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壳|曾有无数人因输血而患上肝病,直到他们揪出元凶丨直击诺奖( 二 )


第二种“血源性肝炎”可由嗜肝DNA病毒科家族的DNA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 HBV)合并或不合并D型肝炎病毒科家族的RNA病毒(丁型肝炎病毒 , HDV) , 或黄病毒科家族的RNA病毒(丙型肝炎病毒 , HCV)感染所致 。 这类肝炎通过接触血液或其他体液传播 , 感染者在较长的潜伏期内看似健康 , 但可传播疾病 。 相当一部分感染者将由急性转为慢性感染 , 并可因此出现肝衰竭及恶性肿瘤 。
如今的研究发现 , 肝炎可能是由不同类型的损伤引起的 , 那些损伤都会影响肝脏的功能和完整性 。 根据不同病因 , 肝炎可分为传染性肝炎、代谢性肝炎、缺血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遗传性肝炎或中毒性肝炎 , 中毒性肝炎常与酗酒有关 。 感染性肝炎可能由五种不同类型的RNA或DNA病毒引起 , 它们是全世界最常见的肝炎病因 。
血源性肝炎与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相关 , 每年在全世界造成100多万人死亡 , 因此 , 它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 可与艾滋病毒感染以及结核病这样的健康问题相比 。
果壳|曾有无数人因输血而患上肝病,直到他们揪出元凶丨直击诺奖
本文插图
肝炎主要有两种形式 。 其中一种形式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疾病 , 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水或食物传播 。 另一种形式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即今年的诺贝尔奖颁给的研究)引起的慢性疾病 , 这种血源性的肝炎往往是慢性疾病 , 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丨原图:诺贝尔奖官方网站;翻译:odette
找不到的肝炎病原体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 , 暴露于受感染者的血液是重大的健康隐患 。 手术或多次输血后 , 患上慢性肝炎的风险高达30% 。
成功干预传染病的关键 , 在于确定病原体 。 20世纪60年代 , 巴鲁克·布伦伯格(Baruch Blumberg )发现某一类血源性肝炎是由一种被称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病毒引起 , 这一发现导致了诊断测试和有效疫苗的发展 。 因为这一发现 , 巴鲁克·布伦伯格获得了197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乙型肝炎病毒的发现和检测 , 消除了源于HBV污染的血源性肝炎 。 但血源性肝炎只是部分降低了 。 还有一种更为隐蔽的肝炎 , 其特点是在感染急性期症状非常轻微 , 进展为慢性肝损伤和癌症的风险却很高 。
那时候 , 哈维·阿尔特正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研究曾经接受输血人群的肝炎患病情况 。 尽管针对新发现的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检减少了输血有关的肝炎病例 , 但令人担忧的是 , 阿尔特和同事们发现仍有大量的病例存在 。 同一时期 , 针对甲型肝炎的检测也已经出现了 , 很明显 , 甲肝并不是这些无法解释的病例发生的原因 。
大量接受输血的患者因未知的肝炎病原体发病 ,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问题 。 阿尔特和他的同事们发现 , 这些肝炎患者的血液可以将疾病传染给黑猩猩——除人类以外 , 黑猩猩是唯一易感的宿主 。 随后的研究也表明 , 这种未知的病原体具备病毒的特征 。 通过这种方式 , 阿尔特这一系统的研究定义了这种全新且独特的慢性病毒性肝炎 。 这种神秘的疾病被称为“非甲非乙”型肝炎 。
终于发现丙型肝炎病毒
鉴别新型病毒现在是当务之急 。 搜寻病毒的传统方法全部都已投入使用 , 尽管如此 , 十多年里依然无人能分离出这个病毒 。 为凯龙制药公司工作的迈克尔·霍顿 , 进行了分离病毒基因序列所需的艰巨工作 。 霍顿与同事们通过受感染黑猩猩血样中的核酸创建了一系列DNA片段的集合 。 这些片段大部分来自黑猩猩自身的基因组 , 但研究者们预测其中可能有一些来自未知的病毒 。 基于“肝炎患者血液中应该含有该病毒抗体”的假设 , 研究人员用患者血清去识别编码病毒蛋白的病毒DNA片段 。 经过全面的搜寻 , 人们发现了一个阳性的DNA克隆 。 后续工作显示 , 这个克隆衍生自一种新型RNA病毒 , 它属于黄病毒科 , 被命名为丙型肝炎病毒 。 在慢性肝炎患者体内存在的抗体明确显示 , 这种病毒就是此前找不到的病原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