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易丝 · 格丽克|诺贝尔文学奖颁给诗人露易丝·格丽克,我们如何去读懂她的诗?( 二 )
比如露易丝 · 格丽克描写春天的这首诗:
《给简 · 迈尔斯》
看看花朵是怎样衰败 , 泥巴
包起种子 。
数月 , 数年 , 风的钝刀 。
这是春天!我们要去赴死了!
现在 , 阿普丽尔举起了她的花匾 ,
这颗心
扩张 , 试图接纳它的敌手 。
在斯蒂芬妮·伯特教授的解读中 , 万象更新的自然 , 格丽克却带着一种对春天的焦虑 , 比起季节的更迭 , 她的心灵更渴望一种确定性和持久性 。
她笔下的风不仅是一把刀子 , 还是一把苍白无力的刀子 , 它无趣、永不停歇、令人痛苦 , 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切断它所切的东西 。
本文图片
△ "Flower Still Life" by Rachel Ruysch, c.1726
格丽克在结束这首关于春天的诗时 , 与其说带着谦逊 , 不如说带着一场体育比赛开始时 , 两支队伍都想获胜的平衡 。
格丽克描述春天的方式 , 并非常人所感受的那种生机勃勃 。 而“钝刀”这个词 , 让她要表达的那种焦虑 , 变得栩栩如生起来 。
当然 , 格丽克的诗 , 不仅仅是描写个人生活中的所思所见 , 她的后期创作中 , 也有很多对生、死、人的存在等永恒主题的思考 。
比如诗集《村居生活》(A Village Life)中的一个片段:
《村居生活》 节选
在我看来 , 你留下来会更好;
这样梦就不会伤害你 。
黄昏时分 , 你坐在窗边 。 不管你住在哪里 ,
你都可以看到田野、河流和
你无法强加给自己的现实——
对我来说 , 这是安全的 。 太阳升起;薄雾
消散 , 显现
巨大的山体 。 即使在夏天 ,
你也可以看到山顶 , 那么洁白 。
露易丝 · 格丽克几乎在整个诗歌生涯中一直在写智慧诗歌 , 她和她的读者能够在诗中艰难地学习到一些东西 。 斯蒂芬妮·伯特教授认为 , 《村居生活》与她早期的大部分诗歌有所不同 , 她建构了一个似乎在意大利的自成一体的虚构空间 , 远离任何文化中心 , 因野心充满敌意 , 其中的人物在书中穿梭 , 求婚、结婚、衰老、死亡 。
而这个片段里 , 其中一个人物很早就建议另一个人物 , 不要追求野心 , 不要离开他们的村庄 。
我们是否应该把这些话理解为类似佛教的宁静、不执与知足 , 在那里你可以从远处看到顶峰 。 这是格丽克自己的座右铭吗?或者诗中描绘的是一种我们可以拒绝也应该拒绝的顺从?
这些精细刻画的场景提出了这些问题 , 留待你来回答——在你读完这首诗的其余部分 , 或读完格丽克的整本诗集后 。
上面分享的2首露易丝 · 格丽克的诗歌 , 以及斯蒂芬妮·伯特教授的解读 , 或许让你对诗有了一些新体会 。
说回到阅读与诺奖 , 现在人人都会读一点书 , 读一点文学 , 但除了诗 。
读诗的人 , 总被贴上丧、不切实际、过分天真的标签 。 然而如今 , 一向偏好小说的诺贝尔文学奖 , 选择把这项桂冠颁给了诗歌 , 正是说明 , 今天的我们 , 仍旧需要诗 , 而诗也仍旧能够给我们慰藉 , 让我们产生共情 。
本文图片
我们生活在一个被科技、消费和娱乐包围的世界 , 而与之相伴的 , 是现代人精神的失落 , 人们的焦虑感、孤独感、隔离感与日俱增 。
有时候 , 遇到一首让我们产生分享冲动的诗 , 就生活里一件值得雀跃的小事 。 这首诗可能有复杂的美 , 可能诉说了一种独特的情感 , 也可能让你从中看到了自己、遇到了知己 , 或者这首诗帮你迎战风险、抵御悲痛、维系友谊、厘清复杂的生活……
诺奖将桂冠颁给诗歌 , 就是在告诉我们 , 诗不高深 , 诗意也不在远方 , 我们的生活里 , 就藏着诗意 。
推荐阅读
- 果粒|一起读诗 · 致露易丝·格丽克
- 露易丝·格丽克|神话、记忆与感受
- 文汇|诺贝尔文学奖史上第16位女性!这位美国诗人为何被评“无可挑剔”
- 格丽|如何欣赏格丽克的诗
- 格丽|格丽克中文版诗集读者追捧
- 格丽克|西方的小众与中国的小圈子,我们何时摆脱“诺奖情怀”?!
- 露易丝·格吕克|厌食症“成就”的诺奖女诗人
- 文学|诺贝尔文学奖120年:理想、人文探索和世界文学
- 路易丝·格丽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路易丝·格丽克:接受心理治疗的少女成长记
- 诺贝尔文学奖|在中国,路遥最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让平凡的世界不平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