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2020年月饼消费报告:传统月饼依旧叫好,高学历高消费成新趋势( 二 )



2017年 , 广州酒家研发出榴莲芝士流沙月饼等流心馅月饼 , 在当时尚属新潮 , 流动的馅料在舌尖缭绕 , 俘虏了年轻一众的吃货 。
北京稻香村2017年推出的翻毛月饼 , 也是当年全国焙烤职业技能竞赛中的获奖作品 , 沿袭古法创新手制 , 层次分明的面皮与油酥 , 咬一口直掉渣 。
风味上的角斗你来我往 , 新老品牌在月饼礼盒包装上的较量也在拉开帷幕 。 谁更能把礼盒设计得简约而富有美感 , 又不沦于过往的错彩镂金 , 谁就更能收获消费者的心 。
今年市面上就有小猪佩奇的月饼礼盒、漫威主题的美心月饼、知味观&东方好礼的礼盒、北京特色的御膳茶房兔爷、星巴克星情悦奕礼盒以及故宫食品“朕的心意”礼盒等 。
美食|2020年月饼消费报告:传统月饼依旧叫好,高学历高消费成新趋势
文章图片

新老之争打得如火如荼 , 到底最后哪家的月饼 , 什么口味的月饼才能收割收费者的心呢?
从数据上看 , 估计一时间新秀们要撼动老字号的地位还比较难 。 2019年中秋月饼线上销售份额TOP10都是清一色的老字号 , 前三名分别是稻香村、华美和五芳斋 。
在口味热度上 , 传统的蛋黄、豆沙、莲蓉等还是明显占据优势 , 不过流心馅的创新已经成功获得消费者味蕾的接纳 。
美食|2020年月饼消费报告:传统月饼依旧叫好,高学历高消费成新趋势
文章图片

据《2020年月饼数据消费报告》显示 , 2019年月饼品牌网络口碑的TOP5依次是广州酒家、稻香村、五芳斋、美心和北京稻香村 , 消费者所偏好购买的月饼品牌依然是传统品牌 , 占到70.5% 。
在口味上 , 78.4%的消费者表示最能接受的月饼口味仍旧是传统口味 , 完全接受了创新口味或其他口味的占19.3% , 还有2.3%的消费者选择了保健口味 。
看来到最后 , 还是“撼山易 , 撼莲蓉蛋黄难” 。
美食|2020年月饼消费报告:传统月饼依旧叫好,高学历高消费成新趋势
文章图片

年轻人还爱吃月饼吗?
月饼品牌持续创新 , 毫无疑问是为了挽回年轻人的心 。
这样的改变 , 有效果吗?答案是明确的 。
据《2020年月饼数据消费报告》数据显示 , 月饼消费者的核心特征已经呈现为高学历和年轻化 。
在学历分布上 , 大学生占比最高 , 达60% , 高中次之 , 占27%;在年龄分布上 , 90后占到47.83% , 80后和00后分别占到23.44%和17.62% 。
美食|2020年月饼消费报告:传统月饼依旧叫好,高学历高消费成新趋势
文章图片

高学历、高消费水平正在成为月饼消费者新趋势 , 并逐渐向年轻用户及下沉市场转移 。 去年 , 以都市Z世代、小镇青年、小镇中产为代表的月饼消费人群增长率分别高达56%、56%与41% 。
年轻消费者的市场回流进一步促使月饼市场对年轻人的迎合 , 因而商家才不得不努力改造礼盒包装 , 创新口味 , 变革产品理念 。
美食|2020年月饼消费报告:传统月饼依旧叫好,高学历高消费成新趋势
文章图片

据《2020年月饼数据消费报告》数据 , 蛋黄、乳酸菌和肉松口味的糕点受到各个代际消费者的喜爱 。 其中乳酸菌口味尤其在 Z 世代群体中受到欢迎;芝士和抹茶等新鲜口味也深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
由此也可以反观月饼市场近年来新品口味的发展趋势 , 例如奈雪推出的抹茶红豆月饼、三只松鼠推出的芝士乳酸菌口味月饼等等 。
在减油减糖、推陈出新 , 摆脱“公关饼”身份后 , 月饼重新得到年轻人的回眸 , 但回眸的不应只是迟早会让人生腻的美味 , 而是中秋的情意 。
当然 , 中秋不只是卖月饼 , 月饼券也是一门“好生意” 。
做月饼券生意的 , 被称为“黄牛” 。 按能力大小 , 主要分为两种 , 一种是“大黄牛” , 能囤积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的月饼券 , “扮演”经销商的角色;另一种是“小黄牛” , 从散户手里买券、不囤货 , 根据市场行情转卖出去 。
不大为人知的月饼券生意是怎么展开的?
月饼厂商印发一张100元的月饼券 , 用70元卖给经销商 , 经销商以85元的价格卖给消费者甲 , 消费者甲将月饼券作为赠品送给了乙 , 乙以45元一张的价格卖给了黄牛 , 厂商最后以55元一张从黄牛那里收购 。
月饼厂商、经销商、消费者、黄牛 , 形成了一个“闭环” 。 厂商赚了15元 , 经销商作为中间商 , 到手15元 , 甲送了人情 , 乙赚了45元 , 黄牛从中再赚10元 。
美食|2020年月饼消费报告:传统月饼依旧叫好,高学历高消费成新趋势
文章图片

▲图源网络 , 仅学习勿商用
为此 , 媒体称月饼券为“纸月饼” , 认为其趋向“金融化” 。
看起来 , 月饼券生意堪称一本万利 , 甚至没有被兑换的月饼券 , 也成了厂商的纯利润 。 元祖食品2019年一季度财报显示 , 通过结转“过期购物券” , 增收近2700万元 。 根据公告 , 类似操作预计全年可带来超过4000万元收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