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新: 奥数得奖就是人才?

奥数得奖就是人才?金新金新: 奥数得奖就是人才?
写这篇本不该写的文章 , 缘于我那二友弟的一篇“超长题目”大作《 边红平:他是国际数学奥赛著名金牌教练 , 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其实 , 二友弟的开篇就解开了谜底而与自己的题目”唱对台戏“:“他独立辅导学生获得5枚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 , 参与指导学生获得10余枚国际数学奥赛金牌 , 并有400多人次获全国数学联赛一等奖 , 帮助一大批学生实现进入北大、清华等世界名校的梦想 。 他就是杭州学军中学教育集团文渊中学校长、特级教师边红平老师 。 ”奥数得奖就是人才?可能是 , 可能不是!鄙人在很多场合引用过以下两则权威性材料——北京师范大学刘坚副教授痛心地说:“在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获奖的不少人不愿继续从事数学研究 , 个别人甚至表示一辈子不愿意接触任何数学符号 。 ”赛前残酷无情的强化训练 , 依赖的仅仅是机械烦琐的题海战术 。 这不仅泯灭了孩子们探究科学的欲望 , 还深深伤害了他们幼小的心灵 , 致使产生了强烈的厌学心理 。 在学校中 , 孩子处于极端被动的地位 , 一旦由自发而自觉 , 势必顽强地反抗教育专制 , 走向成人愿望的反面 。 于是 , 一个应试教育的怪胎便降临在一片急功近利的土地上:参加国际数学“奥赛” , 我国的金牌总数常常高居榜首 , 在我们为之欢呼雀跃的时候 , 国家却正在为屡现数学人才断层而苦恼 。新华社一条有关应试教育素质不佳后果的小小的消息 , 也来了一个颇有力度的反动:前不久 , 我国组队参加一个世界性的数学竞赛 , 在参赛的21个国家中 , 解题正确率名列第一 , 而创新能力竟位居倒数第五 , 被国外有关专家戏称作“计算机” 。 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 计算机恰恰是被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所发明创造的 。《易经》有“三才之道”一说 , 即孔子及孔门弟子的《易传》所云:“《易》之为书也 , 广大悉备 。 有天道焉 , 有人道焉 , 有地道焉 。 兼三才而两之 , 故六 。 六者非它也 , 三才之道也 。 ”一个有点数学灵气而题海之而最终手持进个好学校“敲门砖”的功利主义者离“人才”大抵尚有十万八千里!“人才”不仅当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而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 , 考之于古 , 还必须具备如下“气节”特点——古之人才一则需“三顾茅庐” 。 三国蜀之诸葛亮之《出师表》有语:“先帝不以臣卑鄙 , 猥自枉屈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孔明此言太谦虚 。 建安十二年(207年) , 诸葛亮27岁时 , 刘备三赴南阳 , 会见诸葛亮 , 问以统一天下大计 , 诸葛亮隆中对策 , 使皇叔得以“三足鼎立” 。 尽管曩者亦有“毛遂自荐”者 , 毕竟少数 , 哪像眼下 , 人才若商贾送“货”上门 , “天下熙熙 , 皆为利来;天下壤壤 , 皆为利往” 。古之人才二则绝“不事二主” 。 楚人范蠡到了越国做官 , 越国战败其随着越王去吴国做奴隶 , 不为夫差名利地位之游说所动 。 一心一意服侍越王直到越国雪耻后选择隐世、埋名、改姓……忠臣不事二主的思想影响了中国整个古代近代时期 , 虽不免愚忠 , 可比起时下动辄“跳槽”还美其名曰“重新定位”或“二次选择”(哪里只二次!)之“白眼狼” , 至少在为人处世方面要“品”高一筹 。古之人才三则不“摧眉折腰” 。 陶渊明原本可以活得舒适 , 荣华富贵 , 至少衣食不愁 , 但那要以人格和气节为代价 , 于是他选择了“不为五斗米折腰”之艰苦却宁静而自由的田园“生态” , 写出了具有独特风格的传世诗文 。 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和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 没有目下一些人的圆滑 ,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就此而言 , 边红平校长、金牌教练即便“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 尽管那可能是猴年马月的事 , 但也须“猴年马月”之际作三大“气节”测试 。钱理群教授《“我们正在培养出一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文谆谆告诫道:“他们问题的要害在于没有信仰 , 没有超越一己私利的大关怀、大悲悯 , 没有责任感和承担意识 , 套在名缰利索之中自我的庸俗化 。 这样的人 , 一旦掌握了权力 , 其对国家、民族的损害 , 是大大超过那些昏官的 。 而我们的大学教育培养出这样的人 , 不仅是失职 , 从根本上说 , 是在犯罪 。 ”大学当警惕 , 中学呢?手持“敲门砖”的功利主义者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很近 , 离“人才”似乎“路漫漫兮其修远” , 不知二友弟以为然否?当然 , 二友弟一定同意这样一个判断:以三大“气节”标准考评当下杭州教育界引进的”人才“ , 估计十有八九不是!匆匆于2020年9月27日17时20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