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雨听涛|上颌窦内提升术发展( 二 )


4)超声骨刀提升法:还有学者运用超声骨刀穿通上颌窦底骨板行上颌窦内提升 , 回顾性分析显示失败率约2.78% 。 Kim等统计显示此方法黏膜穿孔率为2.83% , 平均30.55周后垂直骨增量为5.49±2.51mm , 种植总成功率为97.2% 。 相对于传统的骨锤敲击法而言 , 这些方法减少了患者因敲击震动而导致的眩晕、头疼等不适症状 。
5)上颌窦内提升辅助技术:此外 , 由于上颌窦内提升术中视野受限 , 影响操作精确性 , 有学者使用内镜辅助上颌窦内提升术 , 实现手术可视 , 可对黏膜穿孔进行可靠判断 。
随着计算机导航手术的出现 , 也有学者尝试使用它设计和进行上颌窦内提升术 , 发现术前设计方案和术后完成的种植体位置仅相差0.3mm , 能提高手术精确性 , 降低手术失败风险 , 并且使用导航能减少术中损伤从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 上颌窦内提升手术改良的主要目的为减少黏膜穿孔概率和提高牙槽骨提升高度 , 但并不能无限提升窦底 , 能提升多少与RBH、植入材料多少和上颌窦底形态等因素相关 。
3.上颌窦内提升植入与骨增量
Zill等研究表明每增加1mm术前剩余牙槽骨高度 , 种植体存留率增加1.6倍 。 近年来研究显示 , 当缺牙区术前牙槽骨高度小于5mm时 , 种植体存留率显著降低 , 临床上常在上颌窦提升术后应用植入物以解决牙槽骨高度不足的问题 。 Sonoda等研究认为0.1ml的骨植入材料能平均提升3.5mm的垂直提升高度 , 0.2ml和0.3ml的植入材料分别提升5mm和6mm 。
一般 , 在上颌窦内提升过程中可植入的生物材料包括人工骨粉、自体骨、冻干异体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等 。 理论上 , 不同的生物材料会不同程度影响种植体在种植窝内的稳定性 , 但目前未见有此类系统性对比研究的报道 。 有些学者认为植入材料后种植体植入后的成功率会提高 , Yonghui Chen等在RBH小于4mm的上颌窦内提升过程中置入由离心装置分离出的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s , CGF) , 同期植入短种植体 , 平均术后垂直骨增量为9.21mm , 在19.88±4.80个月的观察期内种植体存留率为100% 。
【看雨听涛|上颌窦内提升术发展】Attar等在牙槽骨高度为5~8mm的患者手术过程中植入β-磷酸三钙骨替代物 , 术后种植体超过原窦底平均约3.8mm , 观察19个月后 , 成功率为96% 。 但现在很多理论和实验证实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无植入物置入也可以达到相同的成功率及存留率 。 MeihuaChen等使用meta分析比较了463例未植骨病例和415例植骨病例 , 其中平均剩余牙槽骨高度为2.2mm至8.1mm , 3年期随访时未植骨病例平均上颌窦内骨增量为1.7~4.1mm , 而植骨病例为3.17~5.1mm , 经过分析得出上颌窦内提升术植入物植入与否在短期内对种植体存留率并无明显影响 。
Si等通过在犬双侧上颌窦一侧植入双相磷酸钙颗粒 , 另一侧未放置任何植入物 , 对照研究发现在组织学结果上 , 上颌窦内提升术中应用植入材料并没有显著优势 。 李妍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有无植骨情况分为两组 , 分析处理数据后发现两组种植体内提升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提示上颌窦内提升植骨与不植骨取得效果并无巨大差异 。 因此 , 上颌窦内提升术是否植入材料对骨增量效果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尚存争议 。
4.近远期效果评价
研究表明剩余牙槽骨的高度对于上颌窦内提升的近远期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 Del等通过对其他学者研究总结发现上颌窦内提升术后剩余牙槽骨高度小于5mm种植体存留率为92.7% , 而当术后剩余牙槽骨高度大于等于5mm时 , 存留率为96.9% , 表明术后剩余牙槽骨高度大于5mm能较大改善种植体预后 。 Pjetursson等也总结文献显示上颌窦内提升术在剩余牙槽骨高度≥5mm时效果最佳 , 种植体存留率为96~100% , 而在剩余牙槽骨≤4mm时存留率降至85.7~91.3% 。
上颌窦内提升植入种植体的临床近远期效果也与患者牙槽骨质量、上颌窦局部解剖、口腔卫生情况和全身因素等相关 , 而吸烟是否会影响种植体存留率尚存争议 。 Kan等发现吸烟会显著增加上颌窦提升后种植体的失败率 。 而Brizuela等则在2年期随访研究中 , 结果发现吸烟与种植体周围探诊深度、骨增益等无明确相关性 , 表明吸烟与种植失败无显著关系 。 关于在上颌窦内黏膜增厚和囊肿的存在是否影响内提升效果 , Qin等通过队列研究显示在剩余牙槽骨为7.21±1.12mm的患者中 , 无临床症状的轻度上颌窦黏膜增厚(>2且<5mm)和体积小的上颌窦囊肿在上颌窦黏膜提升高度、植入骨量和新骨形成与正常组无明显区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