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膈|漫谈热扰胸膈证与结胸证的区别及其用方疑惑

热扰胸膈证与结胸证都有“心中结痛”一症 , 不过致痛的原因是不同的 。热扰胸膈之心中结痛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者自觉心胸部如有物支撑 , 结闷疼痛 , 然胸部则无按之痛 , 且心下部位按之亦柔软 。这是由于无形邪热郁于胸膈之间 , 气机塞滞造成的 , 治以清热除烦 , 用栀子豉汤 。
胸膈|漫谈热扰胸膈证与结胸证的区别及其用方疑惑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胸膈|漫谈热扰胸膈证与结胸证的区别及其用方疑惑】结胸证虽胸中亦有结痛感 , 但胸部及心下均硬满 , 按之痛疼明显加重 。或表现为心下痛 , 按之石硬 , 甚则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疼痛 , 手不可近 。邪结高位者 , 或尚表现项强如柔痉状 , 治以荡实逐水 , 用大、小陷胸汤 。
结胸证的成因在以前的文章中有专门论述 , 故不在赘述 。热扰胸膈证的成因从《伤寒论》中条文看 , 本证的形成 , 原因大致有三:
1.误用汗、吐、下法治疗 , 有形之邪虽去 , 而无形余热留扰于胸膈乃成 。
2.外感疾病过程中 , 邪气初步入里化热 , 尚未归并胃肠 , 仅郁于胸膈 。
3.热病后期 , 邪势已挫 , 但余热未尽 , 而留扰胸膈 。
虽有上述不同成因 , 但其病理机制总为郁热在胸 。由于胸中郁热有轻有重 , 则本证在心烦懊恼主证前提下 , 又可见胸中窒(自觉胸中堵闷不舒) , 心中结痛(胸中如有物支撑 , 结闷作痛) , 身热等证 。
胸膈|漫谈热扰胸膈证与结胸证的区别及其用方疑惑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治疗宜用清宣郁热之法 , 栀子豉汤是其代表方剂 。在具体运用时 , 还可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 , 加减为枳实栀子豉汤、栀子干姜汤等 。因本方药性苦寒 , 故脾胃虚寒 , 大便经常稀薄(旧称微溏)者 , 当禁用或慎用 。
另有部分学者认为热扰胸膈 , 其气在上 , 故涌而吐之以祛除邪气 , 予栀子豉汤是为涌吐剂 。笔者经多方分析 , 发现本方很少会出现涌吐现象 , 因而并不能把栀子豉汤并为涌吐剂 , 其理由如下:
①从适应证的病机来看:《伤寒论》中有关原文描述栀子豉汤证的适应证是以虚烦不得眠 , 心中懊恼为主 , 乃因邪热郁于胸膈造成的 , 此邪非有形之邪 , 而是无形之热 , 故不能用祛有形实邪之吐法治疗 。
②从药物作用来看:栀子性苦寒 , 历代本草均认为是导热泻火之品 , 豆豉辛甘苦寒气轻味薄 , 亦为清热之药 , 二药本身并无涌吐作用 , 况且论中以栀子生姜豉汤用于兼呕吐者 , 一个方子既治呕 , 又催吐 , 于理不通 。
胸膈|漫谈热扰胸膈证与结胸证的区别及其用方疑惑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③从临床运用看:观《伤寒论》中栀子豉汤证6条均未提及“吐”字 , 后世医案也未见服汤后得吐的记载 , 或云个别患者服药后有作吐的 , 乃是胸中热邪与药力相搏 , 激发胃气逆所致 , 此时邪热可随吐而解 。这种吐其实是一种极偶然的正气祛邪外出、郁开热解的表现 , 并不能由此得出本方便为涌吐之剂的结论 。
【文中素材图片来源于网络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