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里程碑—Apple Watch的联袂演出


如果不特别说明一下 , 很多人可能都不会想起2020年是Apple Watch正式上市5周年的时间 。 所以在2020年 , 苹果秋季一系列发布会 , 全新的Apple Watch Series 6(以下简称AW6)就成为了先锋 , 比关注度最高的iPhone 12还要早 。 不同的是 , 比起过去单独的发布 , 今年AW6还多了一个“伴儿”:Apple Watch SE(以下简称AW SE) 。 这样的举动 , 除了苹果意欲扩充Apple Watch的产品线之外 , 还因为苹果希望更多人能体会到Apple Watch与其他智能穿戴设备之间的大不同 。
|又一个里程碑—Apple Watch的联袂演出
本文插图

有些事情学不来
记得2014年秋天苹果宣布Apple Watch , 并于2015年春天推出它的时候 , 看好它的人寥寥无几 , 无法脱离手机使用的附件身份 , 堪堪够用的功能 , 特别是官宣18小时的续航时间 , 都成为整个业界吐槽的焦点 。 作为当时刚刚担任苹果CEO不久的库克所规划的重要产品线 , Apple Watch被定位为苹果整个用户应用生态未来的重要一环 , 但在那个时候 , 却被业界很多人“大胆”预言就会如早年的“牛顿”掌上电脑一样 , 成为失败的典型案例 。
|又一个里程碑—Apple Watch的联袂演出
本文插图
然而 , 苹果在Apple Watch身上展现出“开挂”一般的技术实力 。 2015年秋天 , Apple Watch就更新到了第二代;2017年秋天 , 第三代Apple Watch就支持了移动网络 , 可以脱离iPhone独立工作一段时间;到2018年 , 分水岭出现了 , 这年发布的第四代Apple Watch成为有史以来口碑最好的一代Apple Watch , 更大的屏幕和ECG心电图功能的搭载 , 预示着Apple Watch在其一直以来坚持的健康方向上 , 开始追求更新的产品定位;2019年 , 第五代Apple Watch推出 , 表面上变化不大 , 但环境噪音监测提醒功能的加入 , 却是与同年发布的AirPods Pro真无线降噪蓝牙耳机 , 共同构成了一个听力健康应用的新闭环 , 当然 , 后者的人气有多高 , 就已经不用我们再去描述了 。
可能更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 , 经过5年的发展 , Apple Watch的总销量已经接近1亿台大关 , 同时其在智能穿戴市场的占有率接近三成份额(31.7% , IDC2019年全球可穿戴市场报告) , 不仅市占率远高过第二名的12.4% , 更重要的是 , Apple Watch还是顶着高昂的售价拿下这样的市场地位 , 含金量十足 。
按这样的节奏下去 , Apple Watch实现1亿台销量的里程碑会在AW6这一代达成 。 但是 , 苹果对此好像非常淡定 , 还是按部就班地打造着全新一代的Apple Watch , 继续巩固着自己在这个领域的领先地位 。
|又一个里程碑—Apple Watch的联袂演出
本文插图

首先还是处理器 , 这代AW6采用了全新的S6 SiP芯片——与其说这是一枚片 , 还不如说它是一块主板 , 因为它和S5一样 , 也采用SiP(System-in-Package )的封装形式 , 将除了处理器之外的其他芯片和元件 , 比如各种MEMS传感器也放在了一起 。 而且S6 SiP芯片又采用了全新的设计 , 新的翼状构造 , 再加上去掉了Force Touch压感屏幕的支持 , 让S6 SiP芯片的可用空间比上一代提升了9% , 从而可以容纳更多的功能与性能在其中 。
S6 SiP芯片的处理器部分采用一枚双核的64位芯片 , 其架构来自于A13 BIONIC处理中的能效核心 , 较上一代性能有20%的提升 。 AW6还内置了最新的U1芯片系统 , 包括芯片本身和与其配合工作的UWB(超宽频)天线 ,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 , UWB技术已经得到了手机、汽车、IoT等领域厂商的广泛支持 , 未来它会在很多场景发挥重要的作用 , 比如让手机或手表成为汽车钥匙等 。
此外 , S6芯片中还提供了对5GHz无线网络的支持 , 这也让AW6在进行大量数据交换时能有更可观的效率——看了看 , 苹果产品中现在不支持5GHz WiFi的 , 大约就只有AirPods系列了吧 。
在Apple Watch Series 5上 , 苹果正式采用了LTPO(低温多晶氧化物)材质的屏幕 , 在提供高亮度显示性能的同时 , 还能提供1Hz的超低显示刷新率 , 从而让Apple Watch也获得了全天候显示的能力 , 使得它更像一块手表了 。
|又一个里程碑—Apple Watch的联袂演出
本文插图

而在AW6上 , 除了继承了这块技术特性优秀的屏幕之外 , 苹果还将它进行了优化:低显示刷新率状态下 , 其亮度依旧高达500nit , 比起上代屏幕同等状态下200nit的亮度提升了足足2.5倍 , 这使得AW6更配得上全天候之名 , 在户外的显示效果比一些反射式屏幕都还要出色 。
在续航这件事上 , 我们不得不佩服苹果:每一代Apple Watch的性能与功能都在提升 , 但官方标称的续航依旧还是保持在18小时这个数值上 。 但其实苹果工程师一直都在绞尽脑汁地努力 , 力求让Apple Watch达成“满足一天使用”这个目标 。 在AW6上 , 44mm表款的电池容量为1.17Wh , 比上一代略微提升了3.5% , 40mm款式的容量则为1.024Wh , 提升幅度达到8.5% 。 容量提升再加上S6 SiP本身能效也出色 , 所以Apple Watch依旧继承了“祖传”的18小时续航能力 。
|又一个里程碑—Apple Watch的联袂演出
本文插图

但真正令人兴奋的是 , AW6也终于加入了苹果的快充“革命”之中 , 充电时间大幅度缩短 。 其官方的充电指标为:从0充其80%电量需要约60分钟 , 全部充满约90分钟 , 比起上代产品分别缩短了33%(30分钟)和40%(60分钟) 。 经过我们的测试 , Apple Watch Series 5充电时的峰值输入功率为1.7W左右 , 而AW6则能达到3W , 仅这一项指标的提升幅度就超过70% , 这是AW6充电速度大幅飚升的根本 , 对一改变我们拍手叫好 。
此外 , AW6和AW SE的包装中也都只附赠了全新的USB-A薄款磁吸充电座而没有充电头 , 与苹果这一代的绿色标准看齐 。 因为iPhone与iPad的充电头都在大幅度转向USB-C接口 , 所以现在也可以单独购买这个类型的充电座 。 而快速充电的实现 , 也让AW6能更好地发挥它的睡眠监测功能 , 过去晚上睡觉几乎都是在给Apple Watch充电 , 戴着睡觉的“勇气”真的没有 , 而现在呢 , 早上摘下来 , 一边洗漱一边充电 , 吃过早饭也基本就能有满足一天使用的电量了 。
|又一个里程碑—Apple Watch的联袂演出
本文插图

在传感器上 , AW6也做了更新 , 这也让它的机身背部样式比之前有了很大的变化 。 新加入的血氧传感器让AW6多出了一项血氧指标检测的功能 , 它可以在后台周期性检测用户的血氧指标 , 如果有需要 , 也只需要15秒就能完成实时的检测;全天候高度计则可以在后台实时检测海拔高度的变化 , 而且它也非常节能 , 不会对续航带来多大的影响 。
而这个高度计的加入 , 也正好呼应了很多人对智能穿戴设备血氧功能的质疑:我们健康人平时的确是不怎么用得着这个功能 , 但如果你因为某些原因身处高海拔环境呢?比如我们自驾到拉萨旅游 , 从海拔上看 , 拉萨3600米的平均海拔并不算高 , 但无论从哪条线进藏 , 沿途需要翻越的那些群山 , 它们的海拔对于长年生活在平原的人 , 哪一座不是巨大的挑战呢?有样的功能在后台运行 , 对于知晓自身高原反应的情况 , 及时做出对策是很重要的 。 当然 , 这项功能的作用还不只这些 , 我们留待后边再说 。
无论是从硬件性能 , 还是来自全新watchOS 7所带来的全新应用体验 , 说AW6依旧是全球智能穿戴设备领域的霸主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 于是 , 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出现了:当iPhone在智能手机领域面临所有竞争对手的“PPT吊打”时 , AW6和AirPods Pro却在自己开辟的全新领域一骑绝尘 , 强大的产品力连给竞争对手吃灰的机会都不给 , 且与此同时 , 几乎所有的智能手机厂商又都在打造“一手机一手表一耳机”这样的用户使用场景组合方案 , 这是不是非常有趣的场面呢?
Apple Watch SE的新尝试
根据Cybert的统计 , 在美国市场 , 约有35%的iPhone用户都拥有Apple Watch , 而苹果自然不会满足于此 , 用电影《战争之王》里边的台词来开个玩笑:“全世界大约每13个人就拥有一支枪 , 而我的问题是如何让其他的12个人也都有 。 ”那么怎么让更多人来用上Apple Watch呢?苹果这次用Apple Watch SE和家人共享设置做出了全新的尝试 。
为什么很多人在购买Apple Watch这件事情上很犹豫?真的是Apple Watch很贵吗?我们觉得不是 。 看看现在的苹果官网 , 入门级的Apple Watch Series 3官宣起步价格不过1499元 , 这已经和很多智能穿戴厂商推出的“大号手环”价格很接近了 。 真正的原因是 , 你想要用Apple Watch , 首先你得有台iPhone才行:目前苹果中国官网最便宜的iPhone SE起步价格都要3299元 , 如此一来 , Apple Watch的拥有门槛一下就高了很多 。 那怎么办呢?全新的“家人共享设置”功能来帮你 。
|又一个里程碑—Apple Watch的联袂演出
本文插图
“家人共享设置”功能是什么意思呢?一个最容易理解的场景就是儿童手表 。 当孩子使用儿童手表 , 家长手机上的客户端可以实现定位、功能设置、使用时间限制、通信设定等各种管理功能 。 而watchOS 7上的“家人共享设置”也是如此 。 它可以让一台iPhone与多台Apple Watch配对 , 从而实现前边这些功能 。 但因为iPhone拥有者的Apple Watch一般采用蓝牙与手机连接 , 而其他Apple Watch可不行 , 它们必须依靠运营商网络和管理的iPhone连接 , 所以要满足这样的功能最低的门槛就是“带GPS+蜂窝网络功能Apple Watch Series 4” 。 随着AW6的发布 , 苹果将Apple Watch Series 4&5齐齐下架 , 所以AW SE就成为可以满足这项功能的底线 。
做这项功能的设置也非常简单 , 接下来就是一个简单的步骤:
1.在管理者iPhone的设置-Apple ID项中选择“家人共项”功能 , 然后“添加成员” 。 这个步骤其实就是要增加一个与管理者ID相关联的新Apple ID 。 注意过程非常简单 , 因为现在Apple ID支持用手机号直接注册 , 过去复杂得让人头晕的邮件方式真是不堪回首 。 需要注意的是 , 在年龄设置过程中 , 如果系统发现账号指向的是年龄未满13周岁的未成年人 , 还会要求签署家长同意书、“购买前询问”之类的设置;
2.向运营商申请一张专门用于Apple Watch的eSIM卡 , 这一步和Apple ID同等重要 。 目前中国电信与中国移动两家运营商对这项服务只在部分城市有开通 , 而中国联通作为最早支持Apple Watch蜂窝网络功能的运营商 , 在这里是最推荐的 , 因为它的服务覆盖最好;
3.打开iPhone的“Watch”功能 , 选择“配对新的iPhone” , 然后在接下来的页面选择“为家族成员设置” , 然后就像进行新Apple Watch设置那样 , 用摄像头扫描 , 一步步按系统设置操作就可以了 。 在这个过程中会要求你新注册或是输入该Apple Watch使用者对应的Apple ID , 但从我们的使用过程看 , 强烈建议事先设置好Apple ID , 这样会更简单;
4.在设置新Apple Watch的过程中 , 还会有要求共享健康数据、设置Siri、添加紧急联系人、设置医疗急救卡、路线追踪等功能 ,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 , 要是觉得麻烦 , 全部默认开启即可 。 设置好之后 , 这块新的Apple Watch就可以独立使用了 。
对于孩子使用的共享Apple Watch , 我们还是就用前边说到的儿童手表来理解它就可以了 , 因为主要的功能大同小异 。 俗话说:“上有老 , 下有小” , 家中除了孩子重要之外 , 长辈也同要重要 , 而Apple Watch因为有血氧、心率、跌倒监测等一系列健康功能的加持 , 所以让长辈通过“家人共享”功能使用Apple Watch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 比如心肺功能不好的长辈 , 血氧和心率的周期性监测报警就非常有用 , 而老年人最容易出大事的跌倒事故 , 如果在跌倒之后发生失能 , 那么Apple Watch的自动联系功能就可以派上大用场 , 重要的时候可以救命 。
|又一个里程碑—Apple Watch的联袂演出
本文插图

至于续航时间 , 苹果宣称AW6和AW SE的“家人共享”功能下的蜂窝网络续航都可以达到14小时 , 而按惯例 , 实际使用时间都会大于这个指标的 。 这里还特别要提到跌倒监测功能 , 该功能我们也曾与其他智能穿戴厂商有过交流 , 他们因为考虑该功能监测的准确性问题 , 在支持上都显得比较保守 , 而苹果则是率先提供支持 , 这也应该是技术实力的体现吧 。
从价格上来看 , 最便宜的支持蜂窝网络的AW SE为40mm款官方起步价格为2499元 , 44mm款高了200元为2699元 。 因为不需要考虑额外的iPhone因素 , 所以拥有它的成本的确算不上太高 , 不得不说 , 苹果的Apple Watch扩展计划想得非常深远呢 。
EF点评
【|又一个里程碑—Apple Watch的联袂演出】按例 , 新的Apple Watch上市 , 就应该还有新表带、新表盘等的描述 , 但因为那些和用户个性化相关比较多 , 本文就不再赘述了 。 作为从第一代Apple Watch用到现在一代也没有落下的我们 , 对Apple Watch这一路的改变以及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之处 , 深以为然——像这样的产品 , 真的是只有和它好好相处过一段时间才会知道它的好处 , 而不要总是被“18小时续航”这句话吓得止步不前 。 想想吧 , 作为又一款苹果即将收获的亿级销量产品 , 用户的选择已经说明了很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