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文学批评方法的艺术——刘艳的文学批评素描|朱一帆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文学批评方法的艺术——刘艳的文学批评素描|朱一帆
文学教育微信平台 2020年 第45号
文学批评方法的艺术
——刘艳的文学批评素描
朱一帆
本文插图
刘艳 , 文学博士 , 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评论》编辑部 。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兼涉现代文学)尤其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 。 学术专著有《中国现代作家的孤独体验》《严歌苓论》《抒情传统与现当代文学》《批评的智慧与担当》等 。 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当代作家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 其中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 在以上刊物及《****》《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文艺报》发表专业文章百余篇 。 荣获第五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等奖项 。
刘艳是“70 后”文学批评家中颇为独树一帜的一位 。 很多批评家往往更多关注文学现场并对具体作家作品进行批评 , 刘艳却并不止于此 , 她也“仰望星空” , 她将自己关注的焦点之一 , 放置在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方法论的探索与更新层面 。 也是由此 , 近年来她提出了独具创见的“学理性批评”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方法 。 举网以纲 , 千目皆张 , 她以贴近当下创作实际、兼具文学史视阈和理论探索的“学理性批评”研究方法 , 为揭示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本土性与中国特色 , 提供了一种可能 。
本文插图
一
长久以来批评界的一个共识是:中国传统文学和文学传统的“现代化” , 伴随着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而发展 。 在胡适、陈独秀、鲁迅等的摇旗呐喊下 , 中国传统文类——小说、诗词、散文对自身不断进行着“现代性”发展 。 可以说 , 直至当下 , 对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考察 , 仍是中国文艺理论界的主要标尺 。 毋庸置疑 , 以“现代性”为批评标准 , 解决了文艺界的诸多难题 , 诚如象征派诗歌的意象、节奏与韵律、海派小说的现代性表达(诸如意识流、精神分析)等 。 但是 , 面对纷繁复杂的中国当代文学语境 , 光凭“现代性”似乎已不能覆盖当下中国文学进程中产生的新问题 , 诸如当代小说对传统“说书人”叙事技巧的回归 , 当代网络文学的虚拟体验与文学想象 , 等等 。 那么 , 在后“现代性”语境中 , 究竟以一种什么样的文学批评标准 , 来对中国当代文学进行批评与鉴赏 , 便是摆在诸多文艺批评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 刘艳就多次撰文表达她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方法的看法 。 在《学理性批评之于当代的价值与意义——结合< 文学评论> 对文学批评文章的刊用标准和风格来谈》《写在文学批评边上——关于< 批评的智慧与担当> 》《学理性批评与批评的学理性》等文章中 , 她指出:“无论当代文学史研究 , 还是理论化的当代文学研究 , 抑或是带有时效性的对于当代文学的批评 , 目的都是阐释当代中国文学的价值 , 发展、讨论优秀的当代文学作品并使之经典化 , 从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思潮等的‘问题研究’来探讨、反思和解决当代文学发展中的一些问题 , 并给当代文学创作乃至批评实践本身以启示和思考” 。 基于“学理性批评”的三大特点——“史料、材料的支撑”、“理论的接地、及地、在地”和“文本分析、文本细读” , 刘艳认为“学理性批评”这一批评方法 , 能较好地剖析中国当代文学的现状、价值与意义 , “是抵达文学经典的通道” 。
从刘艳对“学理性批评”的表述来看 , 这样一种批评方法 , 是植根于中国本土文艺实践的现状的 , 是糅合了中国传统考据之学与西方现代文艺理论于一身的 。 用中国传统考据之术来解读中国当代文学实践 , 其针对性 , 显而易见 。 中国传统考据之术讲求寻找材料、考证作者、说明流传沿革等 , 主要为学术研究提供更可靠的史料 , 五四时期经过胡适的现代改良 , 该批评方法以“实证主义”面目传承至今 。 “学理性批评”要有效借鉴传统考据学的经验与方法 , 亦应祛其偏颇与专执之处 。 刘艳在前文中所指的“史料、材料的支撑” , 便是提倡对中国传统考证学批评方法传承并加以创新 。
推荐阅读
- 文教育|荐读|张绪山:中国文明是世界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吗?毕竟是一种谬见伪识,该改了
- 祖国文学|老家的秋天 文/星光(刘艳萍)
- 祖国文学|难忘的播音 作者:吴成启
- 九拍音乐教育天津连锁机构|郎朗:每个人都去学一个乐器,一技之长足以改变命运!
- 儿童文学|联合征稿 | “百首最美诗歌献给党” 大型诗歌竞优活动
- 搜狐文化|美国女诗人露易丝·格丽克获诺贝尔文学奖,哈佛教授带你读懂她的诗
- 海螺社区.|周瓒|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的诗歌及导读
- 芥末堆看教育|社会困境:一个奇怪的现象
- 江淮文学|江淮文学┃安静或者慈悲(组诗)作者:白怀岗
- 江淮文学|江淮文学┃残秋作者:万家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