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言一场电动爹大逃杀( 二 )

预言一场电动爹大逃杀
国家信息中心的预测认为 , 到 2029 年 , 不具备任何混动系统的纯燃油车 , 份额会降至仅剩 10%——但别急 。 有足足 57.4% 的份额 , 其实是被 48V 微混动化后的“新燃油车”所占走 , 相当于左手倒右手 。 换句话讲 , 即便我们先不算 HEV 和 PHEV 这些真正意义上的混合动力 , 光是纯燃油车和 48V 化的燃油车 , 到 2029 年仍将占据着超过 2/3 的份额!如果把 HEV 和 PHEV 这些燃油动力相对重要的混动类型也算进来(REEV 则是电驱动为主) ,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到 2029 年 , “燃油车阵营”依旧将占据着 77.2% 的绝对主流市场!至于纯电动车 , 哪怕在 9 年后的未来 , 也才刚刚开辟出约 20% 份额 。 按这个预测走 , 想在 2035 年实现 2.0 版路线图希望的 50~60% 都并非易事 。你当然可以辩解说这都只是预测 , “开局一张图剩下全靠编” , 但请别忘了:官方才是决定电动车和新能源发展的第一推手 , 其预测就算不可能 100% 准确 , 偏乐观的可能性也一定是大于偏低估的可能性 。在确认了“电动车全面取代燃油车” , 在短期内完全不现实的大前提下 , 所谓的“传统汽车”利用电驱化、混动化来实现节能降耗 , 就成了面前仅有的一条必由之路 。高效混动:沉默的大多数在“电动车秒天秒地秒一切”的浮躁面前 , 已经鲜有人关心内燃机如何提高效率、混合动力如何运转 。 这我可太有感触了:每每介绍一项内燃机相关的新技术 , 下面必然会有看都懒得看 , 便径直留言“太费劲了不如电动”的评论——仿佛电动车那边 , 续航充电安全衰减等等所有问题 , 都早已完美解决了似的 。燃油车解决内燃机问题之难 , 正如电动车解决电池问题之难 , 各有各的难处谁也别说谁 。 撇开任何一个单独找另一个的茬 , 都纯属耍流氓抬杠 。那么在纯电动车之外 , 要让节能汽车(燃油与混动)提效降耗 , 无非两条路:硬刚正面:提高内燃机的热效率 , 用更高的效率来降低油耗;寻求捷径:加入电驱动组成混动 , 利用电能让内燃机在高效区间工作 。预言一场电动爹大逃杀
你可以姑且理解为:在燃油车不重新设计和改变基础结构的大前提下 , 加入一套体积重量很小(与燃油车基本无异) , 当然作用也很有限(主要增加供电 , 省油是附带)的“混动系统” 。 所以 , 也有人称 48V 为“弱混”或“微混” 。现在 , 奔驰、宝马、奥迪、捷豹等豪华品牌 , 48V 技术基本被视为未来标配 , 正随着车型迭代逐渐被普及 。 国内 , 吉利也在部分高端车型上 , 装备了 BSG 电机为核心的 48V 系统 。 相比真正的混合动力 , 以及更贵的插电混动 , 48V 微混下放到大众主流车型 , 将会是一个很快很确定的趋势 。 就像国家信息中心对 2029 年的预测中 , 绝大多数“消失”的燃油车 , 实际上是被 “48V 化”了 。以丰田、本田为代表的 HEV 混合动力 , 可能会成为 2.0 版路线图的直接受益者 。 和纯燃油车、其他类混动车相比 , HEV 对于内燃机和电机部分的要求都较高 , 中间还需要精密精巧的动力分流装置 , 以及成熟的动力分流策略 。 再加上复杂系统对可靠性提出的挑战 , HEV 市场至今仍是耕耘已久的“两田”独大 , 门槛甚至比纯电动车更高 。预言一场电动爹大逃杀
2.0 版路线图正式公布后 , 按照“节能汽车+新能源”并举的新路线 , 现有的“插混+纯电”新能源补贴支持体系必然有所调整 。 而“节能汽车”这个词 , 广州的朋友一定不陌生 。虽然同为限行限购城市 , 广州在燃油车指标中 , 单独辟出了一个“节能汽车”指标 。 进入“节能汽车”目录的车型可以单独摇号 , 中签率远高于普通燃油车 。 广州的这个节能汽车目录 , 目前基本都属于丰田、本田的国产混动车型 。 低油耗、混动汽车作为标准意义上的“节能汽车” , 指标单独摇号之类的牌照优待政策 , 也许能从广州的做法上得到启发 。除了牌照指标 , 税费也是政府干预的重要手段 。 我们知道目前新能源车是可以享受免购置税和消费税(后者是价内税)的 , 其实在 2015~2017 年 , 1.6L 以下小排量车型享受过购置税减半的优惠政策 。 这也可能成为 2.0 版路线图公布后 , 对于节能汽车政策优待措施的可能参考 。 当然由于时代不同 , 仅按排量划分已经不合时宜 , 以综合油耗划分更为合理 。事实上 , 在能见度更低的地方 , “新能源大逃杀”已经在上演 。预言一场电动爹大逃杀
云度、知豆、新特、江铃新能源等边缘厂商几近消失 , 北汽新能源上半年销量暴跌 77% 。 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佐证着这一趋势:2018 年至今 , 新能源车销量中 B 级车占比逐步增加 , 而 A 级和 A0 级车占比被挤占 。 虽然更廉价的 A00 级车占比没有变化 , 但我们知道五菱、欧拉等大厂正大举进入这片市场 , 而它们的销量 , 当然是来自之前盘踞在此的、廉价劣质的“占号神器”们 。除了特斯拉应该能独善其身 , “特外”电动车品牌们的生存环境 , 只会变成一片越来越红的海 。电动注定是未来 , 但你我活在现在写过很多唱电动车反调的文章 , 与坚定地相信电动车是未来方向 , 二者恰恰不矛盾 。 谁要说我是什么“电动黑” , 我倒很愿意把本人的 Model 3 行驶证甩他脸上 。 我念叨了那么多电动车的不是 , 却从未否认“电动车是未来必然趋势” 。 2.0 版的新路线图 , 本质也是修正(推迟)全面电动化到来的预计时间 , 而非否定电动化是未来 。 所以前面说了 , 新版路线图是 90° 修正 , 不是 180° 掉头 。坚定地支持发展电动车 , 但同时 , 更为坚定地反对强推电动爹 。问题是 , 电动车是未来大趋势这话没错 , 但“未来”是多久?1 年是未来 , 5 年是未来 , 10 年也是未来 , 100 年还是未来 。 而你我是随意穿梭时空的诺兰主角吗?不是 , 你活在现在 , 而非活在未来 。 未来人类还早晚要移民火星了 , 所以你就要现在把大家射上去吗?一百多年前 , 整个地球加油站寥寥的时候 , 马车就是比汽车更好——这和“汽车是未来”不冲突阿 。事实上 , 当你真正熟悉内燃机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 , 反而会明白:电动才不是为了环保 , 而是汽车动力发展的自然演进 。“电动不是为了环保” , 再准确点说 , 其实是因为汽车无论何种动力 , 与环保二字从未分家过 , 自然也就没有所谓的“油转电是为了环保”一说 。 现代汽车的动力系统 , 是绝对动力、能耗排放、日常驾驶性、成本与可靠性的平衡产物 。 每一轮动力系统进化 , 都是在后两样的枷锁上 , 去尽力提高前两样 。大概上世纪 80~90 年代 , 自然吸气发动机已经发展成熟 。 当各种可变气门技术应用之后 , 要想继续提高动力 , 无外乎增加排量、提高转速:增排量不利于环保 , 提转速损害日常驾驶性 。 于是小排量涡轮增压开始兴起 。我们现在正处于这两条路都尚且能走的时代里 。 于是我们看到有人选择义无反顾 , 去寻求终极内燃机的答案 , 哪怕越走空间必然越小;有人选择先遭罪 , 提前探索尚未到来的新时代 , 哪怕不知要挨多少年的饿 。也有人左右逢源 , 投入内燃机研发但不钻牛角尖 , 投入电动车研发但不急着回本——其实我们见到的大多数厂商都是这种 。 对于大型车企而言 , 在这种时刻 , all-in 永远是放在最后的选择 。 只有小厂(像马自达)、新厂(像特斯拉) , 才可能去赌第一种 , 或是去博第二种 。如果把燃油/混动、电动车各占 50% 的时刻定义为“未来” , 我们会看到的是一个合集:越来越接近极致的先进内燃机 , 与越来越接近理想的先进电动车 。 前者用不断逼近电动车的能耗水平 , 全力维持自己的历史舞台面积;后者用不断逼近燃油车的实用化程度 , 全力在未来手中抢夺时间 。直到有一天 , 电动车解决了所有问题 , 或者让所有问题不再重要 , 汽车进入电动时代 。 这必然是一个过程 , 决定这个过程的是客观规律和客观事实 , 而不是人们的口嗨和过瘾——人们总渴望变化 , 渴望迅速、激烈、天翻地覆、推翻秩序的变化 。 而反过来 , 浇灭虚火让道路更曲折 , 前途却终究光明 。 成年人的世界 , 从来不是非黑即白、非 A 即 B、非明即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