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报|叶辛与叶永烈的文学初篇,在翻页中由过往走向未来 | 40年·星辰回响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叶辛与叶永烈的文学初篇 , 在翻页中由过往走向未来 | 40年·星辰回响
今天带来作家叶辛与叶永烈谈自己处女作的文章 。
叶辛
我的处女作
刊于1991.9.5文学报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处女作 , 对每一个作家来说 , 都是难忘的 。 对于我来说似乎更是如此 。
在我的一生中 , 《高高的苗岭》这本儿童中篇小说 , 是一个新的开始 , 一个新的起点 。 今天抽闲再翻读这本小说 , 我自己都能感觉到她的稚嫩之处了 。 但是我仍对她有着一份深切的感情 , 关于她的一切:校样、版本、改编的连环画本、电影文学剧本、插曲、剧照、电影放映时期的广告宣传画、朝鲜文本……我都保留着 , 隔开一长段时间 , 不时还要翻出来再看看 。
记得是1973年 , 一年一度的凉秋又来到了贵州山区 , 我插队落户的第五个年头快过去了 。 一年的农事基本上干完了 , 在贵州山区的僻静村寨上 , 照例有一段农闲时节 。 我在这段农闲时间里 , 干些什么呢?除了学习着写点东西 , 我还能怎么样呢?总不能让大好的光阴 , 白白地耗去呀!
本文插图
■插图版《高高的苗岭》
为了把我感受到的独特的生活写出来 , 我这次写 , 得写一个小孩子 , 这个小孩子生活在过去的年代 , 生活在解放初期 。 这是我在胡思乱想吧 , 是在瞎虚构吧 , 1950年我才一岁 , 我怎能感受那时的生活呢?
我思之再三 , 觉得不是在胡思乱想 , 也不是在编“聊斋” 。 ——山寨上老百姓爱把好幻想好摆龙门阵称之为编“聊斋” 。 在五年的插队落户日子里 , 我时常听一些老贫农告诉我:那年头 , 工作队一喊开会 , 我们穷得穿条单裤儿 , 打着光脚板 , 在雪地上跑得可欢哪!话是简简单单一句 , 可这句话是个多么清晰的画面 , 穷苦人对党的信赖 , 对工作队的信任 , 对清匪反霸的热心 , 都出来了 。 类似的话 , 我听得多了 , 对解放初期的山寨形势 , 人情风俗 , 逐渐逐渐有了底儿 。
本文插图
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火娃》
本文插图
在苗岭腹地修建湘黔铁路的日子里 , 我借住在一户苗族老乡家里 。 冬腊月间的夜晚 , 苗家老人陪我在火塘边摆龙门阵时说:如今你们汉族老大哥成千上万人进到我们苗岭深山 , 帮我们修铁路 , 汉苗之间亲如兄弟 。 解放前 , 可不同 , 历代反动统治者搞汉苗隔阂 , 造成了民族怨仇 , 那些血的事件 , 当然 , 随着历史大河的向前奔驰早已消逝了 。 我听到的更多的是有关汉苗亲如一家的故事 。 有一次 , 一个苗族汉子告诉我 , 一个解放军飞行小组的战士 , 负伤后被土匪追赶 , 幸亏当地苗家出头保护他 , 让他躲进山洞 , 给他送吃的、喝的 , 还给他采草药 , 才把他救了 。
在我刚插队的第二年夏天 , 县里面下令 , 全县出动围捕逃跑的三名罪犯 , 每个山洞都要搜 。 我也随着民兵 , 钻进了山洞 。 这使我对贵州山区溶岩形成的喀斯特地形 , 有了非常形象的感性认识 , 知道了这些洞中奇妙无比 , 洞中套洞 , 别有一番天地 。
所有这些零零星星的感受和体验 , 在农闲时节到来的那些日子里 , 全都浮现在我的脑子里 , 逐渐变成了一个小故事 。 随着故事中的人物一天比一天清晰 , 故事线索一天比一天明朗 , 我的创作冲动一天比一天强烈 , 似乎到了非要把它写出来的地步 。
推荐阅读
- 文学报|走近新科诺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她逃离一切,只希望用诗歌重构整个世界
- 浙大学报英文版|浙江大学陈弈宁等 | 基于GPSR和Q网络的流量感知无人机ad-hoc网络路由协议
- 文学报|文学是一束光,在何顿和竹林的生命里反复激荡 | 40年·星辰回响
- 山东财经大学报|翻开书 | 胸中自有丘壑
- 文学报|从见证“先锋”到萌发自己的声音,邱华栋和东西寻找新的叙述空间 | 40年·星辰回响
- 文学报|从命运的契机到义无反顾的写作,刘醒龙与邓一光叩开文学的大门 | 40年·星辰回响
- 文学报|在格非与林白的追忆中,当年的语言游戏源自对浅俗和世故的抵抗
- 文学报|先锋文学袭来的前夜,苏童和余华找到了与世界打交道的方式 | 40年·星辰回响
- 文学报|作家需要审视的是内心是否还葆有文学立场 | 共话新“小说革命”系列
- 文学报|王尧:新“小说革命”的必要与可能 | 新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