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为什么诺贝尔提名十几年,只有我成了陪跑冠军?( 六 )

这时候 , 村上选择调整自身 , 让作品融入王国当中 。

第一次见代理 , 代理说:“不接非英语的作品 。 ”

这话也不错 , 因为一部作品阅读之后才能判断其好坏 , 代理自己都读不了 , 更何况推荐了 。

于是 , 村上亲自寻找优秀译者 , 委托他们翻译自己的作品 , 然后亲自核对译文 。

译文核对后会交到这位代理手上 , 让她推荐给合适的出版社 。

他卸掉了日本作家的头衔 , 按照别人的规则去争取 , 以一个初出茅庐新人美式作者去与本土作者较量 。


「村上」为什么诺贝尔提名十几年,只有我成了陪跑冠军?

左:村上春树 右:约翰·欧文

这样做 , 不是要成为美式作家 , 而是尽量远离故土乡情 。

当时日本正值泡沫经济 , 写作成了一些赚钱糊口的便宜手艺 。

虽不是“是个人就能写 , 写了就能用” 。

但许多行业内的人 , 都经历过类似诱惑:精心打磨的长篇没人买 , 随便着笔的游记、优哉游哉写的小说却足够养家糊口了 。

懒洋洋的环境 , 让村上没有安全感 。 尝试新的可能 , 开拓新的疆域 , 把自己放在更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去 , 才能保证灵感源源不断 。

无数次的适应、闯关、以至于后来 , 村上还总结了一套四海皆准的作品大卖规则(他隐隐感觉出来的 , 没有数据支持) 。

提到村上 , 最普遍的用词是“自律” 。

说他自律 , 是小看他了 。

5

说回诺贝尔文学奖 。

别人是否认为村上该得奖 , 这得另说 。

单从村上自身来看 , 以他这种披荆斩棘、稍作懒惰就避之不及的努力态度 , 是否可以这么说:村上没得奖 , 是他自己不想要 。 如果他真朝着拿奖的方向努力 , 说不定就拿了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