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规划养猪20亿头,肉价将跌破10元?( 五 )


招商银行研究院分析认为 , 我国生猪养殖仍处于规模化进程中 , 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占比到2017年虽已升至46% , 但参考美国成熟市场规模养殖 (1000 头以上)出栏占比可达到 90%以上 , 从中长期来看仍有很大的空间 。
大厂规划养猪20亿头,肉价将跌破10元?
文章图片
交锋行业变局:规模化养殖占主导后能否摆脱猪周期
大厂规划养猪20亿头,肉价将跌破10元?
文章图片
2000年以来 , 全国生猪养殖业经历了多轮猪周期 , 其中2002年至2006年、2006年至2010年、2010年至2014年、2014年至2018年各为一个完整周期 , 但大周期中也存在若干个小周期 。
2019年受猪周期、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叠加影响 , 生猪产能下降 , 市场供应偏紧 , 猪价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 , 也被业界认为是进入了一轮新的猪周期 。
猪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 , 其循环轨迹一般为:肉价高-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 。 而背后的根源是在市场消费总量较为平稳的情况下 , 由于猪肉供给量的起伏造成市场供需不平衡 , 最终导致猪肉价格的波动 。
随着规模化养殖逐步占据生猪养殖市场的主导地位 , 与广大散户相比 , 大企业对市场变化的敏感性更高 , 市场信息更透明 , 养殖规模也会更加稳定 , 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很多散户因猪肉价格波动快速进入或离开而造成生猪出栏或存栏量较大起伏 。
随着规模化不断提升 , 未来猪周期会出现什么变化呢 , 会因此而消失吗?
对此冯永辉认为 , 中国的猪周期不可能消失 。 市场上猪肉价格与生猪产能相互影响 , 会周而复始地变化 。 中国的生猪养殖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 , 目前并没有垄断或者寡头的现象 。 虽然美国、欧洲等市场规模化养殖比例较高 , 但它们仍然有猪周期 , 只是波动得相对更为平稳 , 没有国内市场这么剧烈 。
冯永辉解释说 , 中国的生猪市场目前还处在快速转型期 , 所以市场在发挥配置资源功能的时候 , 传递出的信号对生产者的刺激也比较剧烈 , 并带来较大的产能变化 。
而在生猪养殖规模化进一步发展之后 , 依然会存在猪周期 , 只不过是周期的波动幅度会减小 , 周期的时间也会被拉长 , 可能会从现在的三四年一个周期变成七八年一个周期 。
夏晨丰也持有类似的观点 , 并认为从近两轮猪周期中已经呈现出一种倾向 , 即猪周期的长度变长 。 这主要是因为以往中小散养户可以快速调整自己的生产 , 由此导致周期快速开始和结束 。
而当规模化养殖提升以后 , 特别是规模化养殖占比超过一半后 , 由于自身投资比较大 , 自我调节的能力更强 , 即使在周期下行过程中出现了亏损 , 规模化养殖可以坚持的时间也会更长 , 这样周期的时间与之前相比就会更长一些 。
“即使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 , 但企业之间依然会有竞争 , 而且所有企业一定会追求利益最大化 , 就一定会有行为去影响生产过程 , 市场的供应就不会保持平稳 , 而是必然会出现波动性 。 ”夏晨丰表示 , 基于此 , 即便规模化养殖比例提升 , 猪周期还会存在 , 不会消失 。
大厂规划养猪20亿头,肉价将跌破10元?
文章图片
采访人员手记
|大资本注入必将搅动“猪周期”
这肯定是一个好消息——就在中秋国庆双节来临前的半个月 , 生猪价格从每公斤超过36元下探至34元左右 。
但随着天气转冷 , 叠加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即将来临等因素 , 猪肉消费又将进入旺季 , 不少人担忧猪肉价格是否还会再次反转上扬 。
猪价是涨还是跌?本质上反映的还是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 判断的依据是此轮“猪周期”是否走向尾声 , 考量的重要指标是能繁母猪存栏量和生猪存栏量 。
在非洲猪瘟的影响下 , 小散养殖户被迫退出市场 , 规模化养殖强势推进 , 已占据生猪养殖过半壁江山 , 全国生猪存栏量、能繁母猪存栏量分别环比连续7个月、11个月增长 , 市场猪肉供应增加的信号也越发明确 。
有业内人士提出 , 中国各大猪企已发布的在建或将建的养猪项目规模将达20亿头 。 无论上述规模能否全部投产 , 市场还是基本达成了这样共识:未来两年内猪价将逐步下跌 , 规模化养殖将逐步在行业内占据主导地位 。
当大资本推动规模化养殖快速占领市场后 , 更有规划的生猪养殖是否会让“猪周期”趋于消失 , 这一话题又引发了新一轮交锋 。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 , 原有的“猪周期”在资本搅动下 , 变化已成为必然 , 至于怎么变 , 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