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湾区城市生机|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园区标杆( 三 )


(2)强化与深协同合作 , 承接产业转移
加强与深圳协同合作 , 一直是松山湖高新区发展的主线 。 一是承接产业转移 , 如松湖智谷项目 , 近年来入驻的企业中50%以上来自深圳 。 二是增强协同效应 , 如与深圳光明科学城、港深落马洲河套地区开展合作 , 推进“中子源-光明科学城”主通道规划建设 , 打通要素流通渠道 , 增强重大科学设施集聚协同效益 。
(3)创新环节前移 , 集聚原始创新资源

打造“行业龙头+研发龙头+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创新体系 , 实现产业跨越发展 。 建设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 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 推进散裂中子源二期建设 , 加快谋划南方光源等重大科学装置 , 对标国家实验室加快建设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 打造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
(4)实施倍增计划 ,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实施产业倍增计划 , 支持存量优势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发展总部经济、推进兼并重组、加强产业链整合、强化资本运作等提升综合竞争力 。 梳理低效土地 , 淘汰落后产能 , 将部分产业转移至周边村镇 , 重点引进总部型、研发型、发展潜力大的高科技企业 。

发现湾区城市生机|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园区标杆
本文插图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包括深圳湾、留仙洞、大学城、福永北-沙井南、光明、石岩、观澜、龙华、坂雪岗、宝龙、碧岭、坪山(深圳出口加工区)、葵涌、大鹏等园区 , 面积185.6平方公里 , 其中高新技术产业用地76.1平方公里 , 是国家“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的六家试点产业园区之一 , 是“国家知识产权试点产业园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园区” 。
1、发展定位
深圳高新区关注前沿技术研发、原始创新 , 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 已成为基础和应用研发、技术转移和企业孵化、境内外科技与商务合作、创业与投资活动、高技术服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示范引领区 。
在产业发展上 , 形成了通信、集成电路及新型显示、数字视听、计算机及外设、装备制造、软件及服务外包六大高技术优势产业 , 培育了互联网、LED、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天、航空、环保八大高技术新兴产业 。 园区培育了华为、中兴通讯、腾讯、大疆等一批具有世界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 孵化了大量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 成为全国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成果显著、创新氛围浓郁、创新环境优越的区域 。
2、园区布局

发现湾区城市生机|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园区标杆
本文插图

深圳高新区由重点发展区、提升改造区、控制整备区组成 。
重点发展区推进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 打造技术辐射带动极和经济增长极 , 大力发展技术咨询服务和商贸服务业 。 提升改造区升级改造旧工业区 , 完善配套设施 , 实施土地厂房资源动态配置 , 推动产业升级 , 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 控制整备区严格控制土地开发进度 , 加强环境保护 , 为高技术产业发展预留空间 。
发现湾区城市生机|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园区标杆
本文插图

style="text-align: justify">
3、发展模式
(1)构建创新体制机制

深圳以特区立法的形式 , 为高新区的产业用地、用房等空间资源配置进行了较为完善的制度设计 , 从高新区规划建设、项目入区、人才引进、资金支持、管理体制和政府行为规范等各个方面 , 形成了覆盖自主创新体系全过程的政策链 。 深圳高新区管委会与深圳科创委合署办公 , 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和深圳科创委主任由同一人担任 , 确保了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 深圳高新区建设“创业投资融资广场” , 成立了“深圳市科技金融联盟” , 促进数千家金融机构集聚 , 创投资本活跃 , 已经形成基金找项目的创新气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