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核动力航母,拆成废铁卖,蒸汽弹射器遗弃
作者:风千里“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建造 , 需要苏联这样强大的国力作为支撑 , 需要国家统筹安排 , 需要国防工业系统的支持 , 需要9个国防部委的协作 , 只有一个伟大的国家才有能力建造这样的庞然大物”——黑海造船厂厂长马卡洛夫苏联的核动力航母建造计划由来已久 , 在苏联内部航母派代表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的坚持下 , 以及在国防部内“航母派”的大力协助下 , 早在1973年苏联国防部就正式启动核动力航母的研制工程 , 并责成涅瓦设计局为苏联海军研制一款重型核动力常规起降型航母 , 起初项目代号为1160工程 , 后被正式命名为“鹰”计划 。当时 , 苏联的基辅级航母刚刚开始建造 , 还需要以“载机巡洋舰”的名号瞒天过海以躲避来自国防部的压力(事实上“鹰”号工程也是以建造载机巡洋舰的名义开展的) 。 在“鹰”计划里 , 设计中的核动力航母的标准排水量超过8万吨 , 将搭载米格-23K作为主战飞机 , 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最终因为诸多技术原因而终止 。
1160型航母模型 , 其设计包含了不少美国航母的特点不过 , 随着基辅级前两艘航母在实际使用中暴露出的巨大问题 , 苏联军方开始意识到 , 依靠载机巡洋舰这种既要保持强大的反舰力量又要兼顾防空的“四不像”军舰 , 难以达到美国普通大型航母那样的作战效能 。 为了在远洋获得与美国海军相抗衡的力量 , 苏联急需回归到正常航母的轨道上来 。 于是在1976年 , 就是在鹰计划破产的同年 , 国防部又再次命令涅瓦设计局开始设计新的核动力航母 , 这就是1153型 。相比较鹰计划 , 该型航母设计排水量要轻一些 , 载机数量也相应减少了 , 从整体设计上看 , 1153型的很多细节与美国的“企业”号等核动力航母相近 , 同时又吸收了苏式舰船的特点 。 不久 , 涅瓦设计局最终敲定了设计方案 , 同时苏联也开始在克里米亚半岛建造航母陆上试验系统(也就是后来的尼特卡 , 不过此时系统是按照有蒸汽弹射器的方案建造的) 。 就在一切有条不紊进行时 , 原本坚定支持苏联发展航母的防长格列琴科离世 , 继任的乌斯季诺夫非常轻视航母对海军的重要意义 , 他认为耗费巨资建造的航母笨重无用 , 在海洋上只会成为导弹的活靶子 , 在他的坚决反对下 , 1978年刚刚起步的1153型又流产了 。
苏联1153型航母模型在乌斯季诺夫在任时期 , 苏联航母工程发展迟缓 , 直到1984年去世后 , 核动力航母计划才又被重新提上日程 。 次年 , 接替戈尔什科夫担任苏联海军司令切尔纳维奇 , 和苏联造船工业部部长别罗乌佐夫共同签署了1986年度造船计划草案 。 草案确定了新的核动力航母建造计划——1143.7型(基辅级的项目代号为1143型 , 库兹涅佐夫级为1143.5) , 并由涅瓦设计局负责设计 , 黑海造船厂负责建造 。 对于姗姗来迟的新航母项目 , 苏联当局显得极为谨慎小心 , 还专门任命了相关负责人来进行监管 , 以避免之前屡次出现的项目中断情况 。其后 , 该项目被列入苏联第7个5年计划 , 苏联核动力航母终于避开了时局风浪 , 步入了正轨 。 1986年 , 国防部和造船工业部在相关预研工作后 , 将1143.7型航母的相关技术指标与预定建造工期呈报苏联高层 。 次年 , 苏联正式批准了1143.7核动力航母的建造计划 , 并决定建造两艘 , 1143.7也在之后被正式更名为“乌里扬诺夫斯克”级 。 黑海造船厂在承建新航母的同时 , 还要承担新航母所装备的核反应堆与相关动力设备的建造 。
苏联反航母派的中坚人物乌斯季诺夫(左)
最终定型的1143.7型方案模型 , 该舰与第比利斯级一样采用滑跃起飞方式“乌里扬诺夫斯克”级航母最终设计的标准排水量为65800吨 , 满载74900吨 , 全舰长321米 , 飞行甲板最宽处达80米 , 比正在建造中的两艘“第比利斯”级(即“库兹涅佐夫”级)常规动力航母大了一圈 , 机库容量也扩充了不少 。 这使得她能搭载数量更多 , 型号更健全的舰载机 。 不过与“第比利斯”级一样的是 , “乌”舰也采用滑跃起降方式 , 为了进一步提高舰载机的起飞效率 , 舰艏的滑跃式甲板与“第比利斯”级二号舰“里加”号(即后来的瓦良格号)一样为14° , 比“第比利斯”号上翘了2° 。而在最初的设计中 , “乌”舰原本是要采用常规的平直起飞甲板 , 借助蒸汽弹射器来实现舰载机起飞的 , 而且早在1983年 , 苏联就开始了蒸汽弹射器的研究工作 , 最终在1986年将一台试验机装在了“尼特卡”航母陆上试验系统上 。 不过此时是否需要在新航母上装备蒸汽弹射器 , 却在苏联内部引发争执 。 负责研制苏-27K舰载机的苏霍伊设计局认为 , 加装弹射器对飞机进行强制性加速 , 对飞机的强度是个极大的威胁 , 这需要对飞机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加强 , 而这又会使得苏-27K本身的高机动性严重下降 。而当时模拟滑跃起飞过程的尼特卡系统已经证明 , 苏-27K这样的重型舰载机无需弹射器也可以正常起飞 , 就连雅科夫列夫设计的雅克-44型舰载预警机这样的大家伙也没有问题 。 不过涅瓦设计局和黑海造船厂则针锋相对地驳斥了这种“弹射器无用论” , 他们清楚地认识到 , 在弹射器的帮助下 , 舰载机将获得与陆基战机相等的武器挂载能力 , 飞机的作战半径也因此提高 。 尽管弹射器会导致飞机强度受损 , 降低航母航行稳定性等问题 , 但这些都是可以通过科研攻关而克服的困难 。 这种争论一时僵持不下 , 为了赶进度 , 苏联当局只好决定在急需推进弹射器研发的同时 , 给“乌”舰装上滑跃起飞甲板 。 这种看似平衡的举动 , 实际上是有偏袒“滑跃起飞”方案之嫌:即无论是否搭载弹射器 , “乌”舰都可以实现舰载机的正常起降 。
推荐阅读
- 搭载F35B的全通甲板货轮可超越传统中型航母
- 二战后期德军败局已定美国为什么还要援助苏联
- 印度国产第一艘航母的实力到底如何?
- 搞垮苏联的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
- 海军|平均年龄最小!海军新一批舰载机飞行员航母着舰
- 美国终于混成了第二个前苏联!
- 白宫:中国比鼎盛时期的苏联更具竞争力
- 中国比鼎盛时期的苏联更具实力
- 如果日本不招惹美国而是进攻苏联能否改写二战结局
- “玲龙1号”核反应堆热功率超美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