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报|王尧:新“小说革命”的必要与可能 | 新批评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王尧:新“小说革命”的必要与可能 | 新批评
日前举行的“第六届郁达夫小说奖审读委会议”上 , 评论家王尧直言 , 以他的阅读和观察 , 当前小说总体上并不让他感到满意 , 认为小说界需要进行一场“革命” 。 在为本期《新批评》专刊撰写的文章中 , 王尧提出 , 小说发展的艺术规律反对用一种或几种定义限制小说发展 , 反对用一种或几种经典文本规范小说创作 。 倡导新“小说革命”恰恰表达的是解放小说的渴望 。 小说革命需要小说家、批评家和读者的合力来完成 , 它是一个动态的、弹性的艺术运动 。
新
批
评
王
本期封面
尧
本文插图
郭天容 / 绘
在“小说革命”之前冠以“新” , 是因为1985年前后的小说与相关思潮的巨大变化被称为“小说革命” 。 “小说革命”的概念并没有被广泛使用 , 参与其中的作家甚至也逐渐遗忘了这一富有重要意义的表述 。 当我在这样的关联中讨论新的“小说革命”时 , 我想确认一个基本事实:在社会文化结构发生变化时 , 文学的内部运动总是文学发展的动力 。 如果这个事实能够成立 , 并且参照1985年前后 “小说革命”的实践以及当时风生水起的思想文化景观 , 我不得不说出我的基本判断:相当长时间以来 , 小说创作在整体上处于停滞状态 。
我最初在“第六届郁达夫小说奖审读委会议”上发言提出这一想法时比较犹豫 。 尽管我清晰和坚定地意识到小说再次发生革命的必要 , 而且以为新的“小说革命”已经在悄悄进行中 , 但我无法对此给予一个宏观的框架和微观的定义 。 这与其说是我学术能力的不足 , 毋宁说小说发展的艺术规律反对用一种或几种定义限制小说发展 , 反对用一种或几种经典文本规范小说创作 。 所以 , 倡导新的“小说革命”恰恰表达的是解放小说的渴望 。 小说革命需要小说家、批评家和读者的合力来完成 , 它是一个动态的、弹性的艺术运动 。
本文插图
2006年 , 王尧在莫言作品研讨会上
我们这一代人参与或见证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文学发展 , 今天那些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作品的作家 , 或者已经被我们遗忘的作家 , 几乎经历了“革命性”的变化 。 1985年前后的“小说革命” , 是历史转型时期文学与思想文化互动的结果 , 其他文学样式如散文、诗歌、话剧等在文化选择和艺术精神上也同样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 尽管我们把“先锋小说”和“寻根小说”视为“小说革命”的主要成果 , 但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小说革命”体现了中西对话结构中的艺术创造精神 。 “小说革命”不是简单的“断裂” , 而是“联系”中的断裂;不是简单的以“新”代“旧” , 而是以“新”激活“旧” 。 “寻根小说”和“先锋小说”便是以回归“传统”和学习“西方”两种不同的方式回应现代性诉求 , 前者于旧中出新 , 后者在新中更新 。 如果我们把八十年代的“小说革命”做一极其简单的表述 , 那就是小说家在任何时候只是小说写法的创造者而不是小说写法的执行者 。 即便是模仿 , 也只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
本文插图
从1985年前后的“小说革命”中脱颖而出的先锋作家余华、苏童
但是 , 八十年代在文学和思想文化上是一个“未完成”的年代 。 其文学和思想文化生产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 在与历史遗存的“禁区”构成的紧张关系中突破并产生意义 。 我所说的“未完成” , 在这里主要是指八十年代并没有完成新的文化运动 , 没有形成思想文化再生长机制 。 因此 , 在九十年代的市场经济终于突如其来时 , 包括作家在内的知识分子方寸大乱 。 “人文精神”的讨论和不了了之 , 验证了我说的再生长机制阙如的问题 。 如此 , 我们不得不复杂地面对一个似乎已经成为历史的八十年代 。 一方面 , 我们无论怎样强调八十年代的重要性都不为过分;另一方面 , 尽管八十年代仍然延续在当下并成为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之一 , 但其经验也显得淡薄乏力 。 我们在讨论八十年代时 , 对具体事件和文本的重视 , 远远大于对超越具体事件和文本的意义与价值的抽象概括和提炼 。 于是 , 在一定程度上 , 作为精神的八十年代和我们当下的生活是断裂的 。 但八十年代文学又始终作为重要的参照用以裁剪九十年代以来的文学 , 九十年代以后的文学创作多多少少被八十年代遮蔽了 。 即便是那些九十年代以后的创作已经超越了八十年代的作家 , 我们在文学史的论述中仍然侧重他们八十年代的创作 , 遑论顾及其他作家作品 。 当九十年代以后文学秩序发生重大变化以后 , “小说革命”的精神散落了 , 其中的错觉之一是以为 , 未完成的 “八十年代”已经完成了 。
推荐阅读
- 文学报|走近新科诺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她逃离一切,只希望用诗歌重构整个世界
- 浙大学报英文版|浙江大学陈弈宁等 | 基于GPSR和Q网络的流量感知无人机ad-hoc网络路由协议
- 文学报|文学是一束光,在何顿和竹林的生命里反复激荡 | 40年·星辰回响
- 文学报|叶辛与叶永烈的文学初篇,在翻页中由过往走向未来 | 40年·星辰回响
- 山东财经大学报|翻开书 | 胸中自有丘壑
- 文学报|从见证“先锋”到萌发自己的声音,邱华栋和东西寻找新的叙述空间 | 40年·星辰回响
- 文学报|从命运的契机到义无反顾的写作,刘醒龙与邓一光叩开文学的大门 | 40年·星辰回响
- 文学报|在格非与林白的追忆中,当年的语言游戏源自对浅俗和世故的抵抗
- 文学报|先锋文学袭来的前夜,苏童和余华找到了与世界打交道的方式 | 40年·星辰回响
- 文学报|作家需要审视的是内心是否还葆有文学立场 | 共话新“小说革命”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