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站在十字路口的百年诺奖

93年前 , 地球上最聪慧的数十人齐聚布鲁塞尔 , 围绕世上最终极宏大的几个问题 , 展开激辩 。其盛况仿佛《雅典学派》再现 。
分歧在所难免 , 但唇枪舌剑之下 , 爱因斯坦、玻尔、普朗克等诺奖得主们 , 俱称心快意 , 甚至不能自已——工业革命彻底涤净了中世纪的蒙昧残余 , 一个包涵宇宙万物、深至时空本源的巨大未知库 , 倏地就这样摆在他们面前 , 任其观摩揣测 , 自由驰骋 。每一个人都有在人类方尖碑上镌刻姓氏的机会 , 世界的未来图景将经由自己的手绘制……
可以想象 , 当时的诺奖评审应很是烦恼:在众多贡献卓越的殿堂级巨星中 , 该把奖项给谁而不被舆论攻讦 。
【需要|站在十字路口的百年诺奖】如今 , 百年已过 , 委员会或还经历着同样的情绪 。只不过今天的烦恼 , 是该把奖项发给谁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质疑 , 维护这顶桂冠的辉光 。
诺奖并非倒退 , 历史规律使然 。
火、铁器、蒸汽机、发电机……科技革命每次为生产力开辟全新上升空间后 , 都需要一个漫长过程来兑现其全部潜力 。而当硬币堆近储蓄罐的瓶口 , 破与立的变革时刻将再次到来 。
正如当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从机械性能 , 到信息传递;从交通运输 , 到文化娱乐……在互联网的刺激下 , 我们正高速奔向越来越多领域的效率极限 , 但本质上并未脱离先贤们遗留的框架 。粮食、疫病、环保等诸多问题面前 , 曾经的手段渐露疲态 , 诺奖颁发之困便是映射 。种种思绪正汇聚成为共识——我们需要新的“爱因斯坦” , 以推开下一个世代的大门 。
变局之下 , 个人、家庭、组织 , 无不需要在转折的动荡中认知并寻找新的定位 。20世纪初如此 , 今天亦如此 , 诺奖亦如此 。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从0到1的艰难挑战 , 也是创造辉煌的逐鹿时节 。在这个变革当口 , 睿智的国家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将资源向前沿领域汇聚 。诺奖是否也应当将目光从对故纸堆的拾遗 , 转向一切颠覆性、开创性的思维与尝试 , 激励当代科学家群体 , 如百年前的先贤一样 , 不拘泥于前提预设 , 跳出上个世代的成果之“笼” , 坚定、大胆地迈向新老未知 , 哪怕是黑洞这般无法触及的目标?
如此 , 这个积聚了百年信誉的奖项 , 才能够在新时代中确认存在的意义 , 延续设立者的良苦初心 , 更为同处于十字路口的全人类 , 点明去路 。(张梦然)
[ 责编:张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