主流意识形态所塑造的制约吗?因此 , “拼单名媛”们如此出格的行为便会遭到无情的嘲讽和批评——她们几乎同时触及了社会为女性设下的诸多“禁忌” 。 但与此同时 , 当一个女性实现了自身的社会价值 , 却依旧会因为没有婚姻和家庭而遭到质疑 , 甚至污名 。“拼单名媛”如一道芒刺,戳穿了消费主义的虚伪
《三十而已》剧照 。与之相比 , 那些被爆出的各种男性形象包装的新闻、PUA教程中的装成高档人物的男性群体们 , 很大程度上不必遭受到这一困境 。 如果我们比较两者的评论以及潜在的观念便会发现 , 男性的自我包装往往不会受到过分性别化的攻击和指责 , 甚至可能由此被看作是一个男性积极向上的品质 。 人们对于男性的奋斗、通过奋斗而改变自己人生和阶级地位的故事总是充满过分的执迷和赞赏 。 但相似的事情出现在女性身上 , 则往往被指责是为钓金龟婿、做作或爱慕虚荣 。在男性的PUA教程中 , “矮矬穷都能变成高富帅 , 没有拿不下的妹子”的宣传所透露出的依旧是传统男性希望通过征服或是利用女性来作为自我成功的证明或资本的手段 。 上世纪三十年代 , 上海把这些男性称为“拆白党” 。 在陈凯歌的电影《风月》中 , 张国荣便饰演了这样一个以姿色和甜言蜜语来勾引和哄骗有钱女性的拆白党 。 而伴随着PUA在国内外的红火 , 我们在批评这些男性的居心叵测的同时 , 也应该注意到导致这一现象产生背后的社会以及性别制度中的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