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新:“追回已拨项目资金”,不应是最终目的!

“追回已拨项目资金” , 不应是最终目的!金新金新:“追回已拨项目资金”,不应是最终目的!
今年初 , 两篇刊发于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冻土》的论文引发舆论关注——作者在论述生态经济学的过程中 , 列举了导师程国栋夫妇的事例 , 进而阐述“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 , 并且论文标注属获资两百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 。有关部门对此事的处理呈形式上逐步升级状态——追回已拨资金 , 取消徐中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2年(2020年7月7日至2022年7月6日) , 给予徐中民通报批评;给予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原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通报批评;中科院公布发文不当处理结果:停刊 , 主编免职 。这些处理孰重孰轻 , 从9月18日媒体的一则新闻《赞导师与师娘论文作者被处理:追回已拨项目资金》与网民的反应来看 , 似乎“追回已拨项目资金”是此场反学术腐败的最大胜利 。其实 , “追回已拨项目资金”充其量底线而已 , 而通报批评、停刊与免职也绝非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 《冰川冻土》杂志所暴露出来的学术腐败问题只是当前学术界的“冰山一角” , 不通过其已经浮出水面的“高度”来科学而相对量化地计算出其隐藏在学术汪洋大海之下的基座 , 这样的处理 , 仅仅是学术现象的反腐 , 而不是学术本质的反腐 。 一旦风头过去 , “死灰复燃”焉!《冰川冻土》主编程国栋与其弟子徐中民及弟子的弟子——徐中民指导的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项目组无职称临聘人员 , 构成了一个腐败的“学术圈子” 。虽然“物以类聚 , 人以群分” , 就此而言“学术圈子”本无可厚非;然而 , “学术圈子”往往与“圈子私利”如影相随 。 鉴此 , 具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欧洲分子生物学学会外籍会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西湖大学校长等多重身份的施一公教授曾发出过善意的警告:“不要花时间去拉关系 , 尽全力做研究 , 以实力取胜!其实 , 一个人的尊严、学术地位、以及别人发自内心的尊敬 , 永远不可能靠拉关系获得 , 只能来源于自己真正的学术修养和贡献 。 那些天天热衷于拉关系的浮躁科学家 , 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学术成果 , 即使表面风光 , 事实上也会被同行(包括一些他拉过关系、关照过他的人)从心里看不起 。 在学术界 , 这永远是真理!在美国是 , 在中国是 , 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一样!”问题是 , 善意的警告对于利欲熏心而““取金之时 , 不见人 , 徒见金”的“圈子私利”者每每是“对牛弹琴 , 牛不入耳” 。 记得早在2006年6月19日 , 《北京晨报》就刊登了《科技部重拳根治学术腐败》的消息:“编造虚假简历、抄袭他人论文、成果弄虚作假……一段时间以来 , 学术界的浮躁、腐败等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 ‘汉芯’造假事件查处之后 , 科技部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 , 将从多个方面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抓好制度落实 , 根治学术腐败 。 科研立项全程公开 , 将从科研项目管理的源头——立项着手 , 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建立统一的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服务信息平台 , 确保项目申请者机会均等 , 项目评审标准一致;建立立项决策和评审咨询相互分离机制;充分利用网上公示等手段;建立科技计划年度报告制度和项目信息数据库 , 防止出现重复立项、多头‘要钱’现象 。 ”遗憾的是 , 时下“圈子文化”在“重拳根治”之下不仅未稍加收敛 , 还越演越烈而肆无忌惮地在学人高山仰止的核心期刊上奉承导师拍马师娘起来而毫不汗颜 。有关部门务必要从此“学术圈子”腐败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研判上来制定防微杜渐的绝对有效措施——科研人员学术道德信息公开制 , 学术腐败终身一票否决制 , 学术领导任人唯亲连坐制 , 追缴立项资金几何级翻倍制 , 科研圣地清理门户永世不得从业制 , 弄虚作假玷污科学入刑制……多管齐下 , 以便由守势转为攻势而“重拳”重在名副其实 , “根治”根在命脉之上 , 从而不负党和国家及其纳税人对中华民族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厚望 。匆匆于2020年9月18日19时55分


    推荐阅读