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血恨下的纳卡危机其实是半部欧亚史( 三 )
1826—1828年 , 沙俄战胜波斯帝国 , 将东亚美尼亚地区和北阿塞拜疆地区(今阿塞拜疆的国家雏形)割让给沙俄 。但进入17世纪后 , 沙俄为寻找波罗的海出海口 , 跨越了大高加索山 , 与奥斯曼土耳其争夺起了高加索地区的控制权 。 到18世纪时 , 随着奥斯曼帝国在俄土战争中不断失利 , 奥斯曼帝国在大高加索山脉以北的领土接连被沙俄蚕食 。 在1787年—1792年的第六次俄土战争中 , 沙俄占据了亚美尼亚北部的格鲁吉亚地区 。 此后的第八次俄土战争 , 沙俄占据了东亚美尼亚地区 , 彻底控制了高加索地区 。 为了便于管理 , 沙俄实施民族分离政策 , 以宗教信仰为划分 , 支持信仰基督教的亚美尼亚人 , 打压以穆斯林为主体的阿塞拜疆人 。 纳卡地区的阿塞拜疆人因此被驱离 , 该地区人口构成再次反转 。 在历史渊源与时代现实的反复纠缠中 , 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在纳卡地区的矛盾日益加深 。无独有偶 , 与纳卡地区类似 , 在亚美尼亚的西南也有一块名叫纳希切万的飞地 。 同样由于复杂的大国争端 , 它实际是被阿塞拜疆所控制 。
2014年 , 高加索地区民族分布图 , 其中浅绿色为亚美尼亚族聚居区 。 在纳卡地区 , 大面积的浅绿色表明 , 该地居民主要为亚美尼亚族人 。 亚美尼亚西侧的阿塞拜疆飞地纳希切万呈现淡蓝色 , 表明该地主要由阿塞拜疆族人构成 。当时间来到1917年 , 此时饱受奥斯曼土耳其种族灭绝摧残的亚美尼亚人将希望投向了东方 , 参加了俄国二月革命 。 八个月后 , 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中也有亚美尼亚人的身影 。 同年10月25日 , 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攻克冬宫 , 宣告克伦斯基联合政府被推翻 , 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 作为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参与者 , 亚美尼亚人民因此获得了民族解放的良好条件 , 同时与新生的俄罗斯结下革命情谊 。
1918年至1919年 , 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在获得独立后因纳卡地区的归属发生冲突 。1918年5月18日 , 亚美尼亚宣布脱离奥斯曼土耳其建立独立共和国 。此时的奥斯曼帝国刚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 , 两年后签订的《色佛尔条约》既承认亚美尼亚的独立 , 又进一步加速了奥斯曼帝国的解体 。 与亚美尼亚类似 , 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也在这一时期先后独立建国 。 但在9月 , 由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克领导的土耳其军队无视《色佛尔条约》 , 进攻亚美尼亚并几乎占领了后者近2/3的领土 。 正是由于高加索三国相继独立 , 之前同属于奥斯曼帝国时期所掩盖的领土、种族矛盾也进而爆发 。 主体居民信仰伊斯兰教的阿塞拜疆与基督教信仰为主的亚美尼亚之间有着深刻的宗教矛盾 , 双方在历史和文化上也长期不和 , 亚、阿的领土冲突由此而来 。
图中大面积橘黄色部分为亚美尼亚占领的本应属于阿塞拜疆的纳卡地区 。由于奥斯曼土耳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 , 在卡拉巴赫地区(包括现代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的亚美尼亚族人成立了国民议会和政府并宣布该地区自治 。 不料战胜了奥斯曼帝国的英国政府却横插一脚 , 接管了原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卡拉巴赫地区 。 1920年 , 英军司令部通过阿塞拜疆政府对任命了卡拉巴赫和赞古耶祖尔地区总督 。 然而 , 统而不治的英国政府此举招致卡拉巴赫地区亚美尼亚族人的强烈反对 。不共戴天的“新仇敌”自1918年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从奥斯曼帝国独立后 , 纳希切万大量的阿塞拜疆族人要求独立或回归阿塞拜疆的呼声愈来愈高 。 此前犯下种族屠杀罪行的奥斯曼土耳其在一战的最后一年继续在纳希切万实施着针对亚美尼亚人的种族清洗 。 奥斯曼军队屠杀了至少一万名亚美尼亚人 , 夷平了45个亚美尼亚族人的村庄 , 并占领了大片纳希切万的土地 。
推荐阅读
- 欧洲国家是在19世纪百年和平年代将势力扩张到东方
- 爱宁波精选|百年宁波帮掠影——“商帮寻根”风景线,领略“宁波帮”故里风采
- 普京:纳卡地区战斗行动造成4000余人死亡
- 纳卡领导人解释投降原因
- 为什么中国富不过三代?日本却有传承几百年的家族
- 纳卡冲突结束,谁才是赢家?
- 港珠澳大桥|一个个“平安百年品质工程”惊艳问世的背后,广东交通是这样做的……
- 亚美尼亚:溜了溜了,丧权辱国
- 基督教在中国为什么很难生存?两百年前就已证明
- 长白虎的悲鸣:延边足球的百年存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