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孔乙己》:由12次“笑”酝酿而成的一场悲剧
文章图片
孔乙己
萨特说 , "他人即地狱" 。
对于孔乙己来说 , 大约整个小镇都是地狱 , 那是一个将所有人都隔离开的地方 。
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将人和心都隔开 , 可悲的是柜台里是掌柜和伙计 , 柜台外站着无数和他一样境地的"短衣帮" , 店旁的屋里坐着和他一样思想的"穿长衫的人" , 似乎唯独孔乙己一人融合了所有的矛盾 。
有一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悲凉感 , 然而在他眼中的文人傲骨却是镇上每个人的笑料 , 无论他多么努力的抗争或顺从 , 似乎都是加剧自身悲剧性的催化剂 。
孔乙己此人是在一片笑声中出场的 , 可围绕着他的却是一出完全的悲剧 。 作为封建思想荼毒下的受害者 , 他是应当受到同情的 , 然而事实证明他得到的只有奚落、嘲讽和鄙夷 。
鲁迅先生笔下的小镇其实没能从封建社会中撕脱开来 , 评判成功和失败的标志鲜明而残忍 , 没有人在意孔乙己原来是什么样的 , 没有人在乎他变化的原因 , 只有作为"笑料"这个意义的孔乙己才是众人已然麻木的内心里可有可无的存在 。
全文十二次提到笑 , 然而这些笑托起的不是令人开怀的喜剧 , 反而是不折不扣的悲剧 。
善恶交织:于热闹中饱尝孤独的孔乙己的可笑一生
1.孔乙己的善恶难解
如果说孔乙己是一个善良的人 , 恐怕小镇上的所有人都要发出一声嗤笑 , 这个自命不凡的落魄书生身上有着地痞流氓一般的作风 , "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 , ......于是愈过愈穷 , 弄到将要讨饭了" 。
鲁迅先生用一句不会营生来形容他大约也是发了善心的 , 要知道在当时社会上 , 能够读书的人家不仅父母要有"惟有读书高"的想法 , 更要有相当的财力 , 用现在的话来说大约至少要达到"小康"水平才有送儿女读书的能力 , 然而仅过了一代孔乙己不仅"没能进学" , 甚至混到将要讨饭了 , 这样的人实在让人难以恭维 。
文章图片
饱尝孤独的孔乙己
更可恨是好容易因一笔好字混了个抄书的营生 , 却好吃懒做、坑蒙拐骗到"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 , 一齐失踪"的地步 , 几次后不得不"专职"做了偷鸡摸狗的营生 , 唯一的品行竟然是不拖欠 , 这样一个人实在和善良搭不上边 。
可如果说孔乙己是个十恶不赦之徒 , 他不仅会在吝啬的本性里大发善心分豆子给小孩子们 , 甚至自诩读书人的他还乐意教导"我"这个酒馆的小伙计 , 可以说在尽可能的释放善意了 , 然而这份善意却不知几分纯粹 , 或者是因为太寂寞 , 而小孩子是唯一不会用有色眼镜对他明里暗里的嘲讽的群体 , 而"我"则看在身份和地位的份上多少对他有些敷衍的客气的缘故 。
可无论如何 , 他这种不纯粹的善意却超出了那些嘲笑者百倍 , 整个文中 , 他竟然是唯一对作为小伙计的"我"和一群小孩子释放善意的人 。
这种矛盾是孔乙己吸引人的特质 , 更是他最终落得悲惨下场的导火索 , 他在矛盾中完成了自己可笑的一生 , 更将自己活成了完全的悲剧 。
2.被可笑二字贯穿的一生
孔乙己无疑是个可笑的人 , 自命不凡却科举不中 , 到死连个秀才都没混上 , 唯一保持尊严的方法是成为"站着喝酒而唯一的穿长衫的人" , 却连长衫都破破烂烂、又脏又乱 。 他似乎为自己读书人的身份而骄傲着 , 却更经常做着连底层人士都不屑的地痞行径 。
但如果说他为祸小镇却也更谈不上 , 看众人还乐意与他搭话的态度而言 , 恐怕他的小偷小摸也不过是让人骂几句、槌几下的程度 。 同时他还拥有着和身份财力完全不匹配的微小善意 , 它是唯一给孩子们每人一颗豆子的人 , 却落得个转脸无情的下场 , 孩子们在捞不到好处后在笑声中作鸟兽散 , 他的善没人看见 , 却更添上了吝啬的名头 。
文章图片
站着喝酒穿长衫的孔乙己
他想要教导小伙计写字 , 可任谁也不会觉得当掌柜需要知道回字的四种写法 , 堂堂读书人不仅没能得到净重 , 反而赚够了小伙计的白眼 , 就连最后腿被打断也没一个人同情他 , 甚至将他最后的尊严踩在脚下肆意嘲讽 , 而掌柜对他唯一的善意大约就是没有要求他立刻还酒钱 , 于是他终于还是欠着十九文钱死去了 。
这竟是最后的可笑了 , 因为在此之前小伙计曾说他唯一的可取之处是"不拖欠" , 这下真是什么都不剩了 。 这个到死都在成为别人话柄的故事就是孔乙己的一生 , 我们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 , 这个难听的外号才构成了他真实的一生悲剧 。
笑看孔乙己之悲剧:小镇上的"笑里藏刀"才是真正的杀人利器
1.小镇人的笑里藏刀
"孔乙己 , 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作为同样穷苦的人 , 孔乙己是格格不入的 , 他不是令人尊敬的贫贱不能移 , 而是为了所谓文人的东西能够偷鸡摸狗、放弃尊严的人 。 小镇人总也喜欢用笑迎接他 , 然而笑声中却不见一丝善意 , 那一句句笑着说出来的话都是伤人利器 , 无时无刻都在告诉他 , 自己是多么的格格不入 。
【鲁迅《孔乙己》:由12次“笑”酝酿而成的一场悲剧】小镇人似乎对笑话孔乙己已经成了习惯 。 从最开始给他从儿童描红的、毫无逻辑的字帖上找了"孔乙己"这个外号开始 , 就已经注定了他的受人嘲笑之路 。
更可悲的是他被嘲笑的原因也是支撑他生活的动力 , 作为满脑子"万般皆下品 , 惟有读书高"的迂腐书生 , 他每次掉书袋却只能说出"读书人的事 , 能算偷吗"或者"多乎哉?不多也"这类令人咋舌又可笑的话 , 搭配一身破旧的长衫 , 显得更加迂腐 , 引人发笑就变得格外正常 。
文章图片
孔乙己受人嘲笑
当然 , 在小镇人的笑声中藏着的夜市可悲 , 短衣帮对他的笑是麻木的 , 连耻笑都不算 。 用小伙计的话来说 , 小镇是一个"教人活泼不得"的地方 , 只有孔乙己来了才让人能笑两声 , 但没有也无所谓 , 而且笑孔乙己似乎成了一种奇特的社交方式 , 掌柜对笨手笨脚、脑子死板的小伙计总是严厉而不满 , 只有在大伙儿笑孔乙己时小伙计才"可以附和着笑 , 因为掌柜是决不责备的" 。
按说作为顾客 , 掌柜多多少少应该对孔乙己有几分客气 , 至少要约束手下 , 而掌柜对小伙计的纵容和对孔乙己的带头取笑细想之下是一种"聪明"的经营手段 , 潦倒的孔乙己好酒 , 除了廉价的这个酒家他无处可去 。
而短衣帮的客人则能从这取笑中获得片刻的快乐 , 孔乙己在不自知的时候已经成为了掌柜拉客的一种"娱乐活动" , 也正是因此 , 残疾的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店打酒 , 即使已经从之前理直气壮的"你这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变成了一句虚弱的"不要取笑" , 也依旧受到了所有人的笑话 。
孔乙己的死在意料之中 , 可杀死他的却不知是丁举人还是这群取笑他的小镇人 , 镇上人的取笑既不曾夸大 , 也不曾恶毒 , 远远未到阮玲玉口中"人言可畏"的地步 , 但却也实实在在的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这种麻木也许远比恶毒更可怕 , 令人思之发寒 。
文章图片
“众人笑”
2.无声之"笑"更伤人
比起那群短衣帮的人 , 这个酒馆还有另外一批客人 , 那是大多数的"穿长衫的"人 , 手头阔绰 , 喜欢"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 , 要酒要菜 , 慢慢地坐喝" , 而孔乙己真正渴望的也是这群人 , 更自认为应当是这群人中的一员 , 可惜从始至终这群人也只在小伙计"我"的形容中出现了寥寥几笔 , 此后再无笔墨 。
嘲笑他的、和他说话的、惦记他的都是和孔乙己一般穷苦的短衣帮众人 , 饱读诗书的文人连嘲笑他都不曾 , 唯一出现的丁举人对他也是冷静的、"正确的"残忍 , 未曾多言半句 。 这种看似好心的不闻不问却比嘲笑更加伤人 。
推荐阅读
- 细胞|“首个人类胚胎完整模型”!两篇《自然》报道重大进展
- 地球|地球或将再次发生磁极翻转
- 长江|长江断流?你信吗?
- 武汉|《柳叶刀》:武汉人群新冠抗体阳性者占6.9%,其中82%系无症状感染
- 《 苹果燕麦粥》的制作方法
- 中和抗体|王辰团队《柳叶刀》发文,武汉人群研究显示新冠中和抗体至少可以维持9个月
- 【养生厨房】今日菜谱——《草头排骨》
- 种族主义|《纽约时报》煽动对中国的种族主义,美网友群起斥责
- 种族主义|《纽约时报》报道煽动针对中国的种族主义,作者竟然是华人!
- 疫苗|最新《细胞》确认!多种新冠变异病毒,可抵抗疫苗产生的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