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城的熟人社会( 二 )

小县城的熟人社会
该向“陌生人社会”转型吗鉴于熟人社会有着种种的缺点 , 就有专家提出 , 我国应该尝试着向“陌生人社会”转型 。 陌生人社会 , 是熟人社会的对立面 , 在这样的社会里 , 人们对他人处处提防、自己也不会“遇事出头” 。我们该向这样的社会转型吗?从情感上来说 , 当然是不应该的 , 因为在陌生人社会里 , 人们的情绪容易变得更加负面 , 而人们之间的互相不信任 , 也会增加社会的运行成本 。但无论我们愿不愿意接受 , 我们的社会仍旧是在向陌生人社会转型的——这一点在大城市中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 。 经常有网友抱怨大城市人情冷漠 , 有急事想借个手机打电话都很难实现 , 这便是我们向陌生人社会转变的一个反映 。陌生人社会的最重要特点 , 就是不信任 。 就像我们大多数人这样 , 遇到陌生人求助 , 第一反应是“该不会是陷阱吧”;对家里的老人、小孩千叮万嘱“不要给陌生人开门”;路见不平 , 犹豫着是否要出手帮助 , 担心”好人没有好报“ 。小县城的熟人社会
陌生人社会充满了不信任和冷漠 , 但我们无法阻挡整个社会慢慢变成这样 。而且 , 这种转变迟早也会发生在小城市中——虽然小县城的人们在这种熟人社会中过着安逸的生活 , 但这种生活可能也并不是能持久的 。 因为我们的社会在高速发展 , 小城市可能会变大城市 , 再小的城市可能会随着人口的外迁而消失在历史的场合中 。因而 , 在由传统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过程中 , 我们必须要处理好“重构信任”这一课题 。 只有建立了陌生人社会中的“信任” , 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城市才会变得有温度 。构建这种信任的核心 , 便是树立起法制的权威和加强道德教育 。树立法制权威 , 能让人们对于法律“惩恶扬善”的功能充满信心 , 进而激发出人们对于法律的敬畏之心 , 让人们能够自觉按照规则办事 , 真正建立起法治社会 。在这样的社会中 , 法律制度因其中立和公正、权威的特性 , 成为了社会成员建立信任的纽带;在这样的社会中 , 人们因为相信法律能够维护其权益而愿意与陌生人交往 。而尽管道德在熟人社会中的地位更重要 , 但在陌生人社会中 , 我们同样需要通过加强道德教育 , 来实现社会成员的自律 , 以建立更为稳固的社会信任 。小县城的熟人社会
在这样有着充分信任的陌生人社会中 , 人们可以享受到相对更为公平的待遇 , 人们可以凭借着自身能力和努力、而不是亲属关系来获得酬劳、地位和属于自己的人生 。也不必一遇到什么事就要急着去找关系、走后门 , 而可以堂堂正正地、通过正常渠道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 或者办成自己想办的事 。 这样难道不好吗?也许从某个角度来说 , 大城市吸引年轻人的地方 , 正是这一份公平、这一份对于规则的尊重和敬畏、这一份对于“努力就会有回报”的信心 。也许总有人会因为贪图安逸、或者因为家里“关系硬”而选择回到小城市那个熟人社会中 , 但是总有更多人会愿意选择奋斗、愿意选择为建立充满信任的“陌生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