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眼科|贾平凹酒量惊人,成名以后有钱买茅台,为何父亲没喝上一口( 二 )


果不其然 , 父亲失去了工作 , 14岁的贾平凹 , 辍学回家务农 , 用单薄的身体 , 和家人一起扛起养家糊口的重担 。
不仅如此 , 因为父亲反革命的身份 , 招工 , 招兵都轮不到他 , 贾平凹小小年纪 , 就体会到了世态炎凉 , 看到了人性中 , 丑恶的一面 。
没钱的日子 , 他经常吃了这顿没下顿 , 饥饿让他感受到了贫穷的可怕 。
饥肠辘辘与前途渺茫 , 让贾平凹身心承受着双重折磨 , 他就像一根随时会被风吹灭的蜡烛 , 奄奄一息 。
而父亲 , 从小酒怡情 , 变成了借酒消愁 。
在那段被打压的岁月里 , 贾父没有工作 , 也不愿意出门 , 就靠着酒撑过去 。
即使如此 , 在最艰难的那两年里 , 酒减缓了忧愁 , 却没有麻痹父亲的意志 。
夜深人静的夜晚 , 他带着贾平凹一起 , 不屈不挠地向各个部门写申诉信 。
父亲的手抖握不住笔时 , 贾平凹就听父亲的口述写下来 。
两人几乎三五天就要寄出一两封申诉信 , 请求翻案 , 寄出去的材料十有八九都杳无音信 , 但是父亲总是信心十足 。
当时家里穷买不起信纸 , 他们就四处搜寻纸 , 然后再拿回家仔细剪裁 , 可是常常纸的颜色又不同 , 所以父子俩以后谈起翻案材料时 , 只说“五色纸 , 就心照不宣 。
至今 , 贾平凹对纸都格外珍惜 。
书写 , 是他和父亲一起并肩养成的习惯 , 是传承 , 也为了心安 。
三年后 , 父亲的冤案被平反 , 他拖着病恹恹的身体 , 重返学校 , 依旧是一名勤勤恳恳的乡村教师 , 孩子们的前途又有了希望 。
父亲的不屈不挠 , 仿佛给奄奄一息的贾平凹 , 浇上热酒 , 迸发出生机勃勃的火焰 。
19岁时 , 贾平凹因为群众评价好 , 被推荐前往西北大学中文 , 离开了农村 , 走进了城市 , 奔向了新生活 。
父亲的半瓶酒 , 后味悠长
大学刚开学 , 老师要求每一位新生写一篇文章 。
贾平凹就写了一首诗歌 , 老师看着写得挺好 , 就推荐给一份报纸 , 发表了出来 。
就这样 , 贾平凹的创作欲望一触即燃 。
从农村出来的贾平凹 , 不知道毕业后会被分配到哪里去 , 于是他就学习各种知识 , 随心所欲地创作 。
大学毕业前 , 他就发表了27篇作品 。
父亲曾经的想法 , 就是希望贾平凹大学毕业后赶快有份工作 , 这样孩子一生的事情就有着落了 。
他不指望儿子成为德高望重的科学家 , 或者显赫的官员 , 更没有想过声名远扬的作家 , 他只想要儿子能够解决生活问题 , 有份稳定的工作 , 不再回农村受罪 , 仅此而已 。
当贾平凹参加工作 , 第一次领到了工资39元 , 立刻先给父亲寄去了10元 。
父亲收到钱 , 开心地买了酒 , 和三个伯父痛饮 。
后来 , 贾平凹听母亲说 , 那一次 , 父亲喝醉了 。
得知贾平凹开始创作 , 他在农村 , 竭尽所能地带着孙女 , 叮咛贾平凹好好写作:
“你正是干事的时候 , 就努力干吧 , 农民扬场 , 趁风也要多扬几锨呢!“
可是没多久 , 贾平凹的作品引发了争论 , 接着又演变成了批评 。

贾平凹很苦恼 , 也更胆怯 , 像乡下人担了鸡蛋进城 , 人窝里前防后挡 , 唯恐被撞翻了担子 。
即便如此 , 贾平凹在写给父亲的信中 , 只字不提自己的处境 。
父亲还是知道了 , 专程赶三十里路 , 到县城去翻报纸 , 煎熬得几个晚上都睡不着 。
终于 , 父亲鼓起勇气 , 离开农村 , 第一次搭车去城里看望贾平凹 。
那天刚好下着雨 , 贾平凹望着雨中身形消瘦的父亲 , 他有些心虚 , 嘱咐妻什么都不要告诉父亲 。
父亲在家的那些日子 , 白天 , 他会逗着小孙女 , 做很多本事 , 耍给贾平凹看 , 其乐融融 。
到了晚上 , 家里高朋满座 , 讨论着那些批评贾平凹的文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